說起越獄電影,我們很容易想到經典傳世之作《肖申克地救贖》,還有的影迷能說出《洞》以及《男人的争鬥》等經典黑色電影,他們中很多作品都是比《肖申克的救贖》要經典的。但為什麼後者能脫穎而出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其實無外乎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合成。

試想一下,如果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并沒有包容這種優秀的土壤的話,那麼這個作品與當時所處的時代總是會顯得格格不入的,這樣的作品在當時自然是無法赢得共鳴,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很唏噓的。
相反,一部作品如果汲取了很多前人的養分經驗之後,再加上時代的促成,以及包容的土壤和一群嗷嗷待哺的觀衆的話,那麼這部作品大機率會成為經典的傳世之作。很顯然,《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然而今天,我們不說這部經典之作,我們來看看另外一部不是那麼經典的作品,它同樣有好的部分,而且這些好的部分恰恰被後來者《肖申克的救贖》借鑒了一番。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1979年的越獄片《逃出亞卡拉》。本片是一部非常優秀的越獄電影,同時也給後來者提供了很多值得參看的部分。
如果你熟悉《肖申克的救贖》,你一定會發現,本片中的很多場景以及故事設定在後者中都有所展現。是以,如果不知道這部電影,單看後者,你會覺得興趣盎然,然而當你了解了此類型電影的共通之處的話,再去看《肖申克的救贖》,你就會覺得它沒那麼經典,隻不過是汲取了前作的養分,然後在一個合适的時間完整的展現了出來罷了。
《逃出亞卡拉》是一部越獄片,對于更經典的前作《洞》來說,本片的場景設定是與之相反的。《洞》設定的場景是一座普通的監獄,而本片設定的場景是一個高度集權化的監獄。對比一下後作《肖申克的救贖》,本片中對于人物的設定上略顯單薄,但是主要的人設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首先我們讨論的是監獄的背景,本片中的背景,監獄長屬于一手遮天式的人物,且有着太多太多關于對犯人的懲處力度。監獄長代表的是暴力統治,在這種統治下,普通的犯人是沒有任何的人權可言的。
這是本片想要闡述的逃獄的誘發原因。本來主人公可以在這裡安心的服刑的,但是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面臨着兩種威脅,一種是好鬥分子對于他的虎視眈眈,另一種則是來自于監獄長無形的壓力。
這兩種原因在《肖申克的救贖》中也是原封不動地被挪了過來。安迪面臨了同志的滋擾以及典獄長的高壓統治。在這個雙重的壓力下,安迪想要的自由就更加的可貴。
然而本片中的越獄的緣由卻沒有那麼高大上,他并沒有想要更加高層次的自由,而僅僅是看慣了這個監獄裡非人的統治後,自然而然滋生出來的一種想要越獄的沖動。這是原始的動能,且展現得合情合理。
本片中的雛菊就如同《肖申克的救贖》中,一群人坐在天台上喝啤酒一樣,這是不可多得的時刻,假借這個時刻,兩部影片都能表現出來監獄中的犯人們對于自由的渴望。唯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喝啤酒看上去更加符合現代人對于自由的了解的理念。
除了這些被冠以自由的細節之外,整部電影為我們展現出來的越獄的細節,也是後來者《肖申克的救贖》所模仿的精華,其中包括用不起眼的東西來作為挖牆的工具以及将挖出來的泥土用衣服運抵室外等等。而那些用于僞裝越獄的遮擋物其實是一樣的。這裡不做贅述。
上述細節對于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肖申克的救贖》來說是很必要的,而對于我們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一部越獄電影來說是更重要的。
比如說幾乎所有的越獄電影中,主人公一定是要有一個好身體的,因為好的身體才有幹活的能力;其次還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本片中主人公的各種理工科知識,《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所具備的金融知識等,都是對自己有幫助的。
除此之外強悍的心理素質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還是一個看見守衛就害怕的人,自然不會在他眼皮子底下選擇越獄的。反觀這些成功越獄後的主人公們,他們毫無疑問,心理素質都是非常過硬的。這也是他們成功的主要原因。
最後一點,自然是強大的動手能力了,除過那個鑽頭有點誇張之外,别的地方無不展現出來主人公動手能力的卓越。有了上述幾點基礎條件,剩下的就交給運氣了,而越獄電影之是以能吸引更多的觀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誇張到極緻的運氣成分。
以上,看的越多你就越會覺得,其實《肖申克的救贖》并不經典,優秀的作品自然有優秀的魅力可言,但是沒有前作的參看意義,這種魅力自然也會索然無味。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