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如今,距離偉人毛澤東離世已過去了近四十五個春秋,可時至今日,他的光輝仍在每一代人的心中閃耀着,猶如永恒的蠟燭。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人民群衆是曆史的創造者,中華民族如今的興旺發達,中國共産黨如今的永垂不朽,離不開廣大的群衆,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倘若沒有毛澤東的上司,中國共産黨不會在僅僅成立二十八年時,就建立起一個嶄新的,讓人民都站起來的新中國。

他是站在曆史潮頭的舵手,他用他無畏的英勇,帶領中國的巨輪渡過驚濤駭浪,走向光明的未來。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在很多外來者眼中是一個謎,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莫說三年,三百年也許都不成,中國共産黨卻在三十年之内做到了,著名學者、軍人金一南說:因為中國出了個毛澤東。若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我們得先了解毛澤東。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跨越山海</h1>

毛澤東誕生之日,也是這個國家滿目瘡痍之時,而他不過是出生于湖南韶山一個農民家庭的子弟,父親曾因為負債過多而去當了兵,後來回到村子裡做點小買賣,積極攢錢,買回了自己的田地,成了中農。毛澤東是家中的長子,父親給予他的希望不過是好好學幹農活,給家中買更多的田地,可少年的毛澤東志不在此。

自童年起,毛澤東便喜愛讀書,在《水浒傳》、《三國演義》中的世界閱盡一個個英雄,那些江湖豪氣、家國情懷深刻地影響了他,讓他的豪情壯志自那個時候就在心中慢慢地生根發芽。

整個少年時代,毛澤東常去外婆家,外婆家的藏書和表兄從新式學堂帶回來的新書極大慰藉和豐富了他的生活,更引領了他未來的方向。他通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這些曆史著作,也接受西方的文化,他在書本中汲取知識,也在書本中增長才幹。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父親并不喜歡毛澤東一讀書就着了迷,常常因為他在田頭隴上、飯桌前手不釋卷而責罵他,毛澤東跟父親因為這個時有争吵,可後來父親發現兒子即使花很多時間讀書,也能把該幹的農活給幹完,便不再說什麼了。

其他農家子弟隻知道自己要努力買更多的田地,可毛澤東不同,十七年的農村生活使他深刻了解到了廣大農民的疾苦,培養了對農民的深厚感情,更讓他意識到,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應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讓勞苦大衆不用再過風雨飄搖的生活。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1911年,正值辛亥革命爆發,意氣風發的毛澤東背起行囊,離開韶山故土,告别自己的親人,遠赴長沙求學。他跨越了許多地方到達長沙,但就偉人的革命生涯而言,他像是跨越了山海,開始了一段嶄新的旅途。

辛亥革命“驅逐鞑虜,恢複中華”的口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壯烈犧牲,都深深震撼着毛澤東,他在報紙上看着革命領袖孫中山的名字,意識到了原來還有千千萬萬人,和他有一樣的革命理想。

五四運動後,毛澤東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善于獨立思考的他從《共産黨宣言》中知道了階級鬥争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在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毛澤東也認識了一批共産志士,他與他們志同道合,都願意為了全民族複興的遠大理想而付出一切。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1920年,毛澤東在湖南組織共産主義。1921年的嘉興紅船上,毛澤東和其他十二位共産黨先驅者一起,在凄風苦雨中建立了中國共産黨。

黨的成長生涯,也是毛澤東的成長生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黨中央上司核心</h1>

毛澤東實際上長期處于黨的邊緣地帶,後來卻走到了黨的核心地位,這靠的,是他的曆史自覺和責任擔當。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從1925年起,毛澤東便指出了農民鬥争在革命中的極端重要性,并指出了陳獨秀的錯誤,彼時他在黨中還沒有那麼高的話語權,所說的話并不讓其他人信服,直到政權因為思想、方針上的錯誤遇到了一次次挫折,共産黨人才重新開始審視自己,探究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毛澤東也第一次進入了黨中央的上司層。

1927年,國共合作第一次破裂,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強調了武裝鬥争的重要性,會後,中央上司要毛澤東去上海機關,毛澤東則認為就時局而言,攻占城市不是一個好的做法,很可能給黨帶來極大的損失,要到敵人統治薄弱的地方,才能成氣候。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他在湖南、江西邊界上司秋收起義,之後毅然決然率領部隊上井岡山去,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有人不同意,覺得到山上像是做土匪、當山大王去了,算什麼革命?毛澤東卻說:

“我們這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産黨上司的,有主義、有政策、有辦法的山大王。”

事實證明,“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是中國共産黨的獨特武器,讓共産黨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才慢慢有了獨立的政治和軍事基礎。毛澤東毅然挽救黨于危難當中,一直到遵義會議,他在黨中央的上司地位也初步确立,中國的革命事業也開始走上廣闊的星光大道。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金一南提到:

“紅色政權為什麼存在?我們今天有标準答案,一、馬克思主義光輝指引;二、中國共産黨英明上司;三、廣大人民群衆忠心擁護;四、工農紅軍英勇奮戰。可這些都是我們坐在空調房裡喝着茶想出來的,當年根本不是這樣,第一個最根本、最關鍵的不是馬克思主義,不是共産黨上司,甚至不是人民群衆擁護,而是白色政權之間的戰争,這就是中國的國情。”

也就是說,是軍閥的混戰讓中國革命能夠在縫隙中生存,能夠開花結果,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當年,能有這麼深刻的了解,能從中國國情出發的,隻有毛澤東一人。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金一南用“庖丁解牛”的典故來比喻毛澤東思想,他認為,毛澤東思想正是庖丁手裡的那把刀,那把刀不是硬砍,而是穿過了肉和骨骼之間的縫隙,去使得整頭牛成功分解。

毛澤東首先完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這般對社會深刻地了解,這般曆史自覺,是他一步步走上黨中央上司核心的階梯。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有那種眼光和魄力,把原本如苞米弱小的革命,帶上了曆史舞台,實作了崛起。遵義會議對毛澤東的選擇不是黨的妥協,而是黨對勝利的渴望。用金一南的話來說:

“毛澤東這種曆史自覺不但極大地改變了他本人的命運,也極大地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在政治道路上,毛澤東也遇到過挫折,可他從未因困難而放棄他的革命理想,一次次地挫折,隻會讓他愈挫愈勇,更加堅定其革命信仰,一次次像皮球一樣高高彈起。到了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實際上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黨的一切重大問題已由毛澤東作出決斷。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在會上緻開幕詞和作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七屆一中全會上,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被選舉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被選舉為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主席。

毛澤東思想這個曆經革命歲月洗禮,已然走向成熟的思想體系,被寫入黨章,成為黨的指導理論。至此,毛澤東在黨的組織上、思想上的上司地位完全确立了。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便是黨的第一代上司核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上司核心的形成,讓我們黨有了一個穩健的上司體系,也是我們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為人民服務</h1>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直是我黨亘古不變的根本宗旨,以前沒變,現在沒變,将來也不會變。

毛澤東上司下的共産黨為什麼最終會走向成功?其根本原因便是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和廣大的人民群衆站在統一的戰線上。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自古便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一說,可實際上,隻要君主專制制度存在一天,普天之下有“皇帝”這一說法,上層上司者就絕不可能同平民百姓站在同一戰線,絕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更何況,曆朝曆代有那樣多的君主都不把人民放在眼裡,平民百姓在這些貴胄眼中不過是蝼蟻般的存在,順君者便能活,逆君者便死。

細細探究,廣大的群衆才是統治的基礎,群衆受到不公正地對待,遲早會覺醒起來,推翻君主,是以君主專制制度湮滅在曆史長河中,不過是曆史的必然。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到了國民黨掌權時,原先孫中山先生闡發的三民主義似乎成了無内裡的皮囊,蔣介石喜歡把人分作三六九等,為了實作所謂的霸業,他可以犧牲他眼中的“無用者”,可普天之下,誰都是活生生的個體,又有誰是無用的呢?正是因為如此,蔣介石縱使擁有百萬雄師,也輸給了裝備和軍力遠遠被國民黨軍隊甩出好幾條街的共産黨。

共産黨曾經一窮二白,可我黨握有最寶貴的财富,那便是民心,任何一個平民老百姓,哪怕再卑微,在中國共産黨的眼裡都是至高無上的。是以,在戰亂時期,一窮二白的我們才能一路得到老百姓的幫助,在千溝萬壑中也能使我們的革命生根發芽。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源于毛澤東在1944年9月8日,舍己救人的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作的一次演講,這次演講中,他第一次深刻地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此後,毛澤東又不斷在黨中強調這一點,強調: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

爾後,“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成了一條規章制度,被寫入憲法,成為廣大黨員以及國家機關工作者的做事基本準則。其實,早在三十年代,毛澤東思想剛剛萌芽時,這個思想理論當中便提到了這一點,随着思想理論漸漸走向成熟,“為人民服務”的内涵和意義也更加廣泛和深刻。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自少年起,毛澤東便立誓為廣大人民謀幸福,當他生命的燭火将要燃盡時,他的這個願望也絲毫沒有改變。1949年的天安門城樓上,他中氣十足地喊出: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仿佛是發出了一個積蓄已久的聲音。他知道,他做得還不夠,中國人民不僅要站起來,還要真正強起來。他興水利、治工業、強科研、搞革新,讓原本一無所有的中國可以有資本走上世界舞台與人一較高下,不過也是為了讓廣大的人民受益。從凄風苦雨走到百花盛放,毛澤東一直在用行動踐行着“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大字。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在為他人的題詞中,寫得最多的便是“為人民服務”;當美國總統尼克松問毛澤東有什麼特長時,他的回答也是:

“為人民服務”。

在毛澤東的文學作品中,也的确處處展現着他對人民精神生活的關懷。曆史是一脈相承的,有毛澤東對人民的關懷,才有黨對人民的關懷,才有後來的上司者對人民的關懷。

“一個人一生會死三次,一次是腦死亡,意味着身體死了;第二次是葬禮,人們懷念他,然後這個社會上再沒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後一個人把他忘記的時候,那時他才真的死了。”

金一南:要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成功,先了解毛澤東跨越山海黨中央上司核心為人民服務

偉人死了,可他又還活着,他的光輝在世間,在每個人的心中,永不消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