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毛澤東同志的一封信》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日)
土地會議(225)後,我到野司、冀中,再由石家莊回到工委(242)。茲将經過及所見報告你們。野司所屬二、三、四縱隊,經整理後,内部團結,朝氣十足。大清河北戰役(241)時想打一個大仗,遇着“啃”堡壘,圍敵太多,結果隻一二處打下,其餘隻得撤離。徐水未打下,敵第三軍來援(243),給我們造成了打運動戰的機會。此時我軍一面支援徐水作戰,使北來敵人不能南援,我大部南下,圍殲三軍軍部及第七師于清風店(240),此戰開創了晉察冀部隊打殲滅戰的好例。接着再打石家莊,又得勝利,士氣更旺。我軍前後雖然也有一定傷亡,但士氣未損。
這幾個戰役中,學會了打運動戰、防禦戰、攻堅戰。但一般幹部仍不愛學習戰術,隻憑老習慣去打,乃是一大缺點。此次攻石家莊以前,在安國曾号召以學習攻城戰為主,上下級幹部均先開學習會,打時又開會,打不進時又開會。在火線上,三五人仍是開會,特别是支部開會,起了上司作用。老兵帶新兵,促進了學習。結果是戰士群策群力,人自為戰, 取的了勝利。
我在石家莊戰役勝利後,又到野可,總結了經驗教訓,另紙附上,惜未完全寫好。我已托楊得志(244)同志将我收集的材料加以補充,寫成一小冊子,以作我軍将來攻城之用。雖不完全通用,隻要具備相同或類似條件,是可以攻堅城的。最野戰軍更為發展,新編了一個第六縱隊。野司指揮部亦形有力的指揮。
關于攻城戰,非一朝一夕所能準備好的,但隻要準備充分,則沒有打不下的。在中國說來,敵人的城防工事裝置,仍是無法做得極堅固的。
兵員補充,土改後已不感缺乏。解放戰士經過訴苦運動,階級覺悟易提高,大多數很頂用。
兵工會議正開,山東、太行、晉綏及本地代表均到齊。盡可能在這次會議中,議好怎樣使明年作戰能有更多更好的兵工産品,作為野戰軍攻堅之用。最近石家莊、元氏攻堅之經驗,以手榴彈為主,炸藥及炮彈助之,三者充配置設定合,充分準備,數量很多,足用,則堅可下。明年兵工生産可望進一步發展。
我到冀中軍區、區黨委駐在地約半月餘,同張雲逸(245)同志會面,了解山東情形,那邊情形由陳毅(115)同志來你處談,不另報。現将冀中情形報告于下下:
我軍解放張家口(238)後,勞工運動走錯了路,勞工發雙薪,勞工工資以養活四口人為準,是以遺禍于現在。工資過高,做出來的東西品質又壞,成本又高。工業品與農産品的剪刀差越來越大。河間有一面粉廠,新式的,每一晝夜能磨九百袋面粉。熟練勞工吃小竈,一般勞工吃中竈,辦事人員吃大竈,勞工工資最高的是一月六七百斤小米,形成勞工同管理人員對立。我當面與職工會負責人談,這是自殺政策。我對他們說,規在是戰争時期,大家隻要能勉強生活,就要拚命做事。
勞工是革命的上司階級,而隻顧自己改善生活,不顧戰争,不顧大局,以緻公私工廠大部關門,勞工失業,這是損害勞工階級的根本利益的。我問此種現象能否迅速轉變,他們說是可以轉變的。我到石家莊後,發現我們工會同志又來了這一套,立即糾正過來。現在暫定勞工每人每日發救濟米五斤,最高工資每月每人不超過二百斤。這樣将來工業才有發展餘地,勞工才不緻失業。我建議中央派得力的人做勞工運動,好好地上司勞工群衆參加戰争,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家務,真正實作勞工階級當家作主。
{摘自:朱德選集}
【注 釋】
(115)陳毅(一九 O ———一九七二),四川樂至人。一九二七年南昌起義後曾在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該團前身為葉挺獨立團)任黨代表。一九三四年紅軍長征後,留在江西蘇區堅持遊擊戰争,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辦事處主任。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時是新四軍代軍長。解放戰争開始後,曾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240)清風店戰役 是解放戰争時期晉察冀野戰軍以圍城打援的方法,在河北定縣清風店地區進行的一次重要戰役。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一日,晉察冀野戰軍主力和地方武裝向保定以北出擊,圍攻徐水,誘敵增援,接着該軍主力一部與北面南下的援敵在徐水、容城之間形成對峙。蔣介石急令駐守石家莊的第三軍主力北進,妄圖夾擊晉察冀野戰軍于徐水地區。十八日,晉察冀野戰軍以四個旅繼續阻擊北線援敵,集中主力六個旅兼程南下,二十日淩晨,将南線的援敵一舉包圍在清風店地區。二十二日,全殲該敵,俘敵第三軍軍長羅曆戎、副軍長楊光钰等。此役南北兩線共殲敵二萬一千餘人,是晉察冀戰場轉入戰略進攻後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
(241)大清河北戰役 指晉察冀野戰軍一九四七年九月在平津保三角地區大清河以北進行的一次戰役。
(242)工委 即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九日人民解放軍撤出延安後,中共中央書記處的三位書記,即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繼續留在陝甘甯邊區上司全國的解放戰争;另兩位書記劉少奇、朱德和其他一部分中央委員組成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一九四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到達西相坡村以後,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即行結束。
(243)參見240
(244)楊得志,一九一0年生,湖南株洲人。當時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
(245)張雲逸(一八九二——一九七四),廣東文昌人。解放戰争開始後,曾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225)全國土地會議 是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受中共中央委托,于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七日至九月十三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書記劉少奇主持了會議,并在會上作了報告和總結。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其中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238)指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冀察部隊收複被日僞占領的華北重鎮張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