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寶級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朱镕基批示“全力搶救”,此人是誰?

作者:江郎說史

1989年11月,上海華東醫院接到一個病例,這個人是一個老者,送來的時候身體情況已經非常糟糕。醫院立即組織搶救,醫生們對這次搶救也不抱太大希望,因為他們發現老者這次發病比較兇險,由于年齡已經非常大,老者已經病入膏肓,再想治好是很難了。對于每天都非常忙碌的華東醫院來說,起初他們也沒有太在意,畢竟他們每天要搶救的病人實在太多。可就在老者被送來之後,華東醫院也接到了一個電話。

令華東醫院上司們非常驚訝的是,這個電話是從上海市政府打來的,電話裡面的從業人員向醫院傳達了市委書記朱镕基的訓示,朱書記說:“這個人是國寶級的,一定要全力搶救。”這通電話讓醫院上司頓時感到非常緊張,這個老者的病情讓朱書記這麼重視,還是國寶級的人。想到這裡,醫院上司立即召開會議,商讨搶救方案,随後醫院對老者進行了全力救治,然而遺憾的是,最終醫院還是沒能把人救過來,11月3日,這個老者在醫院去世。

幾天後,老人的追悼會在上海龍華殡儀館舉行,朱镕基書記也親自到場參加,并送來了花圈。讓人驚訝的是,這次追悼會來的很多人,都是上海各界知名人士,這也讓這場追悼會變得更加不一般。這個老人名叫朱複戡,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為何他的病情能驚動這麼多人呢?

國寶級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朱镕基批示“全力搶救”,此人是誰?

1902年,朱複戡出生在上海一個名門家族中,他也是著名理學大師朱熹的後人。朱複戡的家族也很好繼承了祖上的傳統,精于古文繪畫,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朱複戡更是家族中的天才,他7歲的時候就能擘窠大字,這讓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的吳昌碩先生也非常驚訝。他看到朱複戡這麼有才華,後來便收他為徒,事實證明吳昌碩的眼光非常準确,朱複戡确實是難得一見的天才。

在16歲的時候,朱複戡的篆刻作品就已經入選了《全國名家印選》,這也讓他名氣越來越大,随後他又跟随江浙三傑之一的張美翊學習,在這兩位大師的指導下,朱複戡的創作水準也是越來越高。有意思的是,在他18歲的時候,有一天他的家裡來了一個客人想要拜師,朱複戡也有些詫異,便出去迎接,那個人見到他之後也有些驚訝。朱複戡很快就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原來這個人叫張大千,剛剛從日本留學回來,張大千在上海看到了朱複戡的書畫篆刻,大為驚訝,認為這是當代大師的作品,便跑來想拜師。

原本張大千認為這個作品應該是哪個上了年紀的大師所做,沒想到看到朱複戡之後,對方居然是一個18歲的小夥子,要知道張大千此時比他還要大3歲。不過這個烏龍沒有影響到他們倆人的關系,倆人也是一見如故,朱複戡還主動介紹張大千去拜曾熙為師。當時的上海,也是諸多大師雲集的地方,朱複戡在吳昌碩等人的介紹下,也經常參加各種名流聚會,認識了不少人,比如他與康有為等人都有過一番交情,而他的才能,更是讓他在圈子裡的名氣越來越大。

在發展的道路上,朱複戡也是全面發展,他不僅篆刻技藝非常高超,而且在書法,繪畫,金石等諸多領域都有極高的成就。很快,朱複戡也成為國内知名的篆刻大師,當時國内很多社會名流,都請他為自己刻印,比如孫中山的秘書楊蒼白,湖南督軍譚延闿等人。由于名氣非常大,朱複戡的仕途也有了極大的發展,蔣介石在組建南京政府的時候,就聽說了他的名氣,于是就請他來擔任政府秘書長。當時朱複戡才27歲,就已經能得到這樣的高位,确實讓人非常羨慕。

國寶級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朱镕基批示“全力搶救”,此人是誰?

不過,朱複戡對于走仕途沒有太大的興趣,他還是更喜歡做研究,于是他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蔣介石也不甘心,又派邵力子親自去上海請他出山,可他還是沒有答應,自己選擇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做教授。幾番請他都沒有結果,蔣介石也沒有灰心,又讓戴季陶寫信請他出來做官,可即便是老友戴季陶邀請,朱複戡還是沒有答應,無奈之下,蔣介石隻能作罷。可蔣介石不是那麼好拒絕的,他雖然沒能請出朱複戡,可還是與戴季陶等人商議之後,給朱複戡授了“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将”的職銜。

雖然自己沒有入仕,但朱複戡心中還是一直關注着祖國的發展,他也願意為了幫助國家而做一切的事情。孔祥熙去美國求購抗日用的軍械彈藥前,也是專門買了極品翡翠,請他幫忙篆刻,朱複戡也是很爽快地答應,在上面篆“毛根韬”。由他篆刻的翡翠,被送給美國人之後,很快就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英國等國家的媒體也不斷宣傳稱贊朱複戡的篆刻技藝。這讓朱複戡的篆刻成為國際知名的辨別,于是國内很多人紛紛找人托關系,不惜花費重金也要求朱複戡的幾字篆刻。

朱複戡的名氣很快也傳到日本人耳中,在抗日戰争爆發之後,國内局勢動蕩不安。朱複戡一介文人,沒辦法上陣殺敵,于是他創作了大量鼓勵愛國的作品,還與張大千等人四處舉辦各種文藝書畫展覽會,為了前線将士與受難群衆募集資金。随着淞滬會戰爆發,上海被日軍占領。和很多人一樣,朱複戡也開始了流亡生活,他的運氣顯然要比不少人差,在他逃到大别山的時候,丢失了自己的很多作品。随後又在逃亡的路上,遭遇了兵匪的劫持,好在匪首劉瓊知道他的名氣,不僅沒有殺掉他,還讓他當軍師。

國寶級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朱镕基批示“全力搶救”,此人是誰?

可很快日軍就打了過來,劉瓊部被包圍,朱複戡僥幸跑了出來,沒想到剛跑沒多遠,又被一夥土匪打劫。這次他被土匪洗劫一空,還差點就被殺掉,幸好他命大活了下來,可自己這個時候已經身無分文,就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小老闆,這個人也知道朱複戡的名字,于是就救下了他。朱複戡靠着作畫,很快就湊齊了盤纏跑到了武漢,可他沒想到武漢已經陷落,他這次也落到日本人的手裡。

日本人當時非常想拉攏中國各界的知名人士,出來擔任他們僞政府的職位,朱複戡也是他們拉攏的對象,日本人許諾隻要他願意,就能出來擔任武漢書畫會的會長。可他甯死不從,堅決不給日本人賣命,為此他差點死在日本人的手裡。随後武漢又遭到轟炸,美軍的炸彈又差點把他給炸死。在抗日戰争期間,朱複戡數次面臨險境,好幾次就差點丢掉性命,可他每次都能逢兇化吉,這段經曆對他的影響也非常大,此後他的作品風格也有一些變化。他不願意為日本人賣命的事情,也迅速傳播開來。

無數人都知道他的名氣,見他做出這樣的舉動,大家也都非常感動,紛紛寫信支援朱複戡。可他的處境依舊非常艱難,後來總算跑出了武漢,他打算回到上海。由于戰争的因素,他走遍了中國很多地方,好不容易等到抗戰勝利,自己才能回到闊别已久的上海。張大千見到他回來,更是非常高興,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稱贊他。然而朱複戡沒有想到,抗戰剛剛結束,沒過多久蔣介石就挑起了内戰,在戰争中,上海雖然沒有被怎麼波及,但朱複戡心裡還是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擔憂。

就這樣在戰火中又度過幾年,新中國終于成立,此時朱複戡也非常高興,他接到新上任的市長陳毅的邀請,參加了上海解放的慶祝會。随後他也為陳毅專門刻了一枚印玺,還為毛主席,列甯等人做了肖像畫,表達自己對新中國的支援。後來他因故被調到了山東,有意思的是,由于朱複戡平日非常低調,他到泰安住了三十多年,結果山東各界的人士居然沒有幾個人知道。

人們後來才發現朱複戡這麼一位大師居然在山東,在山東工作期間,朱複戡也是迎來自己作品的高産期,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篆刻。其中像慶祝國家發射衛星這些詩歌,也都能看出他對于祖國發展壯大的喜悅。他同時還負責美術指導的工作,在農林廳主持工作,負責教授并與諸人合作繪畫。

國寶級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朱镕基批示“全力搶救”,此人是誰?

朱複戡的事情,很快也迎來一個人的關注,那就是周恩來總理。周總理曾經在上海活動過很長時間,他也非常了解朱複戡的名氣,于是還邀請他到北京,為故宮的一些珍藏品題名,周東路對他的創作水準評價極高,也說:“當今天下懂古文的兩三人,朱複戡就是其中之一。”周總理所指的這個,是當時國内鐘鼎文的研究,那個時候國内真正能搞懂這個的,确實沒有幾個人,而朱複戡晚年也開始研究青銅文化,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建樹,也是鐘鼎文研究的先驅之一。

随着年齡越來越大,朱複戡也開始對自己生平的研究進行彙總,比如他晚年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書法作品彙集。同時他這些年對古文的研究極深,涵蓋多種類型,包括秦漢簡牍,古陶文等等。他将這些研究經驗予以總結,這對後來考古文化工作起到了極大作用。當然,朱複戡一生最為傑出的還是篆刻方面,随着年齡逐漸增長,他的篆刻技藝也是步入巅峰,成為真正的國家瑰寶。朱複戡一生篆刻的作品是非常多的,光是儲存下來的篆刻拓印,就有兩千多張,可見他的創作能力有多強。

篆刻就是他一生的寫照,由于早年積累了良好的書法,古文功底,再加上他超高的天賦,與諸多名師的培養。使得朱複戡在篆刻領域能博采衆長,超過了諸多先賢導師,而他的一生經曆又非常豐富,無論是和平歲月,還是戰争年代,他都曾經曆過,還曾數次面臨生死的考驗。這些經曆,讓他的作品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無論是藝術水準,還是作品的内涵,都已經達到了國粹的地步。他也已經成為古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自然也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大師之一。

國寶級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朱镕基批示“全力搶救”,此人是誰?

可随着年齡變大,朱複戡的身體也是越來越差,曾經逃亡的時候,他多次遇險,這也讓他的身體變得很差。朱複戡經常會生病,到了晚年也是疾病纏身,不過他還是非常樂觀,依舊堅持創作,還經常與社會各界的名流交流藝術心得。多年以來,頻繁創作已經成為他的一個習慣,這讓他在晚年依舊保持了極高的創作産量,甚至在去世前,他的作品還參加了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高齡知名書法家展”。

除了做這些事情之外,朱複戡也經常和曾經的好友們聯絡,比如他的摯友張大千。張大千沒有和他一樣留在中國,而是輾轉多地,選擇在國外定居。晚年的張大千也非常孤獨,更是頻繁生病,身體狀況不是非常好。幸好朱複戡還頻繁與他寫信,他們雖然分隔兩地,但聯系還是相當密切的。

朱镕基做上海市委書記的時候,他也非常欣賞朱複戡的作品,經常去看望朱複戡。後來朱複戡突發急病,被送入醫院搶救,朱镕基也是非常着急,連忙聯系醫院,讓他們務必要把人救過來。可惜醫院也很難挽救朱複戡的生命。最終,朱複戡老先生去世了,但他留下了大量的文藝作品,這些作品至今都是國内的珍寶,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藝術,他為了研究古文化,也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努力,這才有了後來的成就,朱镕基總理說他是國寶級的人物,這點并不為過,可惜他的去世,讓新中國還是早早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國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