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平鐘響,止戰之殇:廣島核爆74年後,他們在訴說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網8月6日電(李弘宇)74年前,美軍轟炸機相繼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将這兩座城市變為廢墟,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同時,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74年後,除了和平紀念公園裡保留的被炸毀的圓頂之外,在多數日子裡,廣島看上去感覺與日本任何其他大城市都差不多。可每年到了8月6日,随着“和平之鐘”敲響,廣島就會在默哀中,再一次傾訴和平的寶貴。

和平鐘響,止戰之殇:廣島核爆74年後,他們在訴說

資料圖:2015年7月28日,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70周年,對比圖重制往昔。圖為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我不得不在屍體間奔跑”】

1945年,當美軍飛行員向廣島投下緻命的原子彈時,小倉惠子隻有8歲。她後來回憶那天場景時說,在一陣炫目的強光中,她因強大的爆炸被抛在地面上,然後失去了知覺。

惠子說,“當我醒來後,周遭是黑暗的,我覺得是黑夜降臨了。爆炸後,廣島市被夷為平地。似乎是誰的大腳踐踏了廣島市,把它給踩平了,之後大火開始燃燒。為了從火災中逃生,我不得不在屍體間奔跑。”

廣島核爆炸發生後,孩子們害怕上街,因為行人們似乎是從噩夢中走出來的可怕幽靈,“在燒傷後,人們把身上的皮膚連肉一起割掉。如果把手放下,他們會覺得很痛,于是他們走路時把手往前伸,就像幽靈一樣,而他們的胳膊上還耷拉着一片片的破潰皮膚,”惠子說。

1945年8月6日和9日,為促使發動侵略戰争的日本盡快投降,美軍分别向廣島和長崎空投原子彈,造成10萬餘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

即使在核爆中幸存,他們的人生也就此完全改變。此後許多年,人們擔憂受到核爆炸污染的人會傳染疾病,都遠離他們。核輻射威脅着這些人的生命,也将他們變成了日本社會的邊緣人群,令他們備受歧視。

和平鐘響,止戰之殇:廣島核爆74年後,他們在訴說

2015年8月6日,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一側靠近原子彈爆炸遺址的河流上,群眾放流燈籠祈願和平。中新社發 王健 攝

【“死在那裡的,不隻有日本人”】

每當李宗根與孩子們談起自己作為廣島核爆幸存者的經曆時,他都會先拿出爆炸産生的巨大蘑菇雲的圖檔。然後,這位90歲的老人就會說,“死在那裡的,不止有日本人”。

2歲時,李宗根随父母從北韓半島搬到日本,在成長過程中,他經常遭遇莫名的歧視。14歲時,他謊稱自己是日本人,在國家鐵路部門謀得了一份工作。2年後,當原子彈在廣島爆炸時,李宗根正在上班的路上。

“我蹲在地上,雙手捂住眼睛、耳朵和鼻子。我在那裡待了一會兒。當我睜開眼睛時,我看不到任何東西。周圍一片黑暗。”

雖然每個人在炸彈爆炸時都面臨着相同的風險,但來自北韓半島的人往往經曆着更嚴重的後果。有的人因為沒有親屬,沒有别的地方可去,不得不傳回受污染的城市,還有的人已經疏散,但卻也被迫傳回城中清理廢墟。

因為爆炸,李宗根的頭部嚴重受傷,且傷口處生了蛆。他的母親哭着幫他把蛆挑出來,并告訴他,“我無法讓它們離開,逃避這種痛苦的唯一辦法就是死。”

經過長時間恢複後,李宗根終于傳回機關上班。可由于擔心他受到核輻射會傳染疾病,機關最終辭退了李宗根。後來,李宗根與一個韓裔同胞結婚,組建了家庭。但直到2012年,李宗根都從未告訴過别人自己來自北韓半島,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幸存者。

和平鐘響,止戰之殇:廣島核爆74年後,他們在訴說

曆史圖檔:1945年8月6日,美國士兵在天甯島完成了對日本廣島投放原子彈的任務。

【“我們所做的隻是結束了戰争”】

1945年8月6日淩晨兩點左右,羅素•加肯巴赫與其他9名機組人員乘坐着“艾諾拉•蓋”号轟炸機往廣島上空飛去。彼時的加肯巴赫并不知道,機上攜帶着一顆别名為“小男孩”、爆炸能量相當于1.5萬至2萬噸tnt炸藥當量的原子彈。

當原子彈被投下後,首先映入加肯巴赫眼簾的,便是一道無比眩目刺眼的白光,随後四周便升起了巨大的蘑菇雲。加肯巴赫說,“沒有人出聲,大家都隻是互相望着,所有人都吓呆了。”

直到隔天,他才得知他們投下的是“原子彈”,而機組人員更是在幾天後看到廣島原子彈爆炸的照片時,才真正了解這項任務的毀滅性。

和平鐘響,止戰之殇:廣島核爆74年後,他們在訴說

曆史圖檔:1945年,一個戰地記者在廣島的廢墟上。

2018年,在被問及對這起爆炸的感受時,加肯巴赫說,“事情已經過去73年了。至今我仍然相信這是一個正确的決定。所有的戰争都使人間變成了地獄。這是一場日本人開始的戰争,我們所做的隻是結束了它。”

74年來,有關美國向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的決定是否正義的争論一直未曾中斷。美國數學巨擘、當年參與了“曼哈頓計劃”的原子彈先驅彼得•拉克斯在談及這段往事時說,原子彈阻止的日本的入侵,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他說,“如果美軍被迫登陸日本的話,那麼所造成的傷亡肯定要超過盟軍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投下原子彈後,日本很快認輸投降,一切也随之結束了。”

和平鐘響,止戰之殇:廣島核爆74年後,他們在訴說

資料圖:2017年8月6日,“和平紀念儀式”在日本廣島市的和平紀念公園舉行,約有5萬群眾從各地趕來悼念亡靈,祈求和平。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攝

【隻有記憶,才能帶來真正的原諒】

核爆之後的廣島,仍然有着頑強的生命力。1945年的秋天,野草開始從這片傷痕累累的土地中倔強地冒出頭來。第二年的夏天,夾竹桃開花了,許多數百年的老樟樹也開始萌發新枝桠。

與此同時,來自日本全國和海外的支援湧向廣島,從使城市再次運作起來的汽車,到變焦土為綠色植被的樹木,再到1949年8月6日《廣島和平紀念城市建設法》的頒布,廣島的城市形象經曆了重塑——成為一座和平紀念城市。

如今,每年8月6日的8時15分(當年廣島原子彈投下的那一刻),廣島的“和平之鐘”都會為死難者敲響,向世人訴說和平的寶貴。

有人說,原子彈轟炸日本仍有警世作用,“人們現在之是以對原子彈感到恐懼,部分原因正是他們從廣島和長崎身上,真真切切看到了原子彈所能帶來的巨大災難,也正是這種恐懼,使得人們在今天不敢動辄使用核武器。”

也有人說,隻有記憶才能帶來真正的原諒,而遺忘就可能冒重複曆史的危險。日本一名和平反戰團體的成員說,為了不讓曆史悲劇重演,日本人必須認清這個國家挑起戰争、發動侵略的曆史,并把真相告訴下一代人。

戰争隻會帶來傷痛,願世界與傷痛絕緣。(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