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救了皇帝一命的雲南大救駕——炒餌塊

大救駕是雲南騰沖縣最出名的傳統小吃之一。大救駕是雲南十八怪之小吃。

救了皇帝一命的雲南大救駕——炒餌塊

久負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駕”——騰沖炒餌塊,更是以其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獨有品質傾倒了有此口福的天下吃客。騰沖人将大米精加工為餌絲、餌塊,已至少有三五百年曆史。米面餌塊“大救駕”,餌塊名字隻有雲南有了。查查字書,《急就篇》有“餅餌麥飯甘豆羹”,顔師古注了一條:“溲米面蒸之則為餌”;五代徐锴《說文解字系傳》中說“粉米蒸屑”,米是弄碎的。現在的做法是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舂透就是餌,當然也可以用機器,但仍是米蒸為飯後做,與米先磨粉榨出的米線、蒸成的卷粉都不同。餌的原料是飯米為主,若是糯米做,是“糍粑”,糯米磨粉做,是年糕,都有别于餌。如今江浙一事,這東西在農村仍是在過年時熱熱鬧鬧來做,捏成各式花樣,在城市則制成每個寸把寬五寸長左右的小條在菜市出售,但名字就叫年糕,混于糯米制品,失了古意。

據傳,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進昆明,明朝永曆皇帝逃往滇西,清軍緊追不舍。農民起義軍大西軍領袖李定國命大将靳統武護送永曆皇帝至騰沖,當時天色已晚,此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憊不堪,饑餓難忍。找到一戶農家,主人把家裡認為最好的食品炒在一起,做成了由餌塊、火腿、雞蛋,青菜組合的一盤菜。永曆皇帝吃後贊不絕口地說:“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從此,騰沖炒餌快便有了一個别名——“大救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