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始祖神之三__女娲娘娘

中華始祖神之三__女娲娘娘
中華始祖神之三__女娲娘娘

中國古神譜中,有一位名氣最大的女性神,她就是女娲娘娘。女娲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一位古神。在神話傳說中,女娲被看成是創世神和始祖神,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

傳說女娲能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化育出70樣東西來,她的一斷腸子就曾經化生出10個神祇。女娲最偉大的創世業績,表現為抟土選人和煉石補天。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雞,初二造出狗,初三造出羊,初四造豬,初五造牛,初六又造出馬。(至今有些地區根據這六天的天氣好壞預判對應的家畜一年的生長狀況)。到了初七這天,女娲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模樣造出了一個個小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感到速度太慢,于是扯下一根藤條,蘸滿泥漿,揮舞起來,星星點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在很多地區,每年的正月初七都有吃面條的習俗,這一天是人的日子,吃面條是祈盼一年順順利利。

可是怎樣讓人類永遠生存下去呢?要是死了一批再重造一批,那太麻煩了。于是她就建立J婚姻制度,自己充當人類的第一個媒人,把男子和女了一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傳種接代,繁衍下去。

是以,這位中國笫一個媒人,便被後世尊奉為媒神,又稱“高禖”,也就是婚姻之神,媒人之祖。人們祭祀這位婚姻神,典禮十分隆重,修了女娲娘娘廟或高禖廟,用“太牢”(豬、牛、羊三牲齊備)最高禮節來祭祀。在每年春天二月,青年男女在女娲廟前歡遊作樂,《周禮》載,“于不時也,奔者不禁”。是說情投意合的姑娘小夥們可以自由幽會,以天為帳,以地為床,這種自由結合誰也不能幹涉!這就叫傾“天作之合”。以後,那些結婚而沒有兒女的,也紛紛到女娲廟中求子,于是這位媒神又兼作送子娘娘了。把女娲娘娘說成始創婚姻制度和充當最初的媒人,這與她的人類老祖母的身份是一緻的。這也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的一種現實:婚姻以婦女為中心,女族長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人們還把竹笙的發明權歸之于女娲,《世本》稱“女娲作笙簧”。在南方許多民族中,小夥子常常吹着蘆笙向姑娘們求愛,笙簧不啻為建立戀情的一種媒介。這種風格一直流傳至今。由于女娲神話深入人心,她所創造的偉業受到後人的無比尊敬。

女娲補天的神話是我國古代神話中最為奇麗、感人的神話之一。補天神話在世界其他各民族中還不多見,具有中國特色。女娲面對滅頂之災,毅然拯救人類出水火,是人民的保護神。

除女娲抟土造人繁衍人類的神話傳說外,還有另一種神話傳說。女娲是另一著名古神伏羲的妹妹(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母親是華胥氏,伏羲父親是雷神,女娲父親是一獵戶),兄妹二人按神的詣意結婚繁衍7人類。

昔中華大地在經曆一次大的浩劫之後,隻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人民。議認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于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

在漢代石刻畫像中,有不少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畫像。腰身以上為人形,穿袍戴冠,腰以下則為蛇身,兩條尾巴親密地緊緊纏繞在一起。有的伏羲手捧太陽,太陽裡有一隻金烏;女娲手捧月亮,月中有一隻蟾蜍。

伏羲女娲兄妹二人結婚而繁衍人類的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早期血親婚配的婚姻制度。

上面兩位女娲是上古兩個時代中傳說的人物,傳說是同一位天神。後一位是前一位轉世,同樣是完成拯救人類使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