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維的《紅豆》背後的愛情故事

作者:艾秒針說情感

前言:王維,唐代著名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佛”,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齊名。

王維,字摩诘,生逢安史之亂,一生起起落落,早年極力求官,卻幾經沉淪;晚年一心向佛,卻步步高升,最後官至尚書右丞,終年六十一歲。

王維的《紅豆》背後的愛情故事

他才華橫溢,17歲便寫了那道著名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聲名遠播。

後人之是以稱他為“詩佛”,不僅僅是因為他晚年向佛,也是因為他是極少數的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筆如蓮花,所寫詩句安詳、甯靜、意境悠遠,一生共留下詩作400餘首,行世有《王佑丞集》。

1

王維一生詩作很多,有山水、有性靈萬物,有友人、有凡夫俗子,卻很少有情愛、有佳人,但唯獨有一首描寫感情的詩句留存于世,且傳誦至今,成為千古絕句,那就是這首《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維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這首詩的背後到底有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得從王維的年輕時候說起。

開元九年春(721年),21歲的王維中了進士,從此走上為官之路。

王維是一個多才多能的人,不僅會作詩,而且還精通音樂。當時的甯王是一個附庸風雅之人,喜好雅樂,是以王維就成了甯王府的座上賓。

當時甯王府有一個瘸腿的下人,名叫周幹。别看這個周幹其貌不揚,還瘸了一條腿,卻有一個非常美貌的妻子,名為甄氏。夫妻二人的感情也很好。

王維的《紅豆》背後的愛情故事

這一天,周幹的妻子來到甯王府中來看探望自己的丈夫,路過庭院時,正好和甯王碰上了,甯王定睛一看,發現這位女子長得風韻迷人,比自己府上的那些莺莺燕燕都漂亮,遂動了心,目不轉睛地一直盯着看。

這情形被府上的管家看在眼裡。于是第二天就給周幹派了一個外出的差遣,又把甄氏派遣到了甯王的屋裡,甯王乘虛而上就占有了甄氏,甄氏懾于權勢,也不得不屈從。

等到周幹回府後,發現自己的老婆已經成了甯王的人,悲憤異常卻也無可奈何。

轉眼過了一年,甯王府邀請文人雅士參加家宴,王維也在受邀人之中。

當樂曲響起,甯王帶着甄氏出現在衆人面前,甯王說:“今天是我和甄氏喜結良緣一周年的日子,故請大家來參加這個宴會慶祝一下。”

甄氏雖衣着華麗,臉上卻郁郁寡歡,甯王就有些不高興,問甄氏:“我對你這麼寵愛,你難道還沒忘了你那個瘸腿的丈夫嗎?”

甄氏回答:“拙夫并無過錯。”

甯王更不高興了,故意給甄氏難堪,就高聲吩咐:“傳周幹。”

不一會兒,周幹一瘸一拐地上來了,甄氏看到了昔日的丈夫,百感交集,不由得落下了眼淚。

王維早就聽說了甯王納美之事,暗中觀察這三人,心中很有感觸。

恰在這時,甯王提議大家作詩,王維提起筆,就寫下了一首《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所謂息夫人,就是春秋時代南方息國君王的夫人息妫,當初因為貌美被楚王霸占,卻跟了楚王幾年都不言不笑,楚王就問她你怎麼天天都不說話呢? 息夫人說:“我作為一個女人,侍奉了兩個丈夫,不能守節已經很痛苦了,大王還能讓我說什麼呢?”

王維寫這首詩,就是告訴甯王,女人有時雖然身體歸了你,但是心卻可能還在舊人那裡,意思就是說強扭的瓜不甜啊!

甯王看了王維的詩,似有所悟,忽然大發善心,放甄氏回到周幹身邊,又給了周幹一些錢讓他們離開甯王府。

這就是王維以詩救美的故事,之後這件事傳遍了長安的大街小巷。

卻不知王維無意中做的這件好事為自己也牽出了一段亂世情緣。

2

話說這個甄氏跟着自己的丈夫離開了甯王府,夫婦倆就在西市做了一個小買賣,生意做得還不錯。

一想到這樣的好日子都是拜王維所賜,于是夫妻倆就在快過年的時候,給王維送來了一些禮物,并且熱情邀請王維到自己家去做客。

王維欣然赴邀。

在周幹家,巧遇了甄氏的妹妹小甄氏。原本甄氏已經生得很貌美了,沒想到這小甄氏比她姐姐的姿色更勝幾分。

王維的《紅豆》背後的愛情故事

小甄氏代自己的姐夫姐姐向王維敬酒,王維擡眼望時,隻見面前的美人紅顔水潤、眼眸微波蕩漾,手中的酒杯就抖了一下,小甄氏平日裡早就從姐姐姐夫那裡聽說了王維的仗義,心裡也早就有了好感,這會兒又見到了王維的儒雅風姿,不由得芳心暗許……..

王維回到家中以後,也睡不着了,腦子裡晃來晃去的都是小甄氏的倩影。

第二天一大早,王維就又跑到了周幹家,進門就問:“小甄氏有無婚配?”

甄氏姐倆自幼父母雙亡,且無兄長,是以小甄氏的婚事自然由姐姐做主。甄氏一邊覺得有點高攀不上,一邊又默許了兩人的交往。

王維便常帶着小甄氏外出遊玩,登大雁塔,臨九孔橋,在長安的大街上賞燈觀月.......

王維的《紅豆》背後的愛情故事

小甄氏也去王維的下塌處探訪,王維在燈下寫書繪畫,她便研墨遞筆,每每相望,兩人都是臉紅心跳。

每當夜幕降臨,小甄氏離去時,王維送她,二人在黑暗中暗自牽手,纏綿着好久不想分開。

愛情的火焰灼燒着王維的心,王維執筆寫下了一封信,隻等弟弟回家鄉時捎給母親,讓她同意這一樁婚事。

小甄氏滿懷喜悅等着定親的這一天,姐姐甄氏也在悄悄地為妹妹準備着嫁妝。

王維的《紅豆》背後的愛情故事

可是弟弟尚未出發,王維卻等來了母親的親筆書信,他展開一看,不由得大汗淋漓。母親說,她已經為王維定了一門親事,姑娘姓崔,品貌俱佳,能文能琴,與王家又門當戶對,父親為官,家境優裕,母親已經正式向崔家下了聘禮,隻等他回去完婚。

在那個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容更改。王維已經别無選擇了。

甄氏姐妹看到了王維母親的親筆信,小甄氏面容頓時變得慘白,嘴唇哆嗦着說不出話來。

幾天以後,甄氏決定送小甄氏回荊州。臨行前,王維也去送行,二人相望,淚眼模糊,王維默默地送上了一幅絹帛,小甄氏展開,便是那首五言絕句《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維的《紅豆》背後的愛情故事

此後數十年,這對曾經熱戀的情侶,終生再未見面。

而這首《相思》被後來的文人李龜年譜成了歌曲,被衆人傳唱,而紅豆從此便成了相思的代名詞。

一顆紅豆,一份相思,一腔深情,伴着曾經相戀的情人從青絲走到白發!

3

後來,王維回到家鄉,迎娶了崔姑娘。結婚後,他又帶着崔姑娘回到了長安。

崔姑娘也如母親所說的那樣才貌俱佳,把家經營得有聲有色,王維也逐漸融入了這個小家庭的幸福之中,盡着為人夫的責任。

可是,好景不長,崔氏生孩子時難産,不但孩子沒生下來,自己也撒手而去。

此時,小甄氏身在南國,已嫁人生子,雖然還時時珍藏着王維送給她的“絹詩”,但曾經心動的初戀,隻能用于回味了。

妻子離去後,王維獨守空房三十載,不再續娶,到了晚年,便一心向佛,長年吃素,不穿錦衣,施舍僧人,算是把俗世的孽都還空了…………

而紅豆詩卻成了王維唯一的愛情絕唱,唱完了,便再無回響……….

王維的《紅豆》背後的愛情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