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昭殺害曹髦後,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反而另立曹奂為帝?

作者:曆史與人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曆史典故,在曹魏後期,司馬昭顯然有登基稱帝的野心,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早在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在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後,司馬懿篡奪了曹魏大權。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後,司馬師繼續執掌大權。司馬師在位時,廢掉了皇帝曹芳,改立曹髦為皇帝,并且,司馬師還平定叛亂,抵擋了東吳和蜀漢的進攻,這無疑鞏固了司馬懿家族的地位。

司馬昭殺害曹髦後,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反而另立曹奂為帝?

公元255年,司馬師去世後,則将大權交給了司馬昭。與此相對應的是,司馬師冊立的皇帝曹髦,則不甘心當一位傀儡皇帝。于是,公元260年,曹髦召集身邊的大臣,想要反擊司馬昭。但是,因為王沈、王業等人的背叛,導緻計劃被提前洩露了。在此基礎上,司馬昭的心腹賈充,指使成濟等人殺害了曹髦。

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司馬昭弑君後,意味着曹魏皇帝恢複大權的努力徹底失敗,這讓司馬懿家族進一步掌握了曹魏大權。不過,司馬昭卻沒有直接當皇帝,而是改立曹奂為皇帝,這是為什麼呢?

司馬昭殺害曹髦後,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反而另立曹奂為帝?

具體來說,在弑殺皇帝曹髦前,司馬懿父子已經平定了“淮南三叛”,基本上清除了忠于曹魏的武将。是以,司馬昭确實具備了取而代之的能力。不過,在古代曆史上,弑君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比如在東漢末年,曹操、曹丕同樣大權在握,卻不敢對漢獻帝刀劍相向,就是擔心弑君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比如公元200年,漢獻帝策劃的衣帶诏事件被曹操得知了。對此,曹操雖然十分氣憤,親自率軍征讨了參加衣帶诏的劉備,卻不敢弑殺漢獻帝,更沒有廢掉這位傀儡皇帝。

司馬昭殺害曹髦後,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反而另立曹奂為帝?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司馬昭弑君後,背叛曹髦的王沈就受到了批評,甚至可以說是千夫所指。至于司馬昭的心腹賈充,等到西晉建立後,還被人質問“高貴鄉公何在”。到了東晉時期,根據《世說新語》的記載,當晉明帝聽别人講述司馬昭弑君等事情時,也忍不住說道:“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進一步來說,即便是支援司馬昭的大臣,也不能接受弑君的情況發生。曹髦被殺後,太傅司馬孚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他說道:“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至于曹魏重臣陳群的兒子陳泰,則因為曹髦被殺而過于悲傷,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司馬昭殺害曹髦後,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反而另立曹奂為帝?

并且,在曹髦被殺害後,不管是司馬孚還是陳泰,都要求司馬昭嚴懲兇手。而這,也展現出不少曹魏大臣的态度,也即我們可以容忍你篡奪大權,但是,你司馬昭也不能做得太過分了。是以,弑殺皇帝,顯然意味着司馬昭壞了規矩。在此背景下,迫于曹魏上下的輿論壓力,司馬昭自然不好強行登基稱帝,并且還要把成濟等人斬殺。當然,對于指使成濟的賈充,則因為司馬昭的庇護,得以逃過一劫。

另一方面,司馬昭改立曹奂為帝,是因為他想學習魏文帝曹丕,走禅讓的途徑來成為皇帝。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将皇帝的寶座,禅讓給了曹丕,後者登基帝,并建立了曹魏。在古代曆史上,禅讓是取得皇帝寶座的合理途徑,比如先秦時期的堯舜禹,就采用了禅讓的方式。現在,司馬昭殺了非常強硬的曹髦,換上容易控制的曹奂,自然是想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讓曹奂把皇位禅讓給自己。

司馬昭殺害曹髦後,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反而另立曹奂為帝?

當然,相對于曹丕,司馬昭想要稱帝,還是底氣不足,原因在于曹丕的父親曹操,一手打下了曹魏的江山,是以,公元200年,曹丕篡漢,可以說是理直氣壯。對于漢獻帝劉協來說,如果曹操的收留,很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了。正是在曹操的迎奉下,漢獻帝可以保持天子的顔面。從這一角度來看,曹操如果不是害怕背負罵名,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但是,不管是司馬昭,還是司馬懿、司馬師,都沒有這樣的戰功。是以,在曹髦被殺後,司馬昭沒有登基稱帝,而是改立曹奂為皇帝,也即曹奂隻是一個過渡。在此期間,司馬昭需要建功立業。在此背景下,司馬昭決定将矛頭對準了蜀漢。對于司馬昭來說,如果可以立下較大的戰功,不僅可以化解弑殺皇帝所帶來的非議,甚至能夠逼迫曹奂禅讓皇帝的寶座。

司馬昭殺害曹髦後,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反而另立曹奂為帝?

公元263年,司馬昭調集了18萬大軍,正式發動了魏滅蜀之戰。相對于東吳,蜀漢的實力更加弱小。因為隻有益州這一個州的地盤,蜀漢的兵力不過10萬人,也即和曹魏存在巨大的差距。況且,攻打蜀漢的話,隻需要調動步兵和騎兵,不需要準備船隻了。反之,司馬昭如果想要消滅東吳,前期的準備工作相對較長,獲勝的機率也相對較低,這是他對蜀漢用兵的重要原因。

最後,在魏滅蜀之戰中,雖然鐘會率領的主力,在劍閣一帶被姜維阻擋。但是,趁着這一機會,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在諸葛瞻等人陣亡之後,後主劉禅在谯周等人的勸說下,打開城門,進而向鄧艾投降。

《三國志·王毌丘諸葛鄧锺傳第二十八》:艾父子既囚,锺會至成都,先送艾,然後作亂。會已死,艾本營将士追出艾檻車,迎還。瓘遣田續等讨艾,遇于綿竹西,斬之。

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漢滅亡後,鄧艾被冤殺,而鐘會企圖割據益州,進而和司馬昭相抗衡。對此,司馬昭的心腹衛瓘除掉了鐘會等人,這讓司馬昭對于曹魏兵馬的掌控得到增強。公元264年,曹奂将司馬昭封為晉王。對此,在筆者看來,到了這個時候,憑借消滅蜀漢帶來的聲望,司馬昭不僅化解了弑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還可以登基稱帝了。

司馬昭殺害曹髦後,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反而另立曹奂為帝?

《晉書》: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時年五十五。九月癸酉,葬崇陽陵,谥曰文王。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廟稱太祖。

不過,因為司馬昭在公元265年就病逝了,這促使他沒有貿然稱帝。在司馬昭去世後,他的兒子司馬炎如同之前的曹丕一樣,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迫使曹奂禅讓了皇帝的寶座。最終,西晉取代了曹魏,翻開了新的曆史篇章。對于司馬昭來說,則獲得了太祖的廟号,這說明他對西晉的建立,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