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紅二十五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吳煥先:紅二十五軍“軍魂”

作者:甘肅釋出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紅二十五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吳煥先:紅二十五軍“軍魂”

吳煥先在長征途中留下的珍貴照片。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紅二十五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吳煥先:紅二十五軍“軍魂”

吳煥先烈士墓院内矗立的雄壯雕塑。本組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

“紅二十五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吳煥先功不可沒!”——毛澤東

他,是鄂豫皖、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者;是紅二十五軍的締造者和主要上司者;也是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犧牲的級别最高的将領之一。

他,就是被譽為紅二十五軍“軍魂”的吳煥先。

令人痛惜的是,吳煥先卻在長征接近勝利的時候,在甘肅平涼泾川四坡村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8歲。

滔滔泾水,是革命先烈深情的訴說;巍巍宮山,是革命前輩英雄曆史的見證。

實行“破家革命”,積極投身農民運動

泾川縣汭豐鄉鄭家溝村東面有一座山,叫做東寶盒子山。吳煥先烈士墓,就在東寶盒子山腳。墓碑上是李先念1979年題寫的“吳煥先同志之墓”。

“吳煥先,1907年8月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箭場河鄉四角曹門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在他短暫的一生裡,始終對黨赤膽忠心,作戰英勇頑強,具有非凡的組織才能和政治遠見,為建立鄂豫皖和鄂豫陝革命根據地與紅二十五軍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傑出貢獻。”解說員王媛媛娓娓道來。

出生于地主家庭的吳煥先,從小天資聰慧,又溫厚英俊,深得家人的喜愛和器重,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1923年,年僅16歲的吳煥先以優異成績考入麻城蠶業學校。麻城縣緊靠武漢,當時的武漢是中國共産黨開展革命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受此影響,吳煥先在學校便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堅定了對馬列主義和共産黨的信仰。

放寒假時,吳煥先從學校帶回一幅馬克思畫像,挂在家中敬神的位置上。他的父親吳維棣看到後火冒三丈,堅持要把馬克思畫像扯下來。吳煥先認真地對父親說:“這個人是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産階級的革命導師,敬奉他,就能敬奉出一個新的社會。”

1926年初,吳煥先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決心信仰馬列主義,實行“破家革命”。他把自家的佃戶、債戶請到家裡,對他們說:“從今以後,你們誰租我家的田地,這田地就歸誰所有,實行耕者有其田,按共産黨的主張辦事;你們誰欠我家的租子、債款,也不用交還了,連本帶利統統勾銷!”為打消佃戶和債戶們的疑慮,吳煥先當着他們的面,劃着火柴,将地契和借據全部燒掉。吳煥先的這一舉動在家鄉引起了巨大轟動,很多老百姓在驚訝的同時,也開始接受“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張。

1926年秋,吳煥先在四角曹門村建立了箭場河第一個農民協會,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土豪劣紳對此感到極度不安,便勾結土匪,在初冬時節溜進四角曹門村,迫害了百十戶人家。吳煥先的父親、哥哥和大嫂等大小6口人,在奔逃中被匪徒殺害。親人的鮮血,讓吳煥先認識到,農民運動要取得最終的勝利,必須要有農民武裝。1927年1月,吳煥先建立了130多人組成的農民隊伍。在吳煥先的不懈努力下,這支農民武裝後來發展壯大到近4000人,成為黃麻起義的骨幹力量。

重建紅二十五軍,血灑西北疆場

在經曆了黃麻起義、建立了鄂豫邊革命根據地後,年輕的吳煥先成為鄂東北遊擊總司令。

由于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在鄂豫皖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西撤。此時的吳煥先在武裝力量分散薄弱、鄂豫皖根據地鬥争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向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建議,重新組建紅二十五軍。

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黃安檀樹崗召開最高軍事幹部會議,決定以留在鄂豫皖根據地的5個紅軍團為基礎,重新組建紅二十五軍,吳煥先任軍長。重建後的紅二十五軍,在吳煥先的率領下,很快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鬥争的新主力。1934年4月16日,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在商城豹子岩會師,紅二十八軍重新編入紅二十五軍。整編後的紅二十五軍由徐海東任軍長,吳煥先任政治委員。

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從河南羅山的何家沖出發,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大旗西進,開始長征。

“這是吳煥先在長征路上身挎駁殼槍的照片,也是所有的紅軍長征路上留下的為數不多的一張照片,紀念館裡的雕塑也是以這張照片為原型的,可以說非常珍貴。”吳煥先烈士紀念館黨工委書記、館長李曉京指着展廳中的一張黑白照片說。照片中的吳煥先面容清秀,目光堅定。

“不幸的是,拍下這張照片不久,吳煥先就犧牲在了長征路上。長征仍在繼續,但他卻無法繼續了……”李曉京聲音低沉,我們仿佛也被拉回到了那驚心動魄的一戰。

1935年8月中旬,當紅二十五軍到達甘肅平涼以東地域時,遭到國民黨軍馬鴻賓部第三十五師在泾川以西的設防阻攔。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危難情勢下,程子華和吳煥先商量,決定徒步涉水南渡汭河。8月21日,當全軍在泾川縣境南渡泾河支流汭河時,因連日大雨,河水猛漲,部隊徒涉過河速度很慢。紅軍剛剛過了一半,從泾川城出動的國民黨一〇四旅二〇八團趁機向紅軍後衛部隊發起突襲。

半渡受擊,情況危急!正在河邊組織渡河的吳煥先聽到槍聲,立即率領身邊并非戰鬥部隊的交通隊和學兵連100餘人一口氣奔上四坡村塬頂,迅速占領制高點,向敵人發起反擊。敵人頓時亂了陣腳,倉皇收縮。不幸的是,身先士卒的吳煥先被子彈擊中胸部,打了個趔趄倒了下去……紅軍指戰員們聽到軍政委負傷的消息,怒吼:“為吳政委報仇!沖啊!”一個個奮不顧身沖上去,與敵人展開白刃搏鬥。與此同時,徐海東指揮二二三團從正面發起沖鋒,把敵二〇八團像趕羊似地壓到掌曲溝圈予以全殲,敵團長馬開基騎馬企圖逃走,被當場擊斃。此戰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戰史》中稱為“四坡村戰鬥”。

就是在這場激戰中,吳煥先光榮犧牲。

粉碎敵人“圍剿”,鞏固壯大陝甘根據地

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在《星火燎原》中的《會師陝北》一文裡回憶到:不幸的是,就在泾川戰鬥中,吳煥先同志犧牲了。這使我們非常悲痛……他是我最親密的戰友,最敬愛的同志。前些天,他還向我說:“見了毛主席,咱們還不認識呢?”現在,他倒下了,再也見不到黨中央,見不到他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了。

吳煥先被譽為紅二十五軍的“軍魂”。李曉京說,這對吳煥先來說,當之無愧。

第一,吳煥先是紅二十五軍的創始人之一。紅二十五軍組建于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初創時期,吳煥先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政委。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撤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後,根據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重建紅二十五軍,吳煥先先任軍長、後任軍政委。

第二,吳煥先是紅二十五軍長征(戰略轉移)的上司人。他與徐寶珊(鄂豫陝省委書記)、程子華(軍長)、徐海東(副軍長)一道,率領紅二十五軍沖破敵二十餘倍兵力的圍追堵截,潛入伏牛山,進入陝南,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當徐寶珊病逝後,他代理鄂豫陝省委書記,繼續發展根據地、擴大紅二十五軍。在與黨中央無法取得聯系的情況下,他審時度勢,毅然作出西進甘肅迎接黨中央,北上會合陝甘紅軍的決定。遂率紅二十五軍揮師猛進,占兩當,攻天水,連克秦安、隆德縣城,翻越六盤山,直逼平涼,截斷西蘭公路,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戰略行動,有力地配合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北上,并且使紅二十五軍自身得到發展壯大。

第三,他是紅二十五軍指戰員們信任、愛戴的人。作為軍政委,他身不離駁殼槍,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他沖鋒在前,退卻在後,在最困難、最危急的情況下,總能看到吳煥先的身影。他的号令,能夠讓大家獲得信心和力量。

1935年9月15日,紅二十五軍勝利結束長征,成為第一支到達陝北的紅軍隊伍。紅二十五軍與陝北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組成紅十五軍團後,成功粉碎國民黨軍對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鞏固和擴大了陝甘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把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陝北創造了條件,也為黨中央把革命的大學營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礎。是以,毛澤東在稱贊紅二十五軍為革命“立了大功”時,更是不忘稱贊吳煥先“功不可沒”。

英雄長眠,“軍魂”不朽。這段紅色傳奇,在泾河兩岸久久回蕩,激勵我們奮發圖強,勇往直前。(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國華 尚德琪 沈麗莉 顧麗娟 朱宇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