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橙友@甯靜在橙柿互動App杭友圈裡發了一條文章,說茅家埠新開了一家雲南烤茶店,這讓很多愛喝茶的橙友們紛紛表示想去一試。
@毛毛:茶香四溢。
@小雨傘:好美的環境。
這光隔着螢幕欣賞怎麼夠?必須要去一去現場,來給你們一探究竟。
過橋米線的料有滿滿一大盤
這家“烤茶坊·雲南餐廳”,位于龍井路4号,24日剛剛開業。邊上就有收費的停車場,停車挺友善的。
去的路上,同行的小夥伴興奮地打趣道:“今天必須要多呼吸幾口山上的新鮮空氣,真讓人心情愉悅。”
推門進店,瞬間像是穿越到了雲南。吧台後有一整面的格子鋪,整整齊齊地收納着一個個茶餅和各種茶具。店員小姐姐們都身穿少數民族的服裝,介紹着茶文化,很有身臨其境的氛圍感。
說到雲南的美食,第一個跳出腦海的一定是“過橋米線”了吧。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過橋米線的傳說:“相傳滇南蒙自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秀才到島上讀書,娘子送飯偶然發現雞湯上的浮油能保持湯的溫度,于是将配料切薄,到島上後用滾雞湯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因上島要過橋,稱作過橋米線。這就是流傳最廣的過橋米線的來曆。”
正聊着過橋米線的由來,店員就已經端着沸騰的雞湯上桌了。店員介紹說,湯底是用自養的走地雞熬制的雞湯,盛湯的器皿,選擇了白砂鍋,鍋體強度很高,耐熱、防裂。
雞塊、火腿、午餐肉、蝦、北極貝、金耳、豬肚、豬裡脊、黑魚片、豬頸肉,還有鹌鹑蛋等,滿滿當當擺了一大盤。下料遵循先生後熟的順序,并且一定要趁着湯沸騰時先下米線。
雞湯油而不膩,透着清爽的鮮味,趁着熱乎,一口一口喝得停不下來。金耳,又名黃木耳,我是第一次吃,它其實也屬于銀耳的一種,但是相比軟糯的銀耳,金耳的口感更QQ彈彈,有點像魚膠一樣。
豬頸肉一片一片,肉質細膩嫩滑;豆芽和榨菜又脆又爽口,夾在米線和肉堆裡,口感一下子變得更加豐富了。
哦哦,對了!還有一小碟的雞枞菌,可以與米線一起同食。雞枞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枝幹的味道有點點茶樹菇的感覺。屬于那種越嚼越香的類型,也算是小寶藏一枚。
體驗雲南非遺烤茶
吃完米線,就該消消食啦。這不,跟着茶藝師走進了内堂的烤茶體驗區,來體驗一下雲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烤茶。
烤茶是白族的傳統茶俗。在白族,家裡來了客人,會拿出火盆,生火,放上砂罐準備烤茶待客。平常我們喝的生普,性涼,比較刮油水,有些脾胃虛弱的人群,可能喝了會有點不舒服的感覺。而烤茶這道程式,可以改變生普的寒性。
先用沸水溫一下陶罐,等陶罐煨熱後,放入茶葉進行抖茶,讓茶葉在罐内受熱均勻後,将茶葉堆至一側開始烤茶。不停地抖茶、轉換陶罐的受熱面,這個過程大概要持續20分鐘。待茶葉烤至微黃色,茶葉的香味也從花香、果香轉為焦糖香後,就差不多了。
緊接着就是給茶葉注水,再次将陶罐放上炭火加熱,隻見茶水泡沫升至罐口,發出“咕噜咕噜”的聲響時,第一泡水就可以飲用了。
用的器皿并不是茶杯,而是雲南特色的釉碗,這種碗隔熱性較好,不會燙手。第一泡的茶水,清香回味,潤人肺腑;相比之下,第二泡的回甘又快又重。濃郁的焦糖香直沖鼻腔,茶湯沾舌就感覺到了絲滑又醇香的口感,進入喉腔深層的回甘、生津感很是強烈。
烤茶體驗區的後方,還有一塊可以練字的區域。“請品請細品請細細品”,這句上聯,也正在店内等着感興趣的客人,對出有意思的下聯來。
這家店給了我們半日悠閑,聞着窗外濃郁的桂花香,喝着雲南道地的焦糖香烤茶。在杭州不用出家門,都能體驗到的古樸慢生活,韻味十足。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