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宇宙
看過很多關于電影的電影,比如之前的《攝影機不要停》,講述的就是拍電影的過程,無論在爛的影片,背後都有辛從業人員在辛苦的付出。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看幾分鐘解說電影什麼的,然後每個解說電影都有不同的風格,一部爛片也可以解說出很有意思的樣子,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部算是解說電影的鼻祖——
《默片解說員》

在黑白默片時代的日本,大人小孩都為默片著迷。男主俊太郎常常偷偷溜進戲院偷聽電影,不管是本土片還是洋片,總能将解說員的口吻模仿得唯妙唯肖。
一行人在一個地方拍攝電影,四周圍滿了人,人們很新奇的看着如何拍電影,幾個孩子在旁邊打鬧調皮,其中一個就是男主俊太郎。
孩子們的調皮引起了警察的追逐,在被追逐的時候男主從警察手中解救出了女主,于是兩個孩子就算是彼此成為了朋友。
兩個孩子都是底層人,他們看不起電影,但女孩找到了一個方法帶着男主溜進了戲院,兩個人看着台上的電影,女孩說她長大以後希望可以成為演員,而男孩看着台上的解說員說,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解說員。
「默片解說員」是俊太郎自幼的夢想,不過可悲的是長大後他卻淪落為「冒牌解說員」,分散觀衆的注意力,再讓小偷趁機偷東西。
在某次差點穿幫的過程中,他帶着贓款逃到小鎮戲院「青木館」,戲院裡有曾經解說名人現在的醉漢解說員、花美男解說員還有肥宅解說員等各種不同風格的解說員,加上電影放映師、樂師以及小氣老闆夫妻帶他暢遊電影幕後世界。
但小偷集團、熱血警察窮追不舍,童年一起看電影的初戀女孩也跟着現身,還有鎮上新開幕的時髦戲院,老闆的女兒也瘋狂地愛上了他,于是一連串令人啼笑皆非的驚險的故事開始了。
影片沒有采用大段台詞推進故事,電影在默片時代發揮了影像叙事的最大藝術魅力。
看到電影裡的解說員,一開始我以為是類似聲優演員專門給電影配音,然而當男主的解說的時候,别人總是說他“模仿”,我還在想難道是聲音的模仿?直到劇中的曾經解說名人山岡秋聲對男主說,不要一味地模仿要有自己的風格,這時我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利用自己的風格把電影重新講解出來。
是以當影片裡第一次特意展現男主的解說風格時(把一部悲情愛情故事解說出了诙諧搞笑,就說蹭來蹭去那一版),瞬間讓人了解了“默片解說員的風格”,他的那一段解說,完全是對影片内容的颠覆。
裡面的每個解說員都有不同的風格,也有自己的台本,那些有名的解說員都是把自己的特色加進去,也許也會加入自己對電影的觀點,于是一場看電影變成了現場解說,難怪後來男主一直模仿的解說名人上岡老師不再想要解說了。
他的老師說,“離開了解說員的解說,電影還是會成立,但離開了電影的解說,就不成立了”。
不過在影片的結尾,由于播放廳的膠片都被毀壞,隻能把一些雜亂無章的電影片段湊成一段電影,但仍讓男主的解說完美诠釋(雖然這段解說我聽的有些稀裡糊塗,不過台下的觀衆卻非常的叫好)。
還有最後男主在監獄的解說,也是沒有電影和音樂的輔助完美的解說了一部電影,是以也許即使脫離了默片,解說員還是有自我的價值存在吧。
解說員讓同一部電影有了個人風格,二次創作的樂趣成為特殊時代的獨特藝術呈現。
《默片解說員》是一部關于電影的電影,太多幽默的緻敬梗了,讓人看着越來越想要哈哈一笑。
日式喜劇的獨特之處就是影片的前期你會感覺劇情很雜亂,不知道在演些什麼,感覺莫名其妙,但看到後面你就會發覺前面那些情節所埋的梗在後面都一一展現出來,所有的人物和事情都串聯到一起了,也隻有能get日式笑點才能慢慢看下去,而且情節真的是漸入佳境,不會讓人覺得無聊枯燥,而且隻會越發精彩直到最後關頭爆笑。
影片中有一段的鏡頭很棒,男主解救女主的時候,把一面牆打破了,而這面牆的後面就是台下的觀衆,當時台上播放的情節和男女主的經曆簡直就是重疊,打破第四面牆,神乎其神。
男主其實是想要個女主走的,他在編寫解說台詞的時候問别人,一般電影裡男人和女人逃走的時候,有什麼地方可以不被别人找到的嗎。朋友回答應該沒有吧,男主也自嘲了一下說,好像是真的沒有這種地方吧。
于是在最後解說的時候,他還是把電影裡的男女主人公解說最後兩個人逃到了天上,不會再有壞人能找到他們,也算是男主對現實他和女主的一個期望吧,雖然最後他倆也沒有一個大圓滿的結局。
這部電影拍出了一種老電影的質感,也算是對默片時代的一種緻敬,導演用熱愛闡釋了我們為何熱愛,片荒時期可以一看的好片。
完
圖檔來源于電影《默片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