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桥米线、炭火烤茶 在杭州体验云南古朴慢生活

前几天橙友@宁静在橙柿互动App杭友圈里发了一条帖子,说茅家埠新开了一家云南烤茶店,这让很多爱喝茶的橙友们纷纷表示想去一试。

@毛毛:茶香四溢。

@小雨伞:好美的环境。

这光隔着屏幕欣赏怎么够?必须要去一去现场,来给你们一探究竟。

过桥米线的料有满满一大盘

这家“烤茶坊·云南餐厅”,位于龙井路4号,24日刚刚开业。边上就有收费的停车场,停车挺方便的。

去的路上,同行的小伙伴兴奋地打趣道:“今天必须要多呼吸几口山上的新鲜空气,真让人心情愉悦。”

推门进店,瞬间像是穿越到了云南。吧台后有一整面的格子铺,整整齐齐地收纳着一个个茶饼和各种茶具。店员小姐姐们都身穿少数民族的服装,介绍着茶文化,很有身临其境的氛围感。

说到云南的美食,第一个跳出脑海的一定是“过桥米线”了吧。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过桥米线的传说:“相传滇南蒙自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秀才到岛上读书,娘子送饭偶然发现鸡汤上的浮油能保持汤的温度,于是将配料切薄,到岛上后用滚鸡汤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因上岛要过桥,称作过桥米线。这就是流传最广的过桥米线的来历。”

正聊着过桥米线的由来,店员就已经端着沸腾的鸡汤上桌了。店员介绍说,汤底是用自养的走地鸡熬制的鸡汤,盛汤的器皿,选择了白砂锅,锅体强度很高,耐热、防裂。

鸡块、火腿、午餐肉、虾、北极贝、金耳、猪肚、猪里脊、黑鱼片、猪颈肉,还有鹌鹑蛋等,满满当当摆了一大盘。下料遵循先生后熟的顺序,并且一定要趁着汤沸腾时先下米线。

鸡汤油而不腻,透着清爽的鲜味,趁着热乎,一口一口喝得停不下来。金耳,又名黄木耳,我是第一次吃,它其实也属于银耳的一种,但是相比软糯的银耳,金耳的口感更QQ弹弹,有点像鱼胶一样。

猪颈肉一片一片,肉质细腻嫩滑;豆芽和榨菜又脆又爽口,夹在米线和肉堆里,口感一下子变得更加丰富了。

哦哦,对了!还有一小碟的鸡枞菌,可以与米线一起同食。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枝干的味道有点点茶树菇的感觉。属于那种越嚼越香的类型,也算是小宝藏一枚。

体验云南非遗烤茶

吃完米线,就该消消食啦。这不,跟着茶艺师走进了内堂的烤茶体验区,来体验一下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烤茶。

烤茶是白族的传统茶俗。在白族,家里来了客人,会拿出火盆,生火,放上砂罐准备烤茶待客。平常我们喝的生普,性凉,比较刮油水,有些脾胃虚弱的人群,可能喝了会有点不舒服的感觉。而烤茶这道程序,可以改变生普的寒性。

先用沸水温一下陶罐,等陶罐煨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茶,让茶叶在罐内受热均匀后,将茶叶堆至一侧开始烤茶。不停地抖茶、转换陶罐的受热面,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20分钟。待茶叶烤至微黄色,茶叶的香味也从花香、果香转为焦糖香后,就差不多了。

紧接着就是给茶叶注水,再次将陶罐放上炭火加热,只见茶水泡沫升至罐口,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时,第一泡水就可以饮用了。

用的器皿并不是茶杯,而是云南特色的釉碗,这种碗隔热性较好,不会烫手。第一泡的茶水,清香回味,润人肺腑;相比之下,第二泡的回甘又快又重。浓郁的焦糖香直冲鼻腔,茶汤沾舌就感觉到了丝滑又醇香的口感,进入喉腔深层的回甘、生津感很是强烈。

烤茶体验区的后方,还有一块可以练字的区域。“请品请细品请细细品”,这句上联,也正在店内等着感兴趣的客人,对出有意思的下联来。

这家店给了我们半日悠闲,闻着窗外浓郁的桂花香,喝着云南地道的焦糖香烤茶。在杭州不用出家门,都能体验到的古朴慢生活,韵味十足。

【来源:都市快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