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馬依舊是寶馬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無論我們是被馬兒驚豔的外表所打動,還是被它們在賽場奔馳的模樣所震撼,馬都在漫漫曆史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文人墨客以詩詞頌之,武将騎兵以手足視之,一段馬的故事,造就了半部中國曆史,成就了一個個王朝的建立。

陸遊寫下了"夜闌卧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一千古名句。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無不充滿着壯志豪情,無不蘊含着對馬的歌頌與贊美。無論我們是否和馬兒有交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它在我們的曆史發展中發揮着不可磨滅的作用,那就不妨一起跟随我的步伐,走進馬兒的世界,探尋它們的發展足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馬依舊是寶馬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h1>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h1>

1. 馬背上的民族

據《周易》記載,黃帝、堯、舜時期的"服牛乘馬,引重緻遠",說明中國在早期就将馬馴化,用于使役。秦始皇将自己命名為中國人的"第一個皇帝"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實作龐大帝國内的"車同軌",甚至修建了世界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直道"。在這一政治背景的前提下,使得戰争勝利。戰争勝利的背景也依托着馬對戰争時期所起的作用,進而造就了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蒙古族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因善騎射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之稱,而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也是戰功赫赫,成吉思汗是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之一,奠定了橫貫亞歐的蒙古大帝國的基礎;忽必烈在西征時,橫掃西亞各國,在西亞建立起蒙古人的統治。

漢族愛馬的人士數不勝數,衆所周知,馬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愛描繪的題材。這一首"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向前敲瘦骨,猶自代銅聲。"仿佛将徐悲鴻筆下的馬描繪的淋漓盡緻。在上下幾千年的曆史發展中,馬兒以自己獨特的身姿留下了一段段動人心弦的故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馬依舊是寶馬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 龍馬精神姿"——寶馬的代表

在古代,馬作為農業生産、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馬背上打下的江山這一說法無一不在說明馬在王朝的建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當今社會,馬匹主要用于馬術運動和生産乳肉,因而飼養量大為減少,但依然不影響馬的發展曆程,為我們所熟知的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而中國占了30多個。

汗血寶馬:據《史記》記載,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出汗後,會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是以被稱為"汗血寶馬"。亦稱為"大宛良馬"或"天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馬依舊是寶馬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據說,汗血寶馬的傳說最早出現在漢武帝時期,是因為漢使張骞出使西域帶來了有關西域諸國的情報,其中就包括大宛寶馬的傳說,汗血寶馬雖然奔跑速度極快,但是它相對于其它馬來說體形纖細,在古代并不是将領帶兵打戰的首選,這也是汗血寶馬在中國古代消失的原因。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之一,來源于于,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雖然不大,但它天生耐勞,不畏懼寒冷,生命力極強,這也使得它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很好的生存。經過系統的訓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勇猛無比,曆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河曲馬:亦稱喬科馬,與内蒙古三河馬、新疆伊犁馬一同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馬。因地處黃河盤曲,河曲馬。它是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具有絕對的挽用馬,且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疲勞恢複快,因而在勞役上有很大的用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馬依舊是寶馬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h1>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h1>

1."著鞭跨馬涉遠道"——老馬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齊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國,被敵軍騙到了沙漠地帶。看看天色以及逐漸變晚,但卻隻能看見白茫茫的一片平沙。 管仲見山谷險惡,沒有一條可以出去的路。管仲便說"我知道老馬識途,老馬多從漠北而來,可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随之。"

這一故事一方面贊揚了馬兒對于道路選擇的經驗十足,另一方面也在提醒着我們在做一些事情上如果有一定的經驗積累,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完成事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或許會遇到一些難處,恰恰是我們所不了解的事情,這也就需要我們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學習,汲取經驗教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馬依舊是寶馬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在當今社會,我們或許并不是經常接觸馬匹,以緻于我們對它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或許隻知道它多用于馬術運動和影視用馬,而在冷兵器時代,馬是戰争的重要利器,從匈奴人到滿洲八旗,從成吉思汗到皮薩羅,誰擁有了馬,誰就擁有了戰争的主動權。

2. “黃昏飲馬傍交河”——老馬仍是寶馬

如章潢在《馬政叙》中所說:"陣馬之勇,勢比風樯,甚言馬之有益于國也。"馬在我們的世界裡,古代戰場上的英雄寶馬也有不少名垂青史的故事。它可以為場上英雄所折腰,它可以站在前線沖鋒陷陣,它可以數日奔騰隻為到達遠方。

在現如今山區無法行車的路上,馬在步入年老之期,仍然作為運載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如管仲所言,老馬雖老,其所能發揮的作用卻是年輕之輩無法與之相比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馬依舊是寶馬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老馬在不少遠古時代的作品中,被賦予衆多象征意義。古人崇拜馬的速度、力量、靈性,而老馬的前半生代表着沖決黑暗和逆境。老馬可以創造吉祥與和諧,蘊含積極進取、不怕困難等含義。老馬的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氣質,讓小人不得為之感慨"老馬仍是寶馬"。

<h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h1>

古時,《易經》中說:"乾為馬",馬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親、君子等含義。馬也是剛健、明亮、熱烈、高昂的代名詞。它雄壯無比,力大無窮,追月逐日,披星跨鬥,乘風禦雨,不舍晝夜。

我們或許都曾幻想過或者親身經曆過這樣的場景:無邊無際的大草原,馬蹄聲聲,或一人一馬,或成群結隊,在馬背上馳騁,微風撲面而來,便是一幅再和諧不過的場景了。

自古以來龍馬精神便作為炎黃子孫克服困難,永遠前進的生動比喻。龍馬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奮鬥不止、自強不息、不畏艱險,樂觀向上的民族精神。它是人們自古以來就崇尚的奮力拼搏、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

我們的祖先認為,馬作為一種動物,擁有着難以言喻的靈性,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馬又是能力、聖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人常以"千裡馬"來比拟人才。馬代表了華夏民族的基本精神風貌與優良道德品質。中國古代崇尚馬,認為龍馬就是仁馬,是黃河的精靈,炎黃子孫的化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馬依舊是寶馬回顧曆史,看馬之發展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古馬精神如血液般融入到民族思想中,并根植于時代的變遷之中。就如人的一生,雖前生繁花似錦。人步入老年後,就如古雲有言"廉頗老矣,善能飯否?"老馬雖老,卻依舊是寶馬,如君子一般自強不息。老人雖老,卻依舊是能人,如老馬一般自強不息。

關于馬的分享今天就到這兒,感謝大家對叮叮當小阿姨的支援,謝謝。@叮叮當小阿姨

參考文獻:

1. 蒙古馬精神的曆史傳承與現實作用研究,北方草原繪畫對蒙古馬精神的诠釋,楊佳

2. [6] 金雅,中華美學:民族精神與人生情懷 [M]. 北京: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