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董曉妍 通訊員盧夢舟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下簡稱“港科大(廣州)”)再傳喜訊。10月28日,機械工程領域國際頂尖學術組織ASME宣布,将該組織在電子封裝領域最重要的榮譽大獎——2021 Avram Bar-Cohen Memorial Award授予港科大(廣州)系統樞紐署理院長李世玮教授。李世玮教授也是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科學家。

港科大(廣州)系統樞紐署理院長李世玮教授。
學術成就及上司力獲國際認可
ASME(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成立于1880年,是世界機械工程領域最頂尖、影響力最大的學術組織,擁有9萬餘名會員,遍布全世界135個國家。
此次頒發的榮譽大獎旨在表彰電子封裝及相關領域最傑出的專業人士,标準極高:既要求獲獎者有卓越的學術造詣;又要具備突出的上司力,在學界、業界都有深遠影響。自1999年設立以來,該獎項每一至二年頒發一次,到目前為止僅有12位獲獎者。
提名人介紹今年大獎得主李世玮教授出場。
據悉,李世玮教授于1992年獲得美國普渡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學位,1993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至今已有28年。是國際電子封裝領域的領軍學者,尤其在無鉛焊點可靠性分析及導入、晶圓級封裝以及LED封裝技術及應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微電子封裝領域,不同層級之間的互連需要通過焊點來實作。傳統錫鉛焊料雖然價格低廉、性能好,但對自然環境及人體造成危害,是以業界從2006年前後開始進行無鉛化焊點的技術更新。李世玮教授攻克了焊點可靠性方面的技術難題,極大推動了無鉛化焊點應用的技術轉型。
提名人介紹李世玮教授的學術成就。
在LED封裝領域,李世玮教授及其團隊成功地實作了将LED投入大衆運輸系統,用作照明用途。香港地鐵采用這一研究成果,成為世界公認的優秀案例。新冠疫情期間,李世玮教授及其團隊實作了深紫外線LED在消毒殺菌方面的應用,在公共衛生領域做出新的探索。
同時,李世玮教授曾擔任《IEEE元器件封裝技術期刊》的總主編、IEEE CPMT學會的國際主席,以及ASME EPPD學會的國際主席;目前正擔任《ASME電子封裝期刊》的總主編。IEEE和ASME是國際權威的兩大學會。李世玮教授是唯一一位同時擔任過電子封裝領域兩大學會主席和兩大期刊主編的學者。
香港保良局深紫外LED消毒衣櫃項目新聞釋出會。
“我們不是‘富二代’,是以要加倍努力”
李世玮教授認為,想要獲得國際認可,中國科學家必須加倍努力。
“在過去的100多年間,無可否認地,全球科學的中心在西方,主要是在美國、歐洲。是以西方科學家的成就更容易被看到、被認可,他們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李世玮教授說。以IEEE和ASME兩大學術組織為例,重要職位的曆任者絕大多數都是西方科學家,或者是已在西方生根的移民學者。
“打個比方,人家是‘天生富二代’。對于歐美地區以外的學者,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取得國際領先水準的成就,才能夠被認可。”李世玮是航天航空工程博士,但受限于産業環境、加上為了适應當時香港業界對微電子研發的需求,“半路轉行”進入微電子領域。“我博士畢業完成一年博士後訓練就來到香港科技大學。那時候港科大剛剛建立,一切從零開始,基礎完全不能和西方名校相比,但學術環境非常寬松、自由,讓學者可以充分發揮。”
華為公司代表為李世玮教授頒發顧問聘任牌。
此後,李世玮教授與世界各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業界龍頭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促進成果轉化。從2002年起,李世玮教授就和華為、中興等多家企業開展合作,并持續為内地電子封裝企業進行系統性教育訓練,推動行業的高水準發展。
如今,李世玮教授擔任港科大(廣州)系統樞紐署理院長,他希望号召更多優秀的青年學者加入港科大(廣州),并以自身的經曆鼓勵他們走向世界。
“我們現在招聘的新教師都來自國際一流大學,他們懂得國際學術界的規則,起點很高。比起我們那一輩人,這是他們的優勢。”李世玮說:“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們把國際化的視野帶回來,眼光要放寬,不要自我設限,紮紮實實做好科研。”
李世玮教授特别鼓勵青年學者在國際學術界争取更多話語權。“不要隻顧着悶頭做研究,要走出去,講給别人聽,要産生影響力。我希望他們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活動,主動競争國際學術組織的重要職位。”
系統樞紐:廣結業界夥伴、創新育人機制
在李世玮教授的上司下,港科大(廣州)系統樞紐的籌備進展順利。
據了解,香港科技大學與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已簽訂智能交通人才聯合培養協定,雙方将共同指導研究所學生,并為他們提供實習及參與科研的機會。李世玮表示,系統樞紐将與業界在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更多合作。例如,與南方航空進行探讨,拟在智能交通、機器人與自主系統等方向開展合作。在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系統樞紐與廣州的高水準醫院也在接觸,調研合作的可能。
香港地鐵LED照明項目新聞釋出會。
同時,系統樞紐積極創新育人機制。目前,該樞紐的核心課程已順利開展,“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全面推行主動學習模式,以小組為機關開展教學。
“所有的學生分成不同的House,就像《哈利·波特》裡面每個學生選學院一樣。每個House有House Head、House Secretary和House Speaker,每個成員都要輪流擔任Speaker。以此調動所有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團隊協作精神和榮譽感。”課程結束時,每個House用做報告的形式接受考核,系統樞紐還為優秀的報告者頒發獎牌。
“衷心期待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系統樞紐,在港科大(廣州)開展融合學科研究和學習。”李世玮介紹,按計劃,到明年9月開學時,系統樞紐将有近40位教授,目前持續在全球積極招聘高水準師資。
圖檔: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