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讀了一本斯蒂芬·蓋斯寫的作品《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乍一看這書名,吓了我一跳。
因為我們從小都被灌輸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這本書怎麼能讓成為不完美主義者呢?
正因為好奇,我認真地讀了起來,這一看不要緊,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原來我們一直将其作為理念的“追求完美”,其實是一個永遠也實作不了的願望。
在沒有詳細講述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之前,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的最大特點是追求完美,他們的這種欲望是建立在認為事事都不滿意、不夠完美的基礎之上的,是以,他們就陷入了沖突之中。
這世上本就無十全十美的東西,任何人想要做到十全十美,簡直難比登天,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十事九不周,意思是,你籌劃了十件事,基本上有九件事會不盡如人意。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着自己的思想,任何事物也都有其固有的特性。
如果一個完美主義者想要按照自己的設想去改變它,但是,不管你多沖動,多努力,多麼的樂此不疲,也會半途而廢。
這不是他自身不努力,而是他的要求太過于苛刻,太過于完美,而實際上不完美此起彼伏,在每一個細節當中,導緻最後功敗垂成,隻能認輸。
追求完美固然是個美麗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但是世界本不完美,你又如何追求完美呢?
作者是個天生的懶蟲,他為了改變自己的習慣,開始研究各種習慣養成政策。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發現人的微習慣可以改變人生。
是以,他創作了“微習慣”系列作品,銷售量突破了30萬冊,而這本《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正是其中之一。
完美主義者多半具有拖延症和自卑感,有時候還具有強迫性、糾結心和讨好型人格,他們做事情,總會考慮得十分全,做好萬全的準備,但卻遲遲不行動。總是覺得是否還有什麼沒有考慮進去,必須要準備充足了再做。
這樣一來,好的機會也就白白錯過了。
中國古代有個小故事,很多人都讀過。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可見去南海是相當困難的。
富者想要買船去,但一直在考慮中,買船去自然很容易,但這隻是他的想法,是完美的計劃而已,他隻停留在想當中,并沒有實施。
這樣一來,再簡單的事情不去做,也變得十分困難了。
在他的心目中,隻是想當然地認為苦難,并沒有主觀能動性,自己不去做,還嘲笑别人。
而貧者僅憑一瓶一缽,開始漫漫征途,盡管困難重重,但是,他志向遠大,意志堅定,克服困難,最後終于回來了。
而富人知道他回來的消息之後,一臉震驚,這怎麼可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富人追求完美,想要去南海得準備妥當方能出發,而貧者直接行動,已經從南海回來了,他還沒有準備好。
針對拖延症、自卑感、強迫症、糾結心、讨好型人格……想法再好,計劃的再周全,但你不去做也沒用。
隻有提升行動力,才能在你狀态不佳的情況下,也輕松找到做事的力量。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比如:有的時候我想寫一篇文章,卻因為有些素材沒有找到而懶得動筆,結果錯過了獲獎機會。
比如:該工作的時候,我們突然感覺有點餓,就又會想着先滿足口舌之欲再說。
比如:我們遇到了喜歡的那個人,但是礙于自己羞于表達,不管去追,而與愛的人失之交臂。
是以,這個找借口、拖延症和自我安慰,它們有着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完美主義。
一個人想要成功不邁出去第一步,永遠也看不到勝利的曙光。你想得再完美,策劃的再棒,但你不去行動,一切都是枉然。
在《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一書中告訴我們,哪怕在狀态不佳的情況下,我們也能輕松地找到做事的力量。
書中針對完美主義的五大表現,分類提出了二十二種對策,利用微習慣政策,讓你采用不完美的思維獲得有意義的進步。
說實在的,完美主義其實就是給你一個不做的理由,而不完美主義卻能讓你提高行動力。
在本書中,蓋斯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分析了完美主義的定義與危害,區分了完美主義者的脫離現實的心态和變化。
我們要想變得更快樂,更健康,更高效,就要做個不完美主義者,不完美主義者不是不追求完美人生,而是不強迫自己做到完美,要提升行動力,勇敢面對失敗,結果反倒是容易比完美主義者進步更快,獲得成功的幾率成倍增加。
完美主義代表着限制,而不完美主義則預示着有無限的可能性。
而純粹的“完美主義者”其實在真實世界裡是完全是吃不開的,因為他們太過于追求完美,往往會什麼都不去做,因為完美,會讓他們失去很多。
是以,我們要做個不完美主義者,如果說了這麼多,你還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那麼,我建議你看看這本《不完美主義者》,一定會給你帶來啟發,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充實,更容易收獲成功。
後浪正版現貨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 微習慣系列新作 銷量30萬冊 提升行動力職場自我提升成功勵志書籍 ¥19 購買
-END-
今日話題:
你對完美主義者和不完美主義者有什麼看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讨。看完記得點贊哦。
我是專注感情生活,點選關注不迷路,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