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魚,又名桂魚、季花魚、花鲫魚、鳌花等,在東北地區尤其黑龍江省,常說的三花五羅中的三花,排名第一的就是鳌花,也就是鳜魚。而在南方,又有詩雲: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不過這個西塞山曆來争議就很大,湖北人說是出自黃石,浙江人說是出自湖州,其他省市的人,額,安心吃瓜吧,反正暫時沒有準确的說法,總之是南方就對了。

我們常見的鳜魚主要是翹嘴鳜、大眼鳜、斑鳜,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不過提起四大名魚來,裡面的鳜魚卻是特指松花江鳜,也就是翹嘴鳜。雖然翹嘴鳜在長江中下遊流域也廣泛分布,但從口味上來說,松花江鳜是品質最好的。原因可能是南方水溫高,鳜魚生長速度快,而東北地區水溫低,鳜魚成長速度慢,同等大小,松花江鳜要多長1、2年,是以口感更甜更滑。
不過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黑龍江中上遊的鳜魚味道更勝過松花江,原因是松花江近些年來污染較重,造成鳜魚口感下降,而黑龍江中上遊水質非常好,是以有部分人認為黑龍江中上遊的鳜魚才是口感最好的。
松花江鳜
赫赫有名的四大名魚中的黑龍江省松花江鳜,目前卻處于比較尴尬的地位。野生鳜魚因多藏在水草、石頭縫中,難以大批量捕撈,有東北的釣友早些年在牡丹江釣過一條16斤左右的鳜魚,被人以8500元的價格買走,這已經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價格了,是以目前市場上的鳜魚多為養殖為主。
釣獲的鳜魚
但從2019年的漁業統計表中可以看到,鳜魚養殖産量排名中,黑龍江省隻能排到末位,不足萬噸。而廣東和湖北兩省産量合計超過了全國産量的50%,約55.12%。其中廣東省産量占比31.48%;其次,湖北省占比23.64%,這可能跟養殖環境有關,南方水溫高,鳜魚出塘的速度快,而黑龍江養殖鳜魚受天氣影響産量自然較低,但口感是否存在差異,因沒有專業資料統計,不得而知。
北方地區的氣候條件并不适合養殖鳜魚,适合鳜魚生長的氣溫,在北方大概隻有3-4個月,而南方可以延長到5-6個月,那成魚的速度差距就非常大了,是以南方地區逐漸成了我國主要的鳜魚養殖基地。同時養殖餌料也存在困難,鳜魚本身為肉食性魚種,多以魚蝦為食物,如果投放餌魚來進行養殖,成本就非常高。而改用養殖飼料,鳜魚養殖存在馴化問題,需要讓鳜魚接受顆粒飼料,但目前市面上的飼料并不能完全讓鳜魚适應,存在花紋退化,口感下降的問題。
是以鳜魚産量現狀以南方為主,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氣候、飼養難度兩個原因。
從制作成的菜肴的角度來看,有一道來自安徽的臭鳜魚最為有名,不過初次品嘗臭鳜魚時,很多人不敢下口,那濃郁的臭味讓人望而卻步,但這絕對不是鳜魚腐敗産生的臭味,而是發酵而成,可以放心食用,那種獨特的口感讓人回味。
無獨有偶,在東北也有類似的一個稱呼,也被稱為“臭鳜魚”,東北有個風俗,開江撿臭魚,現在比較少見了,以前江面結冰後,在冰面上跑冰排把魚撞死撞傷,或者因為缺氧造成魚類死亡,經過一冬天魚已經發臭,冰化開後沖到岸邊,就撿回家吃,老人有句俗話叫做臭魚爛蝦下飯的冤家。
香煎臭鳜魚
不過這個并不是特指鳜魚,其他魚種也可以,是以嚴格來說應該是“臭魚”,我也隻是小時候聽老人說過,不過想想這個臭魚的味道肯定不如安徽的臭鳜魚,可能是以前食物較少不得已的辦法罷了。
總之目前鳜魚的産量南方完勝北方,但從味道上來說,我在吉林吃過一次鳜魚,口感上要比在湖北安徽的味道要好,可能就是得益于東北黑土地這片沃土吧,您覺得,為什麼四大名魚的松花江鳜産量反而不如南方,臭鳜魚是否能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