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追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育孩子的過程,本就是一次不平凡的修行,需要掌握足夠的知識和智慧,才能在育兒路上讓大人心情舒暢、讓孩子健康成長。
實際上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家一定會有這種感受:養育孩子,尤其是養育一歲大小的寶寶,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跟一歲孩子的交流,除了有語言障礙之外,他們那些反複無常的古怪舉止,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他們喜歡不停地開門、關門、按按鈕;喜歡把衣櫃裡的衣服全部掏出來;什麼東西都想往嘴裡放一放,嘗一嘗……
有時候,這些小孩子愛不停地扔東西,還必須要讓家人配合他們不停地把東西撿起來讓他們扔,一旦不配合他們就會嚎啕大哭,讓人疲憊不堪。他們還愛推倒大人辛辛苦苦幫他們搭建的積木,還會看着一堆亂七八糟的積木哈哈大笑;如果家人不配合他們,他們就會發脾氣大喊大哭。他們不聽話的時候簡直就像小魔王,能逼瘋本就忙碌的爸媽。
假如你家裡也有一個對父母高度依戀、愛哭鬧、高需求的孩子,你也時時在為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而抓狂,我推薦一本書為你解圍。這本書的題目叫《順應孩子的天性》。作者在這本書中闡述了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以上不可理喻的種種行為。

我的推薦理由,主要如下:
一、真實生動的事例 《順應孩子的天性》是一本親子家教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安潇是一位養育兩個孩子的二寶媽媽,有着豐富的育兒經驗。 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讓作者對生命人性、自我和世界,都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作者從孩子們的嬰兒期就開始記錄她們的古怪舉動和印象深刻的成長故事。 她在這本書中列舉了自己的兩個女兒成長過程中的許多生動詳實的事例,尤其是令人抓狂的二寶的許多故事,生動形象地向大家揭示了“不逼迫、不勉強、不嬌慣”育兒理念的重要性。這些資料成了一本立體書:完整地展示出孩子們豐富的内心世界和成長規律,揭示了孩子們的天性和本能。 作者安潇有着深厚的藝術修養,她的文字優美,條理清晰,選材得體,圖文并茂,可讀性強。這些跟作者的生活閱曆、學業和特長密不可分。 她來自北京,建築學專業,留學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她曾為漫畫作者,後定居倫敦成為動畫導演,作品在英國電視台和國際影像節播放展出,并多次獲獎。目前在倫敦大學進修兒童心理學。 她在這本書書中分享的故事和感受,都是真實可信,讓人感同身受。她所提供的幫助孩子通過遊戲的方式控制情緒等辦法也是真實有效、值得借鑒的。
二、先進獨到的理念 《順應孩子的天性》這本書已經成為深受英國媽媽喜歡的孩子内驅力私房教養書。
它的主要理念有:“每個孩子都天賦異禀,你隻需要順勢而為就好了。”“用孩子的邏輯才能看見孩子。”“隻要從好奇心、獨立思考、會自我表達三大次元開啟孩子的内驅力,普通媽媽也可以養出卓越的孩子。” 這本書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看見天性,發現孩子的天賦。讓我們讀懂孩子最初感覺世界的方式。 第二,了解天性,用安全感為孩子賦能。從情感和理性發展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情緒和行為。 第三,釋放天性,以創造力激發孩子的内驅力。是孩子最需要的遊戲力,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滿足好奇的本能。 讀完本書後,你會明白要用孩子的視角和頭腦去思考問題,才會發現貌似愛無理取鬧的孩子們其實并不是在存心和我們作對。
三、受益匪淺的啟發
讀完本書後,我受益匪淺。首先是特别珍惜做陪伴孩子們長大的參與者這一身份。因為童年的經曆會成為鋪墊一個人内心的底色。感受到童年最深的感觸,就是需要順應孩子的天性。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設法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明亮的人生底色。 燦爛的童年不僅會照亮孩們,同時也會治愈着陪伴孩子長大的參與者。是以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盡心盡力做好養育與引導工作,讓我們自己的靈魂也在伴随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得到升華。 作者分享的孩子成長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了解孩子們的情緒和行為以後,就能輕松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信任和了解會成為教育者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也讓讀者與自己的孩子也建立起了解的橋梁,感受到愛的積極傳遞。 隻有了解了孩子,我們才能找到更輕松的引導方法,并進入更舒服的相處狀态。對于天性的解讀會變成心靈默契的語言,是我們與孩子之間最有價值的聯結。它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恣意無阻。而我們作為參與者,能夠更通透地享受來自孩子童年的動人洗禮。
就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應當考慮到兒童天性的差異,并且促進獨特的發展。不能也不應使一切人都成為一模一樣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樣的東西。
是以,我們要順應并且保護孩子們的天性,保護獨屬于他們的兒童的創造力。相信讀完《順應孩子的天性》這本書,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寬容更加智慧!
(188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