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餃子,他說他的“羽毛”掉了幾根…

聖潔羽毛

薛曉康

軍區話劇團的老王,原先是個出色的話劇演員,後來,他進步成一名編劇,簡稱王編。

那日,王編拿着他寫的西藏測繪兵的劇本初稿找到薛作者,一臉真誠地說,結尾不夠精彩動人,請薛作者幫忙出出主意。于是,薛作者陪王編信心滿滿地去西藏軍區測繪隊深入采訪。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餃子,他說他的“羽毛”掉了幾根…

測繪隊的官兵極熱情,聽說薛作者和王編都是北方人,便集體包餃子來招待。

有個叫普布的藏族兵,被兵們稱作“高原雄鷹”,他坐在一邊觀看,挺幽默,說他不是不會包餃子,而是不能包,因為他的“羽毛”掉了幾根。

那是一次測量一座山峰高度,需要有人把儀器扛上去,普布自告奮勇,扛着儀器,唱着歌上去了。

官兵在另一座山峰上面觀測,發覺普布的儀器不穩定。原來是普布戴着鴨絨手套,操作儀器不友善。普布急了,摘下手套。兵們從望遠鏡裡看到了,焦急萬分,痛心地集體高喊:“要戴手套!”普布沒理會,裸着兩隻手全神貫注地操作儀器。

目标測量完畢後,站在大冰川上的普布放聲吼叫:“哦嗬——勝利啦……哦嗬嗬——勝利啦……”

聽着這與往日不同的聲音,官兵心裡往下一沉:我們的高原雄鷹有可能是掉了些“羽毛”。肯定是掉了……

手術台上,普布的“羽毛”——一隻手和另一隻手上的4根指頭被齊刷刷截掉,重新長出來的指望是一點兒也沒有了。大家難過地圍住他,好言寬慰。他卻舉了那隻還有一根手指頭的手搖晃着,哈哈地樂:“看,我現在是測繪隊名副其實的‘一把手’了。”

王編聽了普布的故事,激動了,迅速取出照相機,要給普布拍照。普布很聽話地站着,不動。王編說,身體不動是對的,但臉上可以動。接着又是啟發又是示範地“導演”一番,仍是不滿意。王編的原意是要他笑,是那種自豪的笑,勝利的笑。但普布辜負了王編,是出于無奈——臉已凍壞,臉皮硬如龜殼,哭和笑都一樣的表情。

王編更激動了,向官兵宣布,他的話劇完全根據測繪兵的真人真事寫成。趁包餃子的功夫,他朗讀了劇本的結尾部分。大概情節是這樣的——

鄭老兵在一次執行測繪任務中失蹤了,他媳婦正好來探親。大家統一口徑,編一大堆好言來安慰那媳婦,說她男人因大雪封山,一時回不來。可是,漸漸日子長了,那媳婦就犯疑了,也猜出來了,就要走。兵們勸她再等一等,說她男人就要回來了,她死活不聽。突然,遠處傳來馬蹄聲,大家跑到高處一看,興奮死了,又蹦又跳地大喊她男人的名字。那媳婦卻平靜地笑笑,說:“你們的情我領了,我知道他不會回來了。”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兵們狂呼亂叫催鄭老兵騎馬去追。結果追上了,兩人在雪地裡又是親吻擁抱,又是翻滾哭笑……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餃子,他說他的“羽毛”掉了幾根…

兵們聽了,都停下包餃子的手,說不是那回事兒。王編就很“專業”地解釋:“這叫悲喜劇效果,這種結尾容易被上面通過。”大家聽了,覺得别扭,就說,再有多少能被上面通過的結尾,讓人看了也覺得假。真正的結尾是這樣的——

鄭老兵在執行任務中犧牲了,官兵把他掩埋在山腳下,還栽了一棵高原紅柳。部隊通知他媳婦來隊處理遺物,可他媳婦不相信,也不來隊,隻一封接一封地給部隊寫信。每封信裡都有一句同樣的話:“我的鄭哥沒有死,他不會死,我每天都夢見他還在山上爬……”

王編聽了直搖頭,這時,普布起身往裡屋走,出來時手裡拿了一個筆記本,用袖口擦了擦,遞給薛作者:“這是我們測繪隊老隊長轉業時送給我的,不知道對結尾有沒點用處。”

薛作者就看,看得很認真——

Δ他很年輕,長得很高,很敦實,個性很強,嘴唇很厚,陝西口音很濃,通常把“我”念成“鵝”。大學畢業後,自願申請到西藏當測繪兵。一次,他在山上得了肺水腫,被送往醫院搶救,出院後又趕到山上。那天,他連續工作14小時,深夜2點了,又去帳篷外為戰友站崗2個小時。第二天,戰友們怕驚醒他,都輕輕走路,輕輕說話,輕輕拿東西,一切都是輕輕地。10點多鐘,炊事員做了碗面條端去,怕涼了,就輕輕叫他。他不應。炊事員輕輕拉開他的被子……戰友們輕輕地流淚,雪花輕輕地灑在他的墳頭……他叫杜永宏。

Δ他很年輕,長得很俊,很能吃苦,嘴唇很薄,四川口音很濃,通常把“10”念成“4”。那天 ,過一條冰雪河,河上的那座獨木橋已經腐朽不堪,大家争着去探橋,結果他争到了……河水中,他向戰友們揮了兩下手,過完了他19歲的生日……他叫李應華。

Δ他很年輕……那天,眼看一場雪崩就要發生,隊長指令迅速後撤。他堅持最後一個撤,執行檢查工作現場任務。他說如果犧牲了,請在他身上蓋一面測旗。雪崩來了,他成一堆肉泥,揀都揀不起來了。一面測旗蓋在了他那一隻還算完整的腳上……他叫胡承德。

Δ他很年輕……那天,他硬說自己不餓,把最後一點幹糧讓給了别人。他死的時候,衣兜裡裝了幾根幹野菜,嘴裡含了一個野桃子的核……他叫馬員澤。

Δ他很年輕……那天,他被突然蹿出的一群餓狼搶走了。找到他時,已經血肉全無,隻一具骨架……他叫何之仲。

Δ他很年輕……那天,一陣風暴襲來,把他卷進了萬丈深淵……他叫湯繼明。

Δ他很年輕……那天……他叫劉振剛。

Δ他很年輕……他叫童天長。

……

薛作者看不下去了,王編用肘頂頂薛作者:“想出好結尾了嗎?”

薛作者無語。

官兵全都盯着薛作者,表情端莊無比。薛作者不知如何回答,看着兵們一個個是那樣的年輕,真的很年輕,太年輕……看着看着,眼淚就那麼流下來……

王編直到退休,也沒有寫出那台話劇的結尾。王編說:“永遠不會有結尾了,結尾處全都是你們淚蛋蛋灑下的省略号。”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餃子,他說他的“羽毛”掉了幾根…

(注:照片除标注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薛曉康:全國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當代軍旅作家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西康軍營,長在西藏軍區保育院,就讀于西藏軍區成都八一校,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曆任司号員,報務員,電台台長,副連長,幹事,西藏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中央電視台軍事部編輯等職。作品多次獲獎,并譯介到國外。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餃子,他說他的“羽毛”掉了幾根…

作者:薛曉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