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簡單又深刻的感謝生活 媲美一生有你

簡單又深刻的感謝生活 媲美一生有你

對“水木年華”來講,從《一生有你》到《感謝生活》,是一個輪回,是從起點到一個輪回的節點,也是另一個輪回的新的起點。

《一生有你》的音樂寓意,在二十年過後的今天聽來,早已經不言而喻。每當這首歌曲的旋律響起,很多人就會想起栀子花開的青春時代,就會回到那個單純又美好的歲月。更重要的是,在時隔境遷之後,更多人還從這首作品裡,聽到了生命的重量,以及溫暖的治愈。

《一生有你》是一首優秀的民謠作品,《一生有你》同樣是一首有着感恩意味的詩歌,文字清新卻立意深刻,行文簡潔但情感隽永。

而二十年後的《感謝生活》,從邂逅它的第一瞬間開始,就能感受到它不亞于《一生有你》的那種隽永和力量。也可以說,這又是“水木年華”一首标志性的高度之作,尤其在他們組合創立二十周年的日子推出,更有着某種特殊的象征意義。

簡單又深刻的感謝生活 媲美一生有你

二十年變化太多,其中就包括我們所處的大環境。要在二十年堅持你的信仰和初心,說來容易、實踐太難。而《感謝生活》這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水木年華”和創作者盧庚戌堅守理想的結果。

任憑窗外風吹雨打、潮流變遷,“水木年華”依然用最樸素的旋律、最清新的詩意,譜寫出生命的贊歌,在變與不變之間,用不變來沉着應對各種的變遷,音樂是以就有了剛骨,以及風骨。

這種堅持,其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執,一種不思進取的老朽。在《感謝生活》這首作品裡,其實是可以聽到活力的。這種活力,來自是生命成長的活力,也來自于歌者思考後通過創作表達出來的活力,還包括它所帶來的能夠淨化人心的那種動态。

淨化,确實是《感謝生活》這首歌曲,在這個時代非常獨特的功能。很多歌曲會給你刺激,也有一些歌曲會給你沖擊,還有一些歌曲會激活你的淚腺,讓你因為共鳴而痛哭流涕。

簡單又深刻的感謝生活 媲美一生有你

而聽《感謝生活》這首歌曲,則更能夠沖刷人的心靈,滌蕩你我的靈魂。在音樂裡,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跋山涉水的出門闖蕩,我們堅強的活着,最終感悟到了生命的内蘊與意義。

點題的一句“感謝生活”,蘊藏着生命與成長,包含着豁達與從容。如果情歌隻是給你“多麼痛的領悟”,那麼《感謝生活》則讓你完成了非常輕松自在的感悟,從此海闊天空、無限自由。

千萬不要覺得《感謝生活》的歌詞平白無奇,我恰恰是在其中,讀到了八十年代中國現代詩歌最璀璨歲月裡,那些經典名作才有的味道。文字清新幹練,筆觸純真無瑕,字與字之間的縫隙,并不是靠押韻、炫技來填滿,而是靠想象力去延伸、去拓展空間。

于是,《感謝生活》方寸之間的歌詞,就有了天地、有了生命、有了世界,它們甚至比海洋還浩瀚,它們也要比草原更遼闊。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也是一個逐漸被忘卻的時代,這一次卻通過盧庚戌和諾布朗傑的文字,重新再現。

簡單又深刻的感謝生活 媲美一生有你

其實,《感謝生活》也确實是一首與世界有關聯的作品。就像當年《一生有你》的創作,受到了葉芝詩歌《當你老了》的影響,《感謝生活》的靈感來源,同樣也來自于一首南美的民謠歌曲。

這不是流行音樂工業層面的借鑒和模仿,這恰恰是民謠音樂永動且永恒的魅力,那就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創作人,通過不同國度不同地域音樂的融合,進而完成縱橫的傳播。采撷一顆民謠的種子,用另一位作者全新的澆灌,于是這粒種子也長出了另一種果實。

不變的,則是民謠歌曲的初衷,關于生命、關于感恩,并永遠的“感謝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一首非常質樸的民謠作品,但盧庚戌在《感謝生活》這首作品裡,又完成了恰到好處的“雕琢”,這種“雕琢”是一種匠心,也是以讓音樂變得立體。

《感謝生活》是一首主歌和副歌跨度并不大的作品,從A段到B段,有一個很自然的銜接和過度,也讓作品不像很多工業歌曲那樣,有一個過度生硬和刻意的遞進痕迹。

但在這個基礎上,盧庚戌卻通過一個近似于船歌,又像是某種部落民歌的過渡段,為整首作品起到了加深層次,又産生推力的效果,就像給作品注入了一種遠古的能量,推動着生活不斷前進,生生不息又源源不止。

簡單又深刻的感謝生活 媲美一生有你

而從《九月》到《感謝生活》,盧庚戌是個人的聲線,也已經到了一個最佳的狀态。更為磁性和有厚度的聲線,加上音域跨度極高的低音到高音縱深,也讓作品同時可以展現出遼遠和蒼涼的意境。

當然,缪傑的和聲,依然賦予了“水木年華”的作品,以獨特的立體質感。而這次這首作品更大的不同,除了加入清華小校友陳秋桦這樣的新成員,整首作品也以Full Band的形式進行呈現,盧庚戌負責電箱琴,陳秋桦演奏電吉他,缪傑則彈起了貝司,再加上三位一體的和聲,一個全新的“水年年華”,也在二十年後上線了!

感謝音樂,感謝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