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是三國時期的名将,雖然他是曹魏的大将,曹操對他也很重視,但後來他先後投降了蜀國和吳國,而在曹丕稱帝後,孫權稱臣,于是把于禁遣送回了魏國,不過他遭到了遭受其他人的嘲笑。而曹丕竟然還命人畫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丢臉而羞愧得病死去。

黃巾起義爆發後,于禁由泰山郡同鄉鮑信所招募,參與讨伐黃巾軍。鮑信與曹操是舊相識,後來為救曹操而死,于禁又隸屬兖州軍将領王朗,王朗向曹操推薦了于禁。
于禁能力倒也很強,自從跟了曹操,可以說是南征北戰,立下了很多功勞。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為行軍前鋒,就是用為後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于圍攻曹仁于樊城,曹操讓于禁派兵去救他。不過曹仁指令左将軍于禁、立義将軍龐德等屯駐在樊城北部的低窪處,結果關于利用秋雨過多,漢水暴漲,将于禁連同龐德打的全軍覆沒。龐德倒是甯死不屈,結果被殺了。可于禁卻不同,他直接舉軍投降了。這下倒好,兩下一對比,龐德成為了曹魏學習的榜樣,可于禁卻成為了反面教材。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三國時代,出現了無數引人熱議的文臣武将。也由于戰争不斷,天下三分,這也難免會導緻有個别的武将,從己方陣營投降到敵對陣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于禁。身為“五子良将”之一,掌管着魏國數萬兵馬,誰也不會想到龐德都沒投降,反倒是于禁投降。而他也成為魏國陣營中,投降他國的最高将領。
曹操也比較郁悶,畢竟兩人相交三十年了,怎麼于禁還不如龐德呢。
不過後來關羽被殺,于禁被人從牢裡救了出來,到了吳國。可是于禁畢竟不是普通人,而是曹魏的五子良将,就這麼在吳國待着也不是個辦法,後來孫權向魏國的曹丕稱臣,于是便把于禁給送了回去。
人是回去了,可情景與之前大不相同了,因為他的投降,是以在國内遭到了大臣們的指指點點,這個時候曹操也死了,曹丕對他也是百般羞辱,這讓老将軍是羞愧難當,畢竟人年紀也大了,也是戎馬一生,經不起這樣的羞辱和指責,沒多久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