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山地震(一) 作者:梁軍

作者:峰嶺崇崒

唐山地震

(一)

前天的作文,喚起了許多朋友的回憶。

蒂娜,悉尼著名的中國醫生

琦華高中校友齊:他的100米紀錄在耀華保持了很多年。

于竹:他現在每年都會回到耀華。

法曉海林:我有一位老師,他住在那個大院子裡安靜的花園裡。

茱莉亞玉:天津也是北方的一個海派,和上海差不多,容易接受新的想法,不能治好。

賈宇:讓我回憶一下那一小時,我們在鞍山路國小,我住在正确的花園裡。

薇薇安:我三叔都住在景源附近,總是去,一家人住在糧倉的後街,而李叔通的故居也不遠,有很多故事。

法曉明:現在我每天都去哈密路,幾十年的變化不多,很多日本館(附照片)。

順友:你叔叔在那段時間之前就去世了,很感人,真的是床邊的那個雜志還是創作?

唐山地震(一) 作者:梁軍

職業母親:1976年,在南開大學的地震避難所呆了一年後,我記得我的鄰居洪叔叔是一位溫柔的紳士,喜歡看書,讀曆史,很少說話,但講故事。孩子們喜歡聽他講故事,但沒人敢主動邀請他,我小時候,總是迫着大孩子要洪叔叔出山,我隻好假裝去洪宇家找他的小妹妹,小洪阿姨玩, 然後被她拖拽,把洪叔叔拖了出去,,,

雖然我們像螞蟻一樣,像塵土一樣,卻會在不知不覺中留下一絲痕迹,供子孫後代仰望。

國際問題專家徐偉斌教授建議給這篇文章加一個标題,我沒有想到:桃花盛開的地方。

"千年石釣,春風一溪"一條老街,三字,覆寫了中國近代史。

20世紀70年代在天津居住的人們,在唐山大地震中是不可磨滅的,我的童年充滿了對地震棚戶區恐怖的記憶。

說到我的童年,我不得不先談談天津西開天主教會。天津乃至華北地區最大的羅馬式建築建于1913年,位于天津法租界。1912年,羅馬教廷發出信函,宣布成立海麗海濱牧區。1913年8月,教堂開始建設,天津法租界(成立于1861年)派出巡邏隊進入該地區,據記載,用于建築的每塊磚塊都是從法國運來的。此時法國正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時間考慮中國的事務,以至于在1916年匆匆建成,從此先後開辦了西開國小、約瑟夫國小、聖貢國小、約瑟夫姐妹學院法爾漢學校(今21中學)和天主教醫院(今婦産科醫院), 形成一個大型教堂建築群。這些宏偉的三層和四層建築在解放後一直使用,直到1976年7月28.m 3點42分唐山地震來襲。

唐山地震(一) 作者:梁軍

我的家在教堂後面的一條小巷裡,寶祥裡4号。青少年不知道悲傷是什麼感覺。那時,我的家被一分為二。帶着紅臂章要求知識分子紅專,而父親,從大學短期借調到五家院中學擔任語言組長的小知識分子,專心教學研究,不關心政治,隻是扣上了"白路"的帽子,被調到天津市郊漢家書中學教書, 每個周末都會回來。當時,我不明白他的憤怒,隻知道每個周末,爸爸都會帶回一盒炖羊噴羊,因為五甲窯中學旁邊有食品三廠,專門為惠人宰牛羊,老師可以和食品廠勞工一起享受内部的優惠。這盒羊雜項在票供應上,新年排隊隻帶幾斤魚吃的時代,比所有好吃的都多。

除了吃飯,還有遊戲和音樂染色。出胡同口幾步,是西開教堂。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活動停止,1966年8月23日,紅衛兵沖進教堂,三座大廈的十字架被砸碎。他們身邊的孩子們,沒有那麼高的政治覺悟,還是透過破牆的裂縫爬進教堂,看着磚牆,撫摸着破碎的壁畫,狠狠地踢着管風琴,然後帶着勝利的喜悅跑開了。

天津是音樂之鄉,從樓上掉下一塊磚頭,打的不是說相聲或唱大鼓,這不是假的。我家門口,寶祥麗4号,住在天津的異名家庭感謝天順。胡同口住的大小姐,藝名"小彩舞",她是古代音樂界的泰鬥,景雲大鼓羅袍藝術創始人羅玉軒。

唐山地震(一) 作者:梁軍

作者介紹

梁俊出生于天津。他目前居住在澳洲悉尼,是華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