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商隐:凄涼寶劍篇,羁泊欲窮年

作者:唐詩宋詞古詩詞

《紅樓夢》中林黛玉曾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隻喜歡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不知黛玉為何不喜歡李商隐的詩?或許是因為他們有着相同的經曆,幼年失親,寄人籬下,李詩中那種凄涼哀婉,讓黛玉如同身臨其境?

李商隐在《祭裴氏姊文》中說道:“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 天地之大,他已經沒有一個可倚仗之人,沒有可立足之地。黛玉亦是,“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說風流。”

李商隐:凄涼寶劍篇,羁泊欲窮年

李商隐,字義山,号玉谿生,生于河南荥陽,晚唐著名詩人,人們将他與杜牧合稱“小李杜”。他的詩詞風格獨特,細膩嚴謹,達到了前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将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李商隐自幼喜歡讀書,“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然而,命運卻對他太過不公。不到十歲,父親就去世了。因他是家中長子,還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要撫養,是以在随母親返鄉後,就擔當起支撐門戶的重任。“傭書販舂”,小小年紀就替人抄書、舂米等來掙錢補貼家用。

移居洛陽後結識白居易、令狐楚等人,令狐楚很欣賞李商隐的才華,對其十分器重,并讓他與自己兒子令狐绹交遊。令狐楚還教他寫骈文,并讓他代寫公文,得到一些報酬。這樣即維護了李商隐文人的自尊心,又可以使他得以生存和養家,還資助他參加科考。後來,令狐楚又聘他入幕為巡官,李商隐跟随令狐楚前往郓州、太原等地,開闊了他的眼界和見識。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韬。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這首《謝書》是李商隐寫給令狐楚的,詩中表達了對令狐楚深深的謝意,感謝他多年以來對自己的照顧和教導,并對未能報答他的知遇之恩而感到慚愧,情真意切,且又躊躇滿志。那時的李商隐尚有一腔熱情,盼望着能有一日得上朝堂,一展雄心抱負。

李商隐:凄涼寶劍篇,羁泊欲窮年

無奈命運從不眷顧于他,四次科考落地,讓李商隐十分沮喪。在送叔祖去東川節度使幕僚使寫到“鸾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他想要振翅高飛,奈何燕雀不依不饒。

大和七年,令狐楚調任京職,李商隐從太原傳回家鄉。路過王屋山。深秋時節的王屋山上黃葉飄飛,荒草叢生,在夕陽下,山野寂靜得仿佛沒有一絲生機。都說王屋山中有得到高人,可他們在哪呢?

直到夜幕降臨,他才聽到一陣鐘磬之聲。循聲而去,大山的深處,有一間茅屋,一僧人獨坐敲磬誦經。李商隐靜靜地站在茅屋外,耳聽清脆的磐聲,眼望寂寞的蒼穹,忽而感到有了一絲頓悟。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裡,吾甯愛與憎。

——《北青蘿》

僧人的那份恬靜閑适,使他的心也無比的甯靜,像是被淨化了一樣。世界這麼大,我們隻是世間的一粒微塵,何必再去為愛恨糾纏,為名利紛争。李商隐在那一刻仿佛有了一種解脫,淡薄了世上的一切俗物。

李商隐:凄涼寶劍篇,羁泊欲窮年

超塵脫俗并非人人可以,甯靜過後,紅塵煩惱依舊。家中老母需要贍養,弟妹幼小尚需照顧。李商隐也依然需要努力奮進,再上考場,為家族,為生存拼上一把。第五次的科考之路,因有令狐绹的極力推薦而平坦了許多,他終于得以進士及第。

中第後的等待依然漫長,在此期間,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病亡。參與料理完喪事後,他應泾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前去做了王的幕僚。王茂元欣賞李商隐的才華,将女兒嫁給了他。

可是令李商隐沒想到的是,一場婚姻把他卷入了牛李黨争之中。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而對他傾力相助的令狐楚父子則屬于“牛黨”,李商隐的行為很容易被人誤解為背叛恩主,并且,未多久他就為此付出了代價。

李商隐進士及第後參加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因朋黨勢力的排斥,不幸落選,他隻好失意地回到。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安定城樓》

回到泾原,登上安定城樓,極目遠眺,是一望無際的綠楊垂柳,柳絲在風中婆娑起舞,婉轉悠閑。可是回想自己卻是一事無成,空有理想和才華無處施展,隻能在這裡仰望藍天,獨自喟歎。

李商隐:凄涼寶劍篇,羁泊欲窮年

開成四年,李商隐再次參加授官考試,終于順利通過,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未多久,又調任弘農縣尉。

弘農任職期間,李商隐過得并不舒心,他與上司陝虢觀察室孫簡在觀念上有着太多的差異。尤其是,李商隐曾為一死囚求情,希望能為其減刑,更是受到孫簡的責難。因而他感到憤懑,就請長假辭職。後恰逢孫簡調走,接任的姚合極力勸慰才勉強留下,但終是已無心于此,第二年再次辭職。

兩年後的李商隐終于有了一次跻身權利中心的機會,他以書判拔萃複入秘書省為正字。可是他實在是運氣太差了,正當他前途一片光明時,母親病逝,這就意味着他不得不放棄現在的一切回家守孝三年。

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三年時間他錯過了李德裕執政最輝煌的時期,他也錯過了人生唯一的一次能登上巅峰的時期。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晖。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落花》

人世間滄桑變幻,物轉星移,昨日繁花遍地,今日也許就隻剩下落英缤紛。他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春天快快回來,可隻落得春花謝盡,涕淚沾衣。

李商隐:凄涼寶劍篇,羁泊欲窮年

李商隐結束守孝後,再回秘書省,這時的他已被排擠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後應桂管觀察使鄭亞邀請同赴桂林,結果不到一年,鄭亞被貶。李商隐隻好回到長安,旋即又跟随武甯軍節度使盧弘正前往徐州。又僅僅一年,盧弘正病故,李商隐不得不再次另謀生路。

一次次地燃起一點亮光,又一次次瞬間熄滅,李商隐的心中隻剩下了惆怅。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樂遊原》

他本無意于卷入任何黨争,隻想安安靜靜将一身才華用來報效國家,用自己的肩膀撐起整個李家,讓母親安心,讓弟妹平安長大。就這一點點的奢望,竟然耗盡了一生也未能實作,他感到無比的失意和苦悶。再美麗的夕陽,它都要馬上進入黃昏了。

李商隐在牛李黨争的夾縫中努力生存,活得糾結抑郁。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終于在郁郁中走完了一生,年僅45歲。

凄涼寶劍篇,羁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短新豐酒,消愁鬥幾千?

——《風雨》

四處漂泊,窮愁潦倒,也許這就是他悲慘的一生。

文 / 初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