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智謀 ” 潛心研究古人的智慧,總結提煉智謀精髓,古今結合,詳細揭秘職場潛規則以及辦公室政治
【參考書籍】《資治通鑒》魏紀六(公元239年)
【事由】曹爽侍奉太傅表面仍然恭敬有禮,但各項裁決很少再經他認可,曹爽将吏部尚書盧毓降職為仆射,而讓何晏取代他,任命鄧飏、丁谧擔任尚書,畢軌擔任司隸校尉。
何晏等倚仗曹爽勢力掌事,趨附的人升官進職,違逆的人罷黜斥退,朝廷内外都望風行事,不敢違背他們的旨意,黃門侍郎傅嘏對曹爽的弟弟曹羲說:何晏表面文靜而内心躁動,巧取好利,不務根本,我擔心他勢必先誘惑你們兄弟,仁人志士将離去,而朝政即将荒廢。
何晏等是以對傅嘏心懷不滿,因為細微小事罷免了他的官職,又将盧毓從尚書省調岀,擔任廷尉,畢軌又上奏誣告盧毓,罷免了他的官職,輿論多為盧毓辯解冤屈,是以才又任命他擔任光祿勳,孫禮正直不屈,曹爽認為對自己不利,于是讓孫禮出京擔任揚州刺史。

【解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1、曹氏宗親</h1>
魏明帝冊立曹芳為皇太子,曹芳此時隻有八歲,還不具備民事能力,是以不能治理政事,于是魏明帝安排曹爽以及司馬懿輔政,曹爽的父親是曹真,曹真的父親是曹邵。
曹邵曾經是魏國的大司馬(相當于國防部長),曹邵後來被黃琬所殺,曹操可憐曹真少孤,于是收為養子,通過上述分析,曹爽也算得上是曹氏宗親,否則魏明帝也不會安排他輔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2、智謀超群</h1>
司馬懿隻是魏國的大臣,算不上曹氏宗親,但因為智謀超群,打仗厲害,是魏國的功臣人物,是以魏明帝安排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政,曹爽主内,司馬懿主外,這是魏明帝的目的。
曹爽屬于曹氏宗親,優勢明顯大于司馬懿,雖然說魏明帝安排他們兩人共同輔政,但因為權力是自私的,此時又是魏國最高權力交接時期,是以必定會産生鬥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3、明升暗降</h1>
魏明帝去世後,曹爽為鞏固政權,是以通過皇帝的名義頒發诏書,改任司馬懿為太傅,位列三公,表面看似升職,其實是降職,因為太傅是虛職并無實權,這是明升暗降。
司馬懿是以被剝奪兵權,曹爽勢力開始獨大,魏明帝的初衷是讓他們扶持曹芳,是以才安排他們輔政,但為了擷取最高權力,兩人開戰權力鬥争,一山不容二虎,這就是權力的規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5">4、講究吃相</h1>
曹爽掌權後,開始安插心腹在關鍵職位,但因為動作過于頻繁,且手段過于難看,是以引起其它勢力的不滿,雖然說扶持心腹可以鞏固權力,但如果吃相太難看,同樣引起負面影響。
上文說到傅嘏因為細微小事,導緻被罷免了官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報複行為,是以難以服衆,為了利益而使用下三濫的手段進行鬥争,這是在所難免的,但要講究吃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7">5、法律武器</h1>
智謀家則會披上道德的外衣,以掩飾自私的行為,手段再怎麼黑暗,也隻有自己知道,但對外一定要合理合法,在道德層面要站得住腳,曹爽赤裸裸的鬥争,注定走不遠。
其實鏟除異己也不難,權力在自己手裡,完全可能通過法律這個手段,有沒有罪名是權力說了算,就算沒有罪給可以扣上罪名,常用的罪名有A錢受賄,生活作風、權力腐敗行手段。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2">6、正确步驟</h1>
切記不可頻繁操作,任何事情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有效的,但如果頻繁操作,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反作用,權力鬥争也是一樣,如果頻繁操作,同樣會引起反效果。
曹爽其實不應該急于鏟除異己,而是要循環有序逐個擊破,擒賊先擒王,先除掉大老虎,剩下的也就構不成威脅,高層換人,中層施恩,下層宣傳,這才是正确的步驟。
更多幹貨,關注“ 職場智謀 ” 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