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建設必不可少,随着需求不斷增加技術不斷更新,我國也獲得了基建狂魔的稱号,随着時間的推移很多城市已經成型沒有了開發需求,而農村的經濟和環境急需改善,是以越來越多的拆遷走進了農村,因為城市和農村稍有不同是以征收程式也有些差距,今天為我們帶大家看一下農村土地征收應有的程式。

1、拆遷方确定了拆遷範圍上報審批前,主管部門開始拟定拆遷方案,将此次拆遷的用途、範圍、安置補償等以書面形式告知給拆遷範圍内的拆遷戶。
2、主管部門應當對确定的拆遷範圍内的房屋、土地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并将調查情況以為書面形式告知給房屋所有人共同簽字确認。
3、了解了房屋、土地的基本情況後,開始在拆遷範圍内将安置補償方案、拆遷資訊在範圍内公告,并不少于30天的公示期,公示期間應當聽取拆遷戶的意見,如意見成立的應當修改補償方案。
4、在拆遷範圍内公告的安置補償方案,需要上報至主管部門備案。
5、拆遷方應當将自己和拆遷戶的資訊以及審批機關的資訊、文号、時間等在拆遷範圍内公告。
6、拆遷得到審批後應當以書面形式在拆遷範圍内公告,并且将涉及到房屋、土地的基礎資訊例如面積、位置、權屬、安置人口、補償方案、補償方式、支付時間等公告,聽取拆遷戶的意見。
7、最後将拆遷安置補償方式以及聽取拆遷戶的意見收集情況一起上報至市縣ZF審批備案。
8、拆遷戶看到公告後對補償沒有異議的,需要根據公告中指定的地點和時間及時的辦理補償登記手續。
9、拆遷戶在規定時間内辦理補償登記後,才會按照所簽訂協定内容傳遞土地、房屋領取安置補償,當然這個環節如果出現其他問題的也可以通過法律提起救濟。
當然我們上述所說的隻是簡化後的大概拆遷流程,實際中還有很多嚴格的法定程式需要進行,我們這裡不再一一列舉,我們想要告訴拆遷戶的是,征地拆遷有着嚴格的法律要求,不管是誰拆遷因為什麼項目拆遷都需要遵守法律執行,否則就是違法行為,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合理有效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