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作者:曆史大智如此

<h1 class="pgc-h-arrow-right">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h1>

從西北高原的“黃土地”來到東北平原的“黑土地”,高崗由中共北滿分局委員到升任東北局副書記,時間并不長(詳情已在前文談過,在此不贅述)。

這首先是因為中共上司全中國人民僅僅用四年的時間就打敗了軍事實力遠遠超過自己的國民黨軍,解放戰争時間之短,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另一個原因,是毛澤東當年派高崗到東北,并不是讓他這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守土一方的西北局書記僅僅負責東北的一個地區的工作,而是要讓他在國共兩黨争奪大東北的戰略決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高崗後來經常自豪地對别人說,當年毛主席派他來東北時曾經對他說:“彭真已經先去了,你建立根據地有經驗,你去幫幫他”。不管高崗說的是真是假,反正高崗的北滿分局委員隻當了半年多,就被中共中央任命為東北局副書記。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林彪與高崗

中央對東北局改組的決定下達時,尚未就任的東北局書記林彪正帶着前敵指揮部在五常(哈爾濱下屬的縣級市)。接中央訓示後,東北局委托高崗和譚政到五常,迎接林彪到哈爾濱主持東北局的工作。

高崗與林彪等從前線回到東北局駐地哈爾濱時,正值國共雙方達成的東北停戰15天的協定正式生效,不過,雖然有了一個短暫的休整期,但局勢依然十分嚴峻。

盡管當時我軍除了全面控制着中東線及南滿地區外,還控制了以齊齊哈爾為中心的西滿和以延吉為中心的東滿的大片土地,但國民黨正在集結兵力準備進攻;土匪的大部分部隊雖然被擊潰,但一些頭目逃進了深山老林,網羅散兵遊勇,伺機卷土重來;反奸清算運動剛剛開始,群衆還沒有更廣泛地發動起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許多幹部和戰士對東北鬥争的複雜性、嚴重性認識不足,缺乏長期鬥争和做艱苦的群衆工作的心理準備。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東北局新一屆上司班子在哈爾濱開會(二排右起四為高崗)

是以,新一屆東北局上司班子成立後,面臨着十分嚴峻的形勢,以及更艱巨、更繁重的任務。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h1>

面對着仍然十分嚴峻的形勢,調整後的東北局為更好地落實中央《關于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訓示,解決幹部中的思想問題,統一東北黨内的認識與行動,确定今後的方針和任務,1946年7月3日至11日在哈爾濱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由東北局書記林彪主持,在東北工作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19人及部分黨政軍進階幹部出席了會議。

會前,東北局常委會委托陳雲起草送出會議讨論的決議草案。由于當時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存在着争論,為能實事求是地反映東北形勢與現狀,陳雲分别向各戰區負責人了解了情況,征詢具體意見,數易其稿,形成了決議草案并送出會議讨論。高崗在決議草案的形成過程中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見。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對東北工作的訓示精神,認真總結了近一年來創造根據地及抗擊國民黨軍隊進攻的經驗教訓,統一了思想,在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林彪、高崗、陳雲合影

7月7日,大會通過了陳雲起草(高崗等人修改)的《關于東北形勢及任務的決議》,即著名的《七七決議》。

《七七決議》首先正确地分析了國内和東北的形勢,特别是東北敵強我弱及我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之處,指出:“目前雙方雖尚在停戰狀态,但國民黨仍在積極準備再進攻,東北廣大地區的群衆工作和土地問題的解決尚在開始階段,我農村根據地尚不鞏固。我幹部中許多人不認識深入農村從事長期艱苦鬥争,以建立根據地的必要和重要性”。并強調“必須承認自己的弱點,克服這些弱點,方能達到目的”。 

《七七決議》在對形勢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明确了東北鬥争的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提出了黨在東北的目前任務是:“克服和戰問題上的混亂思想,準備以長期艱苦鬥争取得和平”,“無論目前或今後一個時期内,創造根據地是我們工作的第一位”。并再次針對一些幹部的思想認識不清問題進行警示:

“許多到達東北的幹部,對于長期戰争和艱苦工作沒有認識,沒有精神準備,不少人迷戀城市生活,缺乏下鄉的決心,缺乏群衆觀點,幹部中享樂腐化厭戰的情緒在增長着,這是黨内最危險的現象。幹部中這些不良傾向的來源,一方面由于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足,另一方面主要的由于不認識東北鬥争的形勢。目前應在幹部中反複說明東北鬥争形勢,使幹部認識東北鬥争的尖銳性和長期性,認識能否發動農民是東北鬥争成敗的關鍵,農民不起來,我們在東北有失敗的可能”。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陳雲與他起草的《七七決議》

《七七決議》還指出了建立東北根據地的有利條件及其前途:“我們在東北已占先機之利,黨上司了強大的軍隊,有幾萬外來和本地的幹部,廣大勞動人民尤迫切需要在政治上、經濟上翻身”。并說“隻要我們全東北的幹部認清東北的形勢,團結一緻,緊緊地與群衆在一起,兢兢業業,一步一步地向着奮鬥目标前進,一定可以改變敵強我弱的形勢,一定可以建立起鞏固不拔的陣地,粉碎反動派的進攻,使東北和全國一起走上和平民主的新階段”。

進而,“決議”号召黨員幹部們盡快投入到組織和發動群衆(農民)的工作中去:“走出城市,丢掉汽車,脫掉皮鞋,換上農民的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切可能下鄉的幹部要統統到農村中去”。

這次東北局擴大會議正确分析了所面臨的戰争形勢,實事求是地總結出東北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在和平與戰争、城市與鄉村、發動群衆、作戰原則與指導方針等諸多問題上統一了思想認識,把黨中央制定的《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方針(關于毛主席制定“此方針”的相關背景已在之前的文章中詳談過,在此不贅述)與東北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這就使《七七決議》成為指導東北全黨全軍行動的綱領性檔案。

<h1 class="pgc-h-arrow-right">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h1>

7月11日,《七七決議》得到中共中央的準許,從此成為指導東北黨政軍工作的綱領性檔案。同一天,《東北日報》根據東北局7月會議的決定,以《到農村去,到群衆中去》為題發表社論,号召東北全黨全軍進行深入動員,在各系統、各機關、各學校抽調大批幹部,動員各幹部學校一切能夠下鄉的學生,到農村去,到農民群衆中去,做發動群衆的工作。社論提出,隻有廣大農民發動起來,我們才能戰勝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東北局創辦的刊物——《群衆》

在決議精神指導下,為了配合《七七決議》的貫徹執行,更好地發動群衆,東北局還于7月13日創辦了第一份黨内刊物——《群衆》。東北局書記林彪親自為《群衆》撰寫了《發刊詞》。林彪的這個《發刊詞》比較有水準,深入淺出,他是這麼說的:

“出版黨内刊物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東北建黨建軍建設根據地的各種問題,而在這些問題中最中心的一個問題,就是發動群衆,是以把我們的刊物就叫做《群衆》”。

“放在我們東北全黨全軍面前的任務就是建立根據地,建立根據地的中心工作就是發動群衆。我們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我們黨在東北成功與失敗的問題。今天我們在東北還沒有根據地,還沒有家。如果我們不趕快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建立自己的家,我們就會站不住腳,就會有失敗的危險。建立根據地就好比是為自己造房子,如果我們沒有家,沒有房子,就好比是流浪者,漂來漂去的二流子,遇到狂風暴雨,就會無家可歸,無房子可住,就要被狂風吹掉,被暴雨淋死,遇到嚴寒冬天,就會凍死餓死。如果我們不趕快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建立自己的家,那麼不僅我們會無處可走,死無葬身之地,而且東北人民也就不能翻身,不能有他的地位”。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林彪

“全黨全軍應該警惕我們目前所處的情況,認識目前我們所處的環境,拿出一切毅力來,一心一意,埋頭苦幹,痛下決心,到群衆中去,務必在最短的期間内,建立我們自己的家,造成我們自己的房子,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到那時,我們就不怕任何狂風暴雨,我們就有力量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我們就一定能夠勝利”。

7月27日,時任東北局副書記(兼常委會秘書長)的高崗作為東北局代表來到佳木斯(中共合江省委所在地)傳達《七七決議》精神,并參加了當日的合江省委幹部會議。根據《七七決議》和幹部會議的決定,合江省委在會後從全省抽調了各級幹部1500人,組成12個工作團,以打擊地主惡霸和土地改革為抓手,下鄉組織和發動群衆。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高崗

可以說,《七七決議》的頒布掀起了東北全境幹部大下鄉、農村大規模土改的高潮,為我黨赢得東北人民群衆(特别是農民)的擁護、建設鞏固的根據地奠定了重要基礎。據8月29日東北局給中共中央的彙報,自《七七決議》實施後,“兩個月來東北各地先後共有一萬二千幹部下鄉。大部分縣區都組織了工作團,都突破了一個或幾個村屯,少數縣已經做到了大部分或普遍配置設定了”。而到了同年11月,東北解放區的土改已經将兩千零六萬畝土地分給了五百萬無地少地農民,初步實作了“耕者有其田”【僅僅過了四個月】。

随着《七七決議》精神的傳達和貫徹,東北局各級黨、政、軍機關中一切可能下鄉的幹部,都走出城市,深入農村,發動群衆,實行土改,建立人民武裝,清剿土匪,掀起了廣泛的土地改革和剿匪運動,形成了根據地建設的高潮。

按照東北局的分工,東北局副書記高崗于會後來到佳木斯傳達貫徹會議精神。7月27日,高崗在中共合江省委幹部會議上傳達了《七七決議》的主要精神。會議圍繞着《七七決議》和高崗的報告進行了深入的讨論,統一了思想。會後,合江省抽調了1500多名幹部,組成了12個工作團,深入基層,發動群衆,從反奸清算入手,打擊漢奸惡霸和大地主,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高崗人生的“高光時刻”(1945-1952)之坐鎮東北(四)高崗在東北局改組後肩負的重任,及新上司班子面臨的嚴峻形勢《七七決議》起草的背景及重大作用林彪、高崗貫徹落實《七七決議》精神,東北根據地建設卓有成效

當時東北土改打出的智語——實作耕者有其田

一場前所未有的土地大革命,在東北大地上如急風暴雨般迅猛地展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