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默期長達一年開口就是句子,所有的輸入都不會白費

作者:毛媽Carol講繪本故事

上個周末,小K一邊騎着自行車一邊喊:I'm fast!

當媽的騎着共享單車吭哧吭哧在後面淚流滿面, 英語啟蒙一年,娃終于輸出了,而且一開口就是句子。

驚喜萬分,回到家裡免不了俗地開始測試兒子的英語程度,翻開他的英文教材,聽着娃準确無誤地讀着:

I see with my eyes.

I hear with my ears.

I touch with my hands.

I smell with my noses.

I taste with my mouse.

被猛烈鼓勵之後,孩子像是打開了任督二脈,開始時不時地飚英語嗎,比如吃着飯,突然夾起一大塊雞蛋說“The egg is very big”。

那一刻我覺得,這一年的付出都沒有白費!

沉默期長達一年開口就是句子,所有的輸入都不會白費

小K的英語啟蒙是和上幼稚園同步的。

他上的是雙語幼稚園,每天有20分鐘的英文外教課,可是回到家裡從沒聽小K蹦過單詞。

再咨詢幼稚園裡上了大班的孩子,上了兩年多的學,還是幾乎沒有輸出。我更确信了英語啟蒙應該走家庭為主,學校輔助的路線。

在毛媽這裡浸潤了這麼久,我大概也知道親子英語啟蒙的幾個妙招:童謠、繪本、分級、動畫、音頻、點讀筆……

但實際上,怎麼用好這些資源才是重點。

我們在這一年的啟蒙道路上遇到了不少攔路虎,最終被我一一“絞殺”。

今天就想來分享家庭啟蒙中我們都可能會遇到的那些困惑和困難,我是怎麼帶着小K一起闖關的。

01 怎麼判斷孩子聽懂了?

特别是像我們家這種學了一年幾乎不開口的,家長就會着急:這孩子到底聽懂了沒有?聽懂到什麼程度了?

首先,判斷的第一個标準就是孩子喜歡看,願意看。

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專注于自己看不懂的東西,不管是繪本還是動畫,如果孩子能夠專注地看,如果在精彩處還能有“笑一笑”的回報,家長就完全可以放心了,孩子正在有效吸收。

其次,家長進行英文對話時可以從“一步指令”慢慢加碼到“多步指令”。

就母語來說,孩子一歲左右可以聽懂“一步指令”、兩歲多是“兩步相關性指令”、三歲是“兩步非相關性指令”、四歲是“多步複雜指令”。

小K,幫媽媽把毛巾拿過來。

小K,幫媽媽把毛巾拿過來,晾在陽台上。

小K,幫媽媽把毛巾拿過來,順便關上門。

小k,幫媽媽把毛巾拿過來,晾在陽台上,然後我們就進房間睡午覺了。

英語也是如此,家長一開始不貪多,從“一步指令”開始對話,測試孩子的接受度,再根據孩子的能力調整對話的難度。

02 不喜歡學英語怎麼辦?

這應該是很多孩子會遇到的問題。

當我把小K用過的非常好的資源介紹給朋友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隻看中文的。

在幫助孩子适應英語到喜歡上英語,我也是摸索了很長一段時間,得出的結論是一定多嘗試,然後投其所好。

我一開始從兒歌童謠開始,我把鵝媽媽,child’s play,彩虹兔等非常知名的童謠繪本全部買回家(到現在還肉痛),一首一首地嘗試,孩子馬上就會告訴你,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在這幾十首童謠裡,小K喜歡的隻有10首,于是我就把這10首摘出來給他反複地看,反複地聽。

這個階段要做的就是不心疼銀子,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圖書館”,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内容。

挑選動畫也是一樣的,家長更需要做一個資源提供者。

我當初收集了動物、恐龍、汽車、童話故事等等多種主題和風格的動畫故事,最終小K選中了動物兒歌(像不像選妃?),百看不厭。

是以不是孩子不喜歡,而是孩子的選擇到底有多少?

沉默期長達一年開口就是句子,所有的輸入都不會白費

03 重複觀看的度在哪裡?

很多家長應該都知道,孩子反複觀看一本書或者一部動畫是很正常的。

但是當孩子看到第10遍的時候,很多家長又開始不淡定了,這孩子天天看一樣的東西,這樣怎麼進步?怎麼學習新知識?

小K在這一點上展現得淋漓盡緻。喜歡一套書,可以連續一個月反複看,對其他書置若罔聞;喜歡一部動畫,甚至是喜歡其中的一集動畫,可以反複看幾個月不會膩,還每一遍都能戳中他的笑穴。

小k的最長情的記錄是英文分級動畫Little Fox裡的《Tire Town School》,72集的動畫到目前為止已經看了5個月,聽了5個月,每一集都能倒背如流。

我不僅不慌亂,還很開心,因為孩子對動畫重複觀看的執着,是他們學習的必經之路。

孩子受制于大腦發育和認知發展,他們并不能一次記住視訊中的内容。

第一次,可能他們記住了視訊中的幾個關鍵角色;

第二次,可能他就記住了主角的名字;

第三次,可能他就記住了幾個單詞;

第四次,可能就學會了一個句子……

是以多次觀看,并不是無效地重複吸收,而是每一次都多吸收一點點。

04 教單詞還是教句子?

英語啟蒙中,無論是日常對話、讀繪本還是看動畫,我都是直接教句子。

就像孩子學母語一樣,從來不是家長拿着積木卡片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學會的。

小K飚出“I'm fast”後,我重新翻看了《Tire Town School》第9~11集,發現短短的6分鐘内,【fast】和【slow】這兩個單詞出現了不下10次。

而且關鍵詞是放在不同的語境裡使用,孩子最後輸出的自然也是句子。

You are fast.

You are too slow.

Don't go too fast.

Jack slow down.

But next time go slow.

沉默期長達一年開口就是句子,所有的輸入都不會白費

05 磨耳朵真的有用嗎?

我是繪本、動畫、音頻三種資源齊步走的,屢試不爽的方法就是把學過的繪本和視訊轉化成音頻,利用碎片化時間或者晚上睡前播放給孩子聽,這樣既鍛煉了聽力,又保護了視力。

應試教育下我們大部分人被培養成了啞巴英語,就是因為沒有遵循語言學習的基本順序:聽-說-讀-寫。

“聽”是英語啟蒙的第一步,是以在了解的基礎上磨耳朵是非常重要的。

每個孩子的接受度不同,像小K一般認真看過繪本或視訊3遍之後再聽音頻,就可以聽懂了。

晚上聽音頻時,小K時不時會跟我複述故事的内容,或者聽到有趣的地方還會跟着做動作,跟着哈哈大笑。

聽音頻是我見過最便宜又有效的英語啟蒙方法了,大家一定用起來。

結語

家庭英語啟蒙的資源不外乎就是對話、繪本、分級、動畫、音頻,而怎麼用好這些資源才是重點。

我很慶幸自己的認真,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學習英語,用最無害的方式建立他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這些方法希望在啟蒙路上迷茫的你們也能用得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