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被電影裡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所誘導,總是認為愛是一種感覺,而行動不過是跟着感覺走的行為。但一段好的愛情重要的往往是行動,感覺不過是行動中的一種體驗感,是行動的附帶産物。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相愛的感覺來源于行動</h1>
一段好的愛情不會憑空開始,也不會憑空結束。
喜歡一個人,可能起于顔值或始于才華,也可能出于仰慕或隻因一個動作、一句話,但這僅僅是喜歡或者單相思。
相愛從來都應該是兩個人的事,而相愛的感覺一定源于行動。相愛的兩個人,開始時,可能互相喜歡,也可能并不感冒,甚至可能互相讨厭,相愛的感覺一定是在點滴行動中不斷修正或者改變而得來的。
《傲慢與偏見》中,達西對聰明直率的伊麗莎白頗有好感,卻因在一次舞會上出言不遜使伊麗莎白對他心存偏見,并且伊麗莎貝因為誤解對達西的偏見越來越深,但達西不斷寫信為自己申辯,并通過幫助伊麗莎白私奔的妹妹促成婚姻,用行動表達自己的真心,而伊麗莎白也慢慢在行動中認清了自己的誤解,兩人在發自内心的行動中相愛了。
愛情從來都是兩個人的事,一段好的愛情一定是在兩個人行為的不斷互動中産生,并一點點穩固下來的,因為真正相愛的兩個人一定會采取最積極的行動去追求他們的愛情。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愛情的長久靠的是行動</h1>
好的愛情不是一時沖動的錯誤,而是天長地久的纏綿。
好的愛情一定是不論貧窮富貴的不離不棄;好的愛情一定是從青絲至耄耋的人到白頭終不悔;好的愛情一定是生死相依的矢志不渝。
怎麼讓愛情“永葆青春”,隻有行動才能保證愛情的長久。
73歲的李金江老人和老伴年風雨同舟、相濡以沫40多年。
老人說起他的愛情哲學觀:“發現問題要及時修複,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久了,有分歧避免不了,但是要諒解、要了解、要包容。”
人生短短幾十年,一輩子沒有一點磕磕碰碰不可能。如果兩個人鬧沖突了就分,而不從自身找原因,積極的行動修正自己來保護愛情,與誰在一起都不會太長久。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婚姻的美滿離不開行動</h1>
好的愛情應該有一個好的結果,那才是圓滿的愛情故事。
我和我的妻子是國中同學,因為她聰明漂亮,記得國中時很多男生都對她暗生情愫,我也是暗戀者之一,但她一直都不知道。
後來我們考入了不同的高中,又都到不同的城市上了大學。偶爾想起她,覺得自己當初不過是青春期發自内心的喜歡。
很多年裡,我們也都各自談過對象,但都沒遇到可以結婚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互相有了聯系方式,開始回憶起國中的往事,互相吐槽生活的不易,相處中,我出差幫她帶小禮物,我過生日她幫我訂蛋糕,通過不斷互動,我們進一步相知、相愛,結婚生子,現在過着不算富足但很幸福的婚姻生活。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真正好的愛情,他們的婚姻一定是美滿的。
其實在社會不斷進步之中,隻有消極的人把不負責任的把愛情當做一種感覺。在愛情遇到挫折時,用沒有感覺了作為自己不願去行動維持愛情的托詞。用電影裡不必為愛負責的觀念——“因為愛隻是感覺,沒有感覺就買有愛”,為自己不願意為愛負責的找理由,并不斷給自己洗腦——我沒感覺了。
積極主動的人都是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愛。夫婦的體貼在于生活中的實際行動,真正相愛的人都是通過行動形成相愛的良性循環,越相愛越願意為對方行動,越行動越相愛,這便不是現實生活中最圓滿的愛情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