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10月27日,第一屆全國行星防禦大會在廣西桂林勝利閉幕。作為一次促進我國近地小天體監測、預警、防禦領域的交叉融合的大會,無論名字,還是内容,對吃瓜群衆來說,都太科幻了,有人是以聯想到差不多一個月前,第十三屆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南天門”、“鸾鳥”和所謂的“太空戰機”,開始覺得有些懵,這是怎樣了?我國航天在登陸月球之後為何格局突然變大了?在月球背面到底發現了什麼?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吃瓜群衆:這個名字也太科幻了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這是在月球背面撿到外星科技了?

咱們先來說說“格局變大”這件事,以前,外界感覺我們航天的發展水準,也就基本停留在發射衛星和載人飛船的“小目标”上,與國外差距較大。自從“嫦娥”和“玉兔”成功登陸月球,特别是嫦娥五号月球采樣回來之後,突然不一樣了,一步實作火星“繞、落、巡”、空間站建設兩三年就要搞定,相比以前,我們走向“星辰大海”的步伐确實變快了不少。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嫦娥四号

而現在已經曝光的中國未來航天規劃,包括太空伴飛望遠鏡、空間站二期工程、2026年新一代載人飛船投入使用、研制新一代貨運飛船系統、2030年中國人實作登月,同時火星采樣傳回,并且還要建立月球科研基地,最終實作載人登陸火星。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我國月球科研基地官方設想圖

除此之外,還有2025年的小行星、主帶彗星探測、2028年的金星繞飛着陸探測、2029年的木星系環繞探測、木衛二的着陸或飛行探測,以及行星際穿越、2031年的海王星探測和飛出太陽系、2033年到2049年的天王星探測。當然,還少不了對太陽本身的抵進探測,小編總結了一句話,叫做“将紅旗插遍太陽系,一定要找到适合種菜的地方”。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我國金星登陸探測器

而在具體的航天器上,更為科幻,我國要打造兩級水準起降子母空天飛機、電磁軌道航天發射系統、在軌組裝太陽軌道和拉格朗日點空間望遠鏡、可控核聚變火箭、類似俄羅斯“宙斯”的核動力太空拖船、千米級超大航天器、無線傳輸太空發電站、甚至還有定期往返的星際航班。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太空發電站,初級戴森球?

說了這麼多,步子邁得這麼大,難道我們真的在月球背面撿到了外星科技了?吃瓜群衆不由會這樣懷疑。當然,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沒有什麼外星人科技等着我們去撿,美國航天的一流水準,是靠幾十年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來的。同樣,我們在航天領域突飛猛進的進步,也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腳踏實地一步步發展而來的,一步步變得有底氣的。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騰雲工程

我們的底氣,首先是經濟發展了,國家有“閑錢”了,可以支援到太陽這個角落看看,那個角落逛逛,并同時搞多個航天項目,預研的東西也可以“離譜”一些,見多了,眼界自然就開闊了。許多項目,其他國家隻能多選一,而我們可以“全都要,小孩子才做選擇”。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飛行列車

第二個底氣,是技術上的,我們終于有大火箭了,長征五号雖然經曆挫折,但最終的成功,托起了中國航天騰飛的翅膀,空間站建設、登陸火星、新一代載人飛船近地任務都離不開它。而在長征五号之後,我們還有新921火箭,長征九号,火箭載荷越大,我們的夢想就有多大,火箭飛得越遠,我們的夢想就有多遠。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長征五号運載火箭

第三個底氣是中國航天人做事的認真負責,循序漸進,我們的航天技術,看起來像立定跳遠一樣,實作了大跨越,但實際上,在之前的所有任務都經過反複的驗證。比如空間站的建設,我們經曆了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和天宮二号空間實驗室,長達數年的反複驗證才成熟的,并非一蹴而就。而載人飛船系統也是一樣,從神舟一到現在的神舟十三,每一艘飛船在繼承前一艘飛船的總體設計之餘,又都比前一艘多了一些新技術,慢慢積累,才有了第二代載人飛船。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神舟十三對接中國空間站

至于開篇提到的“南天門”、“鸾鳥”和所謂的“太空戰機”,那其實是珠海航展傳統的“歡樂項目”,或者展示的是其他的概念,很多人了解錯了而已,别瞎想了,真的跟外星科技無關。

南天門、鸾鳥,又來個行星防禦大會,我國航天登月後格局都大了?

月球上真有啥的話?也隻會是我們自己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