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作者:江陽沽酒客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多年以後,我再也沒見到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和武俠的味道

江陽沽酒客經常寫和拍美食,除了自己好吃以外,因為生活四川。作為一個泸州人,這邊的美食其實非常多,當然放眼四川就更多了,隻是今生有限,十之一二都還沒有領略到,是以蠻遺憾的。雖然川菜名滿天下,但是至今我的腦海裡沒有一部文藝作品,對描述川菜而成為經典的。最多就是做成紀錄片。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但是美食經典的影視作品,基本我沒看過。很可惜哪怕是以川菜為背景的。是四川人不善于去做這個嗎?倒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左右,我看來不少國産和國外的經典美食類型電影。

當時一般國内會分為香港和台灣還有内地。

内地我想經典的也不少比如《美食家》,至今我覺得無出其右。而台灣的美食電影李安拍的《飲食男女》那是文藝佳作。香港則依舊是天馬行空,讓人應接不暇,這裡面以周星馳的《食神》和徐克的《金玉滿堂》(又名滿漢全席)最為出名。今天我想寫一篇關于《金玉滿堂》的影評,雖然這部電影已經上映26年之久,而且沽酒客也反複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依然百看不厭,不過從來沒有寫過什麼。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徐克,在我看來,是難得的鬼才,除開年輕一輩的朋友,我相信八零後隻要是喜歡電影的朋友,應該不陌生,那個時候香港電影最風光的年代,個個都是創作的高峰期,而徐克又是高峰中的高峰。

雖然當年他們的作品,也不是部部都叫好叫座,跟當時是否超前和喜好有關系,但是今天再來看,基本上在與内地融合之前,徐克的大多數作品都是經典,而且很多是劃時代和無法超越的。

但是這部《金玉滿堂》的起因卻是因為一碗米飯,據說當年徐克拍《黃飛鴻》的時候,拍一碗米飯,怎麼拍都不滿意,因為民以食為天的國人,讓一碗米飯拍出來的感覺那麼精緻誘人,居然把他難倒了?當然不是,隻是由此引發了他想拍一部專門表達美食的電影。可以全情投入。我覺得徐克應該也是一個吃貨。

但是以江湖政治派著稱的徐克不可能隻簡單拍美食,他拍的舌尖上的中國,絕對有很多隐喻。而且當時徐克已經是江湖和武俠标簽貼得牢靠無比的導演,去拍美食,觀衆和投資方買賬嗎?别擔心,電影工作室絕非浪得虛名。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誰能把美食拍出江湖感?唯我徐老怪。從此以後,很多東施效颦的作品出來,都還有看得過去的,可見他不僅開了新派武俠電影的先河,也把美食電影引到了一個江湖風雲的年代。

但是看來看去,我還是喜歡《金玉滿堂》。

其實徐克作為香港人,他們拍《金玉滿堂》主要還是以粵菜為主。比如影片開始,龍坤寶和廖傑比試,兩個都是廣東的師傅,當然這是電影的需要,也沒什麼好吐槽的,但是實際上格局本來就很大,看看全國烹饪決賽的規格你就知道了。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廖傑醉心工作,夫妻進醫院他無法顧及,這恐怕不單單是因為這個時候,很多時候都沒有做好,應該說男人專注事業,有時候比家庭還要多,家庭總覺得可以慢慢來,事業卻害怕沒有把我好,一落千丈,平衡這兩樣東西的确需要花很多時間。而且另一半的了解和支援也不是無底線的,更何況有一些人,兩者都做不好。

我想廖傑希望拿到這個獎項,功成名就,這就是他事業突破巅峰最好的時刻,而忽略了其他,他夫妻生孩子也不能陪在身邊。這是一個講得失的故事。其實基本上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聯,不管是江湖的外衣還是美食的外衣,最終無非是講人心靈的寄托和歸屬到底應該是什麼。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第一句煮飯,二人都是各顯神通,因為人參的價值龍坤寶率先得分,第二句雕工,可是讓人打開眼界,一個展現大而塊的冰雕,一個展示小而精的豆腐雕刻,當然是廖傑獲勝。

可惜在決勝局,廖傑卻意外棄權,龍坤寶為此深感遺憾。

時間過去了五年,龍坤寶依然是香港陸羽樓的主廚,而哥哥張國榮的出現,卻給這個故事帶來不一樣的内容。這一次他是一個為愛退出江湖的大哥。為了陪自己的心上去去學廚。可惜同樣的拿刀,砍人就在行,切菜實在笑掉大牙。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但是顯然他特别執着,不過畢竟隔行如隔山,天賦這個東西不是每一行都通的。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候,龍昆寶出現,讓哥哥去滿漢樓,向歐兆豐學習。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坑。歐兆豐俨然是香港廚師界的巅峰人物,跟武林盟主一樣。然而他并不喜歡龍昆寶,對龍昆寶把人推薦給他,他覺得其中必定有詐。這裡也鬧出了不少笑話,還認識了歐兆豐的叛逆女兒。這兩個人你可以在香港很多武俠片裡面找到類似的橋段。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而炒飯集團黃榮的出現,則給影片帶來第二個小高潮。第一個就是開場比拼。這裡讓人見到歐兆豐的能力和黃榮的超凡集團超凡的廚藝一樣,二人的幹炒牛河和咕老肉,簡直就是一場高手過招。而徐克對滿漢全席的考證也非常專業。當黃榮問歐兆豐會做滿漢全席時候,歐兆豐說他師承四川正興園,我第一次還以為是徐老怪瞎編的。後來才知道,四川正興園還是真實存在,确實是川派滿漢全席的起源之地,今天叫榮樂園。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當年滿族人關正興開創,它和當時成都的一般包席一樣,做一些“鮑參席”之類宴席應市。不同的是,關正興是滿族,随官員入川,見過一些大場面,會這個滿漢全席,這在當時的成都,是首屈一指的。“正興園”在辛亥革命時便停業了,其經營方式和菜品由其主廚戚樂齋、藍光鑒合辦的“榮樂園”得以繼承。“榮樂園”以“随堂配菜,送菜上門,做包宴席”為主。

這個觀衆如果不是行業内的人,完全不知道,但是他精益求精啊。

後來的内容不用劇透,大家可以去看,最後的正邪大戰,才是全片最精彩的内容。值得反複觀看,不比任何精彩的武俠片遜色,今天試問誰還能拍出來。

《金玉滿堂》26年後,再也沒有人,能把美食拍出江湖的味道

為什麼我那麼喜歡這部電影?就是因為他的三條線每一條都讓人動容,張國榮的線,廖傑的線,還有黃與之對戰的正邪的線。每一條都可以單獨成傳,又互相推動。而片中鐘正濤演唱的《漫漫人生路》真是讓人感覺就是現代版本的《滄海一聲笑》:“漫漫人生路,誰說生命隻有辛苦,我的路上有你陪伴左右,哪怕會有痛楚,泡一壺茶自得其樂,喝一杯酒對月當歌,生命的流轉,你我都無法停留,走在漫漫人生路,點點滴滴都幸福,為愛勇敢付出,失敗從不在乎,哪怕我一生孤獨,回頭看看來時路,對與錯我都滿足,就算起起落落,隻要不枉此生。”

人生成敗得失算什麼,有喜歡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可惜哥哥張國榮最終沒有參透這首歌的真谛,讓人噓唏。

我想人生路上辛苦不少,但是誰說生命隻有辛苦呢?我們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應對那些辛苦的事情的理由,也許這才是《金玉滿堂》讓我常看常新的原因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