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有兩位“益壽亭侯”:一位投降關羽,一位受人稱贊

在漢末三國時期,侯爵主要分為縣侯、鄉侯、亭侯、關内侯這四個檔次。其中,就亭侯來說,已經是衆多文臣武将夢寐以求的爵位。比如公元200年,關羽斬殺顔良後,曹操上表漢獻帝,冊封他為漢壽亭侯。自此之後,關羽經常把漢壽亭侯挂在嘴邊,視為自己的榮耀。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益壽亭侯,也屬于亭侯的檔次。彼時,共有兩位“益壽亭侯”:一位投降關羽,另一位則受人稱贊!

三國有兩位“益壽亭侯”:一位投降關羽,一位受人稱贊

一、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郡钜平縣(今山東泰安甯陽縣磁窯鎮西太平村)人。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于禁由泰山郡同鄉鮑信所招募,參與讨伐黃巾軍。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董卓篡奪朝廷大權。于禁跟随鮑信回到泰山郡招募将士,準備讨伐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劉岱陣亡後,鮑信、陳宮等人迎接曹操出任兖州牧。同年,鮑信為救曹操而死,于禁又隸屬兖州軍将領王朗。王朗很欣賞于禁,便向曹操推薦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見于禁,拜軍司馬。自此之後,于禁正式成為曹操的部下,進而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三國有兩位“益壽亭侯”:一位投降關羽,一位受人稱贊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讓于禁統兵到徐州,攻打廣威。在攻克廣威之後,于禁被拜為陷陳都尉。興平元年(194年)到興平二年(195年),于禁随同曹操到濮陽讨伐呂布。建安二年(197年),于禁随曹操至宛城,張繡投降。旋即張繡複叛,曹操的陣營被張繡軍隊忽然襲擊,應付來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亂。唯獨于禁限制部下,且戰且退。一些士卒雖然戰死了,于禁也不允許散亂。

考慮到于禁立下的戰功,曹操于公元197年冊封于禁為益壽亭侯。在曹操麾下的衆多武将中,于禁獲得亭侯的時間也相對較早。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當初與袁紹作戰時,袁紹兵盛,于禁願意擔任先登。曹操稱贊于禁,于是遣步卒二千人由于禁統領,守延津以拒袁紹,曹操引軍還官渡。

三國有兩位“益壽亭侯”:一位投降關羽,一位受人稱贊

建安十一年(206年),于禁被拜為虎威将軍,這是一個雜号将軍。彼時,因為立下戰功的武将較多,雜号将軍得到了廣泛的冊封。當然,于禁的官職沒有止步于此。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于禁也在後來遷為左将軍,假節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攻呂常于襄陽、圍攻曹仁于樊城。曹操派遣于禁、龐德前去救援,結果關羽水淹七軍,成功俘獲了于禁和龐德。和甯死不降的龐德不同,于禁放棄了抵抗,這導緻于禁最終晚節不保。公元220年,孫權派遣呂蒙偷襲荊州,并斬殺了關羽,而于禁則流落到了東吳。黃初二年(221年),于禁輾轉返還魏國,官拜安遠将軍。不久之後,于禁被曹丕羞辱,慚恚而死,谥号為厲。

三國有兩位“益壽亭侯”:一位投降關羽,一位受人稱贊

二、呂虔

呂虔(生卒年不詳),字子恪。任城國(今山東濟甯東南)人。在東漢末年,呂虔和于禁一樣,都出自兖州之地。并且,呂虔跟随曹操的時間,也和于禁比較接近。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在擔任兖州牧時,聽說呂虔有勇有謀,便任命他為從事,讓他帶領自己的家丁鎮守湖陸城。

後來,曹操又任命呂虔為泰山郡太守。泰山郡依山連海,戰亂頻繁,百姓大多躲藏起來或四處流竄。袁紹所任命的中郎将郭祖、公孫犢等數十人占山為寇,百姓深受其害。在此背景下,呂虔率領家兵到泰山郡赴任,他施行恩惠、講求信用,郭祖等人都出來投降,躲藏在山裡的百姓都傳回鄉裡定居從事生産。呂虔挑選強壯的人補充到軍隊中,泰山郡從此便有了精兵,在各州郡中名列第一。

三國有兩位“益壽亭侯”:一位投降關羽,一位受人稱贊

在此基礎上,呂虔被推舉為茂才,加任騎都尉,仍然管轄泰山郡。呂虔在泰山郡十幾年,有許多的威德恩惠。是以,非常明顯的是,呂虔因為治理地方的才能,是以受到了人們的稱贊。比如曹操曾評價道:夫有其志,必成其事,蓋烈士之所徇也。卿在郡以來,禽奸讨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於汝、颍,耿弇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

黃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任魏王,加呂虔為裨将軍,封益壽亭侯。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于禁投降了關羽,曹丕懷恨在心,于是将益壽亭侯的爵位冊封給了呂虔。當然,呂虔憑借治理地方的功績,也确實當得起這份榮譽。

三國有兩位“益壽亭侯”:一位投降關羽,一位受人稱贊

後來,呂虔又升任徐州刺史,并被加封為威虜将軍。呂虔請琅琊郡人王祥擔任徐州别駕,将百姓有關的全部委托給他,世人都贊揚他能夠任用賢人。并且,呂虔還具有率軍征戰的能力,比如他在征讨利城叛賊的戰役中,就斬首俘虜立下功勞。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繼位,改封呂虔為萬年亭侯,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計六百戶。呂虔去世後,他的兒子呂翻襲封萬年亭侯的爵位。相對于羞憤去世的于禁,呂虔自然獲得了善終的結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