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開國宰相趙普:和蕭何一樣牛,卻不能名留青史,背後是何原因

作者:情感樹說

趙普和曆史上另外一位開國宰相蕭何一樣牛,也善終,但卻沒有如蕭何一樣名留青史,反而最著名的确實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讀完趙普的一生,才明白其中根源。

宋開國宰相趙普:和蕭何一樣牛,卻不能名留青史,背後是何原因

(一)滁州遇明君

趙普遇到趙匡胤的時候,他已經浪迹天涯十五年,此時趙匡胤已經是進階軍官,野心勃勃,想幹一番大事業。

相傳兩人是在滁州一個小酒館裡喝酒認識。

趙匡胤當時覺得趙普不簡單,約他單獨聊。

宋開國宰相趙普:和蕭何一樣牛,卻不能名留青史,背後是何原因

在這次交談中,趙普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運用緯星曆之學,稱趙匡胤有人君之象,氣度不凡,要他順應天下統一的趨勢。

趙匡胤此時把趙普當成了諸葛亮,趙普也順勢讓趙匡胤進一步把控軍權,獲得周世宗的信任。

此後不久,趙匡胤就接到父親病重的消息,但又不能立刻離開軍隊,趙普自薦代替去服侍趙匡胤的父親。

在趙家的三個月,趙普和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相識,趙匡胤的父親對趙普印象也很好,便認下趙普為幹兒子,本家,自此趙匡胤更加信任趙普。

宋開國宰相趙普:和蕭何一樣牛,卻不能名留青史,背後是何原因

在之後幾個大的曆史事件中都有趙普的身影,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也離不開趙普的謀劃。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也認為趙普功勞第一,官拜樞密使,檢校太保,成為北宋的開國宰相。

(二)治國改革,固權有術

自古宰相和皇帝的關系都很微妙,無論是當年的劉邦和蕭何,還是此時的趙匡胤和趙普。

皇帝擔心宰相權力太大妨礙皇權,而宰相擔心皇帝懷疑自己而喪失權力,甚至不能善終,這幾乎是每個朝代不斷上演的輪回。

趙普身為開國宰相,除了智謀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專。

宋開國宰相趙普:和蕭何一樣牛,卻不能名留青史,背後是何原因

當他和趙匡胤發生沖突的時,趙普也沒有給皇帝面子,搞得趙匡胤心裡很不舒服。

趙普向皇帝舉薦人才,皇帝不用,趙普堅持己見,皇帝大怒,但趙普不依不饒,逼得趙匡胤隻能點頭同意。

此時的北宋剛剛建國,一切都混亂中,趙普這種舉賢任能的行為有利于北宋的穩定和鞏固,但在趙匡胤的心裡卻認為趙普太專了。

長此以往,趙匡胤對趙普有了看法,趙普也很知趣,上書請辭,趙匡胤毫不猶豫準奏。

但趙普這個人是個官迷,他不甘心失去權力,但此時趙匡胤已經疏遠自己,他想到了趙匡義,這個皇帝的弟弟。

兩人從陳橋兵變開始就有過共事的經曆,又都是首謀,彼此來往相得益彰。

宋開國宰相趙普:和蕭何一樣牛,卻不能名留青史,背後是何原因

之後發生曆史上的“燭影斧聲”和“金匮之盟”,都離不開趙普的影子。

趙普為了立功重返相位,就幫助趙匡義作證杜太後遺囑的真實性,并有闆有眼地說杜太後當時立遺囑的時候,自己也在場。

此後趙普一路高升,位極人臣,在趙匡胤時代都沒有享受過如此高的待遇,這些都是那次作證換來的獎勵。

年近70歲的趙普辭官後,第二年就病逝。

宋開國宰相趙普:和蕭何一樣牛,卻不能名留青史,背後是何原因

(三)為什麼沒能如蕭何一樣名留青史

宋朝是文臣風光而武将衰敗的朝代,而提出文臣治國的就是趙普。

除此以外趙普還對皇室制定了各種條條框框,限制貴族奢侈浪費的風氣,盡管趙匡胤很生氣,但趙普聲稱這是為了防着皇帝的子孫後代,而并非防着皇帝。

趙匡胤思索再三,最終認同趙普的建議。

宋開國宰相趙普:和蕭何一樣牛,卻不能名留青史,背後是何原因

按理說這樣一位開國宰相,為北宋嘔心瀝血,雖有瑕疵,但也是很有作為,即使未來權勢,作證,其實在曆史上官場上也是無可厚非,但卻為何不能名留青史?

這就是趙普和蕭何兩人雖然功勞都是開國宰相,但人品卻完全不在一個級别。

趙普為人心胸狹窄,睚眦必報,拍馬屁過頭,太專,無論是誰隻要跟自己對着幹,他連皇帝面子都不給,為人太小器。

他嘴上說為了皇室千秋萬代,限制皇宮制度,但對自己,家裡金子堆成山也無所謂,對皇室卻要做到一分一毫都要理清楚,這種人品在封建時代不敢恭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