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所有的戰争都是内部的戰争,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兄弟。”

在持續十多天的暴力沖突之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馬斯)與以色列于今日(中原標準時間21日7時)正式停火。這也意味着這場近7年來巴以間最嚴重的沖突告一段落。

在今天(5月2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對巴以沖突雙方實作停火表示歡迎,希望有關方切實停火止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h1>

戰争,從來都是人禍。

據巴以雙方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20日晚,沖突已緻巴方232人死亡、1900餘人受傷;以方12人死亡、300餘人受傷。短短十幾天,有244人失去了在這個地球上呼吸的機會,其中不乏兒童。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化為一個個冰冷的數字。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圍繞耶路撒冷(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的紛争已久,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巴以之間共發生過五次中東戰争,并先後發生過多次流血沖突。

巴以沖突不僅是源于宗教問題,它還關乎國家利益、民族恩怨、領土争端以及大國博弈。

據曆史記載,巴以沖突的根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十一世紀(即大緻相當于中國西周初期)。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巴勒斯坦地區地圖演變(1946-2010)

1947年,第二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181号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耶路撒冷市由聯合國特别管理,為國際城市。

然而,阿拉伯人認為這一決議并不是那麼的“公正”。這由于占巴勒斯坦地區2/3人口的阿拉伯人,隻得到43%的支離破碎的貧瘠土地;而占巴勒斯坦地區1/3人口的猶太人,卻得到了57%的沿海肥沃土地。

此外,1980年,以色列發表《耶路撒冷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其永恒、統一且不可分割的首都。同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478号決議,宣布這一法案無效。随後的1988年,巴勒斯坦建國時宣布東耶路撒冷為其首都,但同樣未能得到國際承認。

值得一提的是,5月15日是巴勒斯坦“民族災難日”,而猶太民曆珥月5日(通常在公曆4月至5月間)為以色列“獨立日”。相距不遠的日子,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紀念。這也側面反映出巴以恩怨,并沒有那麼簡單。

這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國際社會要求“停火”的呼聲從未停歇,但美國卻四次阻撓聯合國安理會就巴以沖突發表敦促雙方停火的聯合聲明,拜登政府甚至還準許向以色列出售價值7.35億美元的精确制導武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6">巴以停火,然後呢?</h1>

5月20日,埃及派出兩支安全代表團分别前往以色列特拉維夫和巴勒斯坦地區,監督雙方停火的執行情況以及尋求維持永久穩定的措施。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趙立堅對此表示,中方贊賞埃及和聯合國等方面的調解努力,我們也做了大量勸和促談工作,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促進巴以緊張局勢進一步緩解。

雖然巴以現已停火,但加沙地區已是滿目瘡痍。以色列炮擊了加沙所有學校,摧毀了該區域唯一的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曾經車水馬龍的街道均化為廢墟,當地居民斷水斷電生活困難。

我們看見,站在廢墟中哭訴“為什麼我們要承受這些”的巴勒斯坦10歲女童;經曆過炮擊的巴勒斯坦幸存男童遭受心靈創傷後的目瞪口呆;巴勒斯坦6歲女童被廢墟掩埋7小時後獲救,但因失去親人的痛哭流涕;失去家人的巴勒斯坦青年跪坐廢墟中的崩潰哭喊。

趙立堅在今天的記者會上宣布,中方将向巴方提供100萬美元緊急人道主義現彙援助,并将根據巴方需要,繼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提供人道主義物資支援,積極參與加沙重建。我們還将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提供100萬美元捐款,并向其援助2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為巴勒斯坦人民提供切實幫助。

看向以色列方面,群眾的日子同樣險象環生。

截至5月20日,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大約4340枚火箭彈,其中約90%被“鐵穹”系統攔截,但仍有10%的火箭彈落至地面。與此同時,以色列國内的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沖突不斷。

這是另一場戰争。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邊境農莊的每戶居民家中都有“避彈室”。距離加沙最近的以色列城市斯德洛特,甚至有專門為兒童設計的防空洞。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孩子們眼中的希望,是什麼形狀?是否醒來有面包當早餐,再喝碗熱湯。”是周傑倫的《止戰之殇》裡的一句歌詞。當一個國家的孩童、一個國家未來的希望,為是否能夠看見明天的太陽表示擔憂,因戰亂不斷而開始懷疑自身的存在時,筆者認為這個國家就必須要認真地思考,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确?

巴勒斯坦,曾經富饒一時的地區,半個世紀以來各種沖突戰争不斷。耶路撒冷,這一希伯來語中意為“和平之城”的地方,卻以背道而馳的方式飽受戰火。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5月21日,加沙當地居民傳回家園(圖源自中新網)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止戰之殇”——巴以停火,然後呢?丨北京觀察這場沖突為何會爆發?巴以停火,然後呢?

5月21日,巴以正式停火,加沙居民街頭慶祝(圖源自中新社)

沖突中,兩國普通老百姓和沖突中傷亡的人是最大的犧牲者。一紙“停火協定”真的能夠換來未來的和平嗎?普通群眾渴望的和平究竟能持續多久?

若巴以沖突未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決,那麼中東地區的和平将一直懸而未決。

正如趙立堅在今天的記者會上所表示的,為防止巴以沖突悲劇再次上演,國際社會應推動巴以雙方重新開機和談,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實作巴勒斯坦問題的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作者:何王子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