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饺子,他说他的“羽毛”掉了几根…

圣洁羽毛

薛晓康

军区话剧团的老王,原先是个出色的话剧演员,后来,他进步成一名编剧,简称王编。

那日,王编拿着他写的西藏测绘兵的剧本初稿找到薛作者,一脸真诚地说,结尾不够精彩动人,请薛作者帮忙出出主意。于是,薛作者陪王编信心满满地去西藏军区测绘队深入采访。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饺子,他说他的“羽毛”掉了几根…

测绘队的官兵极热情,听说薛作者和王编都是北方人,便集体包饺子来招待。

有个叫普布的藏族兵,被兵们称作“高原雄鹰”,他坐在一边观看,挺幽默,说他不是不会包饺子,而是不能包,因为他的“羽毛”掉了几根。

那是一次测量一座山峰高度,需要有人把仪器扛上去,普布自告奋勇,扛着仪器,唱着歌上去了。

官兵在另一座山峰上面观测,发觉普布的仪器不稳定。原来是普布戴着鸭绒手套,操作仪器不方便。普布急了,摘下手套。兵们从望远镜里看到了,焦急万分,痛心地集体高喊:“要戴手套!”普布没理会,裸着两只手全神贯注地操作仪器。

目标测量完毕后,站在大冰川上的普布放声吼叫:“哦嗬——胜利啦……哦嗬嗬——胜利啦……”

听着这与往日不同的声音,官兵心里往下一沉:我们的高原雄鹰有可能是掉了些“羽毛”。肯定是掉了……

手术台上,普布的“羽毛”——一只手和另一只手上的4根指头被齐刷刷截掉,重新长出来的指望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大家难过地围住他,好言宽慰。他却举了那只还有一根手指头的手摇晃着,哈哈地乐:“看,我现在是测绘队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了。”

王编听了普布的故事,激动了,迅速取出照相机,要给普布拍照。普布很听话地站着,不动。王编说,身体不动是对的,但脸上可以动。接着又是启发又是示范地“导演”一番,仍是不满意。王编的原意是要他笑,是那种自豪的笑,胜利的笑。但普布辜负了王编,是出于无奈——脸已冻坏,脸皮硬如龟壳,哭和笑都一样的表情。

王编更激动了,向官兵宣布,他的话剧完全根据测绘兵的真人真事写成。趁包饺子的功夫,他朗读了剧本的结尾部分。大概情节是这样的——

郑老兵在一次执行测绘任务中失踪了,他媳妇正好来探亲。大家统一口径,编一大堆好言来安慰那媳妇,说她男人因大雪封山,一时回不来。可是,渐渐日子长了,那媳妇就犯疑了,也猜出来了,就要走。兵们劝她再等一等,说她男人就要回来了,她死活不听。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大家跑到高处一看,兴奋死了,又蹦又跳地大喊她男人的名字。那媳妇却平静地笑笑,说:“你们的情我领了,我知道他不会回来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兵们狂呼乱叫催郑老兵骑马去追。结果追上了,两人在雪地里又是亲吻拥抱,又是翻滚哭笑……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饺子,他说他的“羽毛”掉了几根…

兵们听了,都停下包饺子的手,说不是那回事儿。王编就很“专业”地解释:“这叫悲喜剧效果,这种结尾容易被上面通过。”大家听了,觉得别扭,就说,再有多少能被上面通过的结尾,让人看了也觉得假。真正的结尾是这样的——

郑老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了,官兵把他掩埋在山脚下,还栽了一棵高原红柳。部队通知他媳妇来队处理遗物,可他媳妇不相信,也不来队,只一封接一封地给部队写信。每封信里都有一句同样的话:“我的郑哥没有死,他不会死,我每天都梦见他还在山上爬……”

王编听了直摇头,这时,普布起身往里屋走,出来时手里拿了一个笔记本,用袖口擦了擦,递给薛作者:“这是我们测绘队老队长转业时送给我的,不知道对结尾有没点用处。”

薛作者就看,看得很认真——

Δ他很年轻,长得很高,很敦实,个性很强,嘴唇很厚,陕西口音很浓,通常把“我”念成“鹅”。大学毕业后,自愿申请到西藏当测绘兵。一次,他在山上得了肺水肿,被送往医院抢救,出院后又赶到山上。那天,他连续工作14小时,深夜2点了,又去帐篷外为战友站岗2个小时。第二天,战友们怕惊醒他,都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拿东西,一切都是轻轻地。10点多钟,炊事员做了碗面条端去,怕凉了,就轻轻叫他。他不应。炊事员轻轻拉开他的被子……战友们轻轻地流泪,雪花轻轻地洒在他的坟头……他叫杜永宏。

Δ他很年轻,长得很俊,很能吃苦,嘴唇很薄,四川口音很浓,通常把“10”念成“4”。那天 ,过一条冰雪河,河上的那座独木桥已经腐朽不堪,大家争着去探桥,结果他争到了……河水中,他向战友们挥了两下手,过完了他19岁的生日……他叫李应华。

Δ他很年轻……那天,眼看一场雪崩就要发生,队长命令迅速后撤。他坚持最后一个撤,执行检查工作现场任务。他说如果牺牲了,请在他身上盖一面测旗。雪崩来了,他成一堆肉泥,拣都拣不起来了。一面测旗盖在了他那一只还算完整的脚上……他叫胡承德。

Δ他很年轻……那天,他硬说自己不饿,把最后一点干粮让给了别人。他死的时候,衣兜里装了几根干野菜,嘴里含了一个野桃子的核……他叫马员泽。

Δ他很年轻……那天,他被突然蹿出的一群饿狼抢走了。找到他时,已经血肉全无,只一具骨架……他叫何之仲。

Δ他很年轻……那天,一阵风暴袭来,把他卷进了万丈深渊……他叫汤继明。

Δ他很年轻……那天……他叫刘振刚。

Δ他很年轻……他叫童天长。

……

薛作者看不下去了,王编用肘顶顶薛作者:“想出好结尾了吗?”

薛作者无语。

官兵全都盯着薛作者,表情端庄无比。薛作者不知如何回答,看着兵们一个个是那样的年轻,真的很年轻,太年轻……看着看着,眼泪就那么流下来……

王编直到退休,也没有写出那台话剧的结尾。王编说:“永远不会有结尾了,结尾处全都是你们泪蛋蛋洒下的省略号。”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饺子,他说他的“羽毛”掉了几根…

(注:照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薛晓康:全国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当代军旅作家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西康军营,长在西藏军区保育院,就读于西藏军区成都八一校,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司号员,报务员,电台台长,副连长,干事,西藏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央电视台军事部编辑等职。作品多次获奖,并译介到国外。

藏族兵普布不能包饺子,他说他的“羽毛”掉了几根…

作者:薛晓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