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彬教授:關注新冠肺炎遠期影響超七成患者至少有一個症狀明确發病機制對改善患者預後至關重要‍

作者:中日友好醫院 曹彬

随着全球疫情持續大流行,越來越多的患者存活出院,但部分患者在出院後仍存在持續或新發的症狀,生活品質明顯下降,未能回歸新冠前的健康狀态,這使得新冠肺炎帶來的遠期影響受到格外關注。

部分患者仍遺留有彌散功能障礙和肺髒影像學異常為評估該疾病的遠期影響,明确患者出院後的健康狀況,許多國家完成了随訪研究。目前,随訪研究評估内容主要集中在症狀、生活品質、運動能力、肺功能和胸部影像幾方面,由于不同随訪研究在患者入排标準、随訪時間、評估内容、評估手段方面存在差異,研究間異質性較大,得出的具體異常比例也不同。目前,随訪時間最長的一項研究是來自中國武漢的縱向隊列研究,随訪時間為出院後1年,研究發現呼吸困難和運動能力逐漸改善,但部分患者仍遺留有彌散功能障礙和肺髒影像學異常。‍

曹彬教授:關注新冠肺炎遠期影響超七成患者至少有一個症狀明确發病機制對改善患者預後至關重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超七成患者至少有一個症狀</h1>

筆者課題組聯合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共同完成了一項随訪研究。該研究系統、全面評估了住院期間不同疾病嚴重程度的新冠患者發病後6個月的健康狀況。研究發現,超七成患者仍有至少一個症狀,以疲勞或肌肉無力為主要表現,但幾乎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已不受影響;23%的患者存在焦慮或抑郁,在住院時病情更重和女性患者中更常見;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和滴度較急性期明顯下降;住院時病情更重的患者存在肺彌散功能障礙和胸部異常影像的風險更高,是出院後的重點關注人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明确發病機制對改善患者預後至關重要‍</h1>

新冠疫情仍在持續,針對新冠患者的遠期預後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目前随訪研究異質性較大,急需明确國際公認的病例定義,建立核心結局集和制定通用的病例報告表,規範随訪研究細節,便于後續開展随訪研究以及進行資料整合和比較。目前,随訪研究的時間仍相對較短,仍需要動态縱向的長期随訪來評估該疾病在恢複期的自然史,描述整個疾病譜。目前,研究記錄的後遺症臨床表現多樣,異質性較大,其潛在機制尚不清楚,明确發病機制對于形成預防和治療措施來改善患者的預後至關重要。

本文來源于《醫師報》為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2021年會暨第二十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制作的《每日會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