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美國、印度、日本、澳洲四個國家組成的所謂“四國聯盟”仍然是一個停留在非常初級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聯盟在不斷地“拉扯”中仍然是朝着更加緊密,意義愈發實際的方向發展的。

比如說,整個馬拉巴爾軍演前後莫迪當局的立場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一開始是拒絕直接派兵參加軍演,理由是不希望過多挑釁中國,要回避四國聯盟的軍事同盟性質。

就像當時印方官員在公開場合的口徑一樣,對于四國聯盟的口徑就是“多邊合作架構”,對美國發出的希望印軍參加演習的邀約也隻是反複推托之後僅同意派出軍官代表團觀摩。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莫迪當局便一點點“倒向美國”,等到“馬拉巴爾-2021”軍演第一階段正式開始的時候,他們不僅派出了軍官代表團觀摩軍演并與美軍同行親切交流。

而且還從本土起飛了幾架P-8I反潛巡邏機飛越5000公裡距離抵達菲律賓海參加演習,而等到馬拉巴爾軍演後期的時候,幹脆印度海軍直接派兵參加演習了。

短短幾個月時間,莫迪當局對四國聯盟的态度就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從最開始對其軍事聯盟底色的閉口不談,到毫不避諱這一點,再到完全承認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系。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暫且不談,日益趨近于美國,印美軍事同盟已經給中國西北高原的國家安全構成了不小的威脅,以底線思維的角度看,中國甚至需要考慮未來可能的“雙線作戰”,也就是東邊一個美國、西邊一個印度。

美國方面,此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在通路印度的時候曾透露了未來美軍的一點動向:美國海軍将協調各戰區現有作戰機關的戰備執勤周期,在未來幾年内将60%的作戰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用來遏制中國。

印度方面,雖然說中印兩國在所有領域都有巨大差距,理論上講印度無論如何不可能觊觎中國,但現實情況并不是這麼簡單,因為西北方向是中國軍事部署的一個薄弱區域。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舉個例子,中印邊境上,中國的駐軍力量相比印度就非常少,數個邊防團的當面之敵,是印軍的數個集團軍,以及在中印邊境實控線200公裡距離内星羅棋布的數十個印軍機場。

印度空軍的戰鬥機起飛抵達前線隻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而中國在西北邊境的空防比較薄弱,整個高原地區的軍用機場用一根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高原地區的空軍基地在戰時能夠運作的戰機數量是較之印軍遠遠不如的。

西北空防很大程度上依賴位于成都的大型空軍基地,但這個基地距離中印邊境就比較遠了,到邊境東段的距離是1500公裡左右,而到中印邊境西段的距離則達到了2500公裡,這就意味着任何在該地區的空中行動都必須依賴加油機才能展開。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實話實說,以現在解放軍的加油機隊規模,不可能支援從成都一線空軍基地起飛的解放軍戰機直接投入到中印邊境西段的大規模作戰行動中去。

這就是目前中印邊境上的軍事态勢,雖然國家實力、軍隊裝備、技戰術水準方面印軍都絕對稱不上是解放軍的對手,但這一中國在國防建設中長期以來比較靠後的一個地區,在中印關系惡化的這段時間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個軟肋。

一些印度官員、軍人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現在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

這并不是毫無根據的,雖然從國家經濟、産業水準、工業産值等很多方面印度相比中國的差距可能比1962年更大,但僅僅是考慮中印邊境的軍事态勢,印度已經是局部占優了,畢竟這麼多年的投入不是白做的。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中印邊境并不是中國主要的軍事威脅方向,但印度是非常重視這個方向的,一直以來他們都把中國當做是自己最大的假想敵,1962年的慘敗對于印度而言仍然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

為了在可能的沖突中,在這片高原戰場上擊敗解放軍,印度發展建設了一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特化山地作戰部隊,總兵力超過六位數,已經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的陸軍總兵力。

中國的國家安全感主要還是來源于上一次大戰的經驗,以及巨大的國力差距給我們的安全感,但這并不是說在軍事上我們就完全高枕無憂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印度為中印一戰準備了這麼多年,總還是有那麼點東西了。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參考下曆史吧,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與美國同樣存在着巨大的實力差距,但拼盡全力放手一搏的日本,還是在珍珠港給美國帶去了驚喜,偷襲珍珠港至今對美國都是堪比911事件的國恥。

印度如果放手一搏的話,在邊境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更何況他們還是在美國的支援下,實際上對印軍事鬥争的難度确實是大大增加的時期,如果因為1962年那次自衛反擊戰的經驗就輕視印度,很可能會成為我們慘痛的曆史教訓。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現在還很落後,但未來可期。在我看來,長遠地看印度幾乎必然成為中國在地緣政治上最大的三個風險之一。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不要認為現在的印度弱小以後就一定弱小,如果說把時間回溯到1949年,當時絕對沒有人認為新生的中國能在一年多之後的北韓戰場上痛擊美軍,因為他們看到的隻是民國時代那個内憂外困的中國。

他們看到的隻是那個1944年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時候仍然被一場渝桂湘戰役給打穿的國軍。同樣的,把時間回溯到1970年,也不會有人認為中國将在短短50年之後成為美國最可怕的競争對手。

竟然完成了蘇聯都沒有完成的一些目标,建立起一支在技術水準上相比美軍都互有勝負的軍隊,因為他們看到的隻是那個幾乎被排除出國際經濟體系,獨立于美、蘇兩大陣營之外艱難地完成初步工業化的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未來也就最多擁有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現在我們當然事後當然會說:以中國的領土面積、人口總量等很多先天因素的支撐,這個國家隻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就能發展強大,就像我們去解釋為什麼1945年的時候弱小的中國就已經被美蘇承認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的原因一樣。

同樣的,我們看看現在的印度,與過去的中國是何其相似?他們也有着廣闊的領土,十幾億人口,印度是一個内政混亂不堪,人民蒙昧的國家,時至今日他們竟然還要依靠印度教來團結人民!印度缺的隻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機會。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機會,完成了國家現代化建構的印度同樣是一支不容輕視的力量,屆時其與中國的相對地緣位置,印度必然會對中國造成極其嚴重的威脅,就算暫時還不會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至少也會嚴重沖擊中國的中東戰略。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印關系本來就存在一些無法回避的沖突,比如說兩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相似的生态位,地緣政治上印度也将中國視為其整肅南亞世界的主要障礙。

因為這些原因,過去的幾十年裡兩國在邊境上發生過很多次摩擦、争端。

此前一段時間的中印第十三輪軍長級會談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而從這次會談的名字,“十三輪”,我們也應該知道,兩國的邊境糾紛由來已久,此前已經舉行過很多次相關會議。

現在美國整體上已經完全明确了“特朗普式”的對華政策,建制派出身的拜登總統用大半年時間證明了他們在對華政策上與特朗普沒有任何差別,美印兩國結成同盟,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現狀已經明确。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這也是美國重視印度這個盟友的原因,從實際行動來講,美國對“美印聯盟”的重視是堪比“美日同盟”的,因為這是美國開辟對華“第二戰場”的唯一一個機會。

無論日本、澳洲這些國家對美國多麼忠誠,他們都隻能是西太平洋海上對華封鎖線的棋子,現階段這兩個國家在軍事上對美國的幫助也相對有限,日本尚且作為一個軍事基地群對美國還是非常重要的支點,澳洲是真的沒什麼用場。

而美國想要發展的另一個同盟-越南,則是根本不可能與中國交惡的,上一次改革開放前夕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可以說徹底打斷了越南的脊梁骨。

現在的越南軍備廢弛,根本不可能與解放軍一戰,還不如印度,對于目前在軍事态勢上已經失去了很多優勢,對華軍事鬥争缺乏突破點的美國,他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的把中印邊境變成“戰場”。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而西線恰恰就是中國的弱點,東南沿海方向中國經營了幾十年時間的軍事部署體系,對海、防空各方面配置都已經非常健全,包括6個航空團共計150架轟-6與多種型号的反艦彈道飛彈,高超音速飛彈組成的海防體系。

以及數十個機場四位數水準的戰術戰鬥機運作能力,實話說相比起當面之敵而言是有不小優勢的,僅僅是確定海軍的軍艦能在中國近海活動就需要投入海量的戰略打擊力量。

癱瘓中國沿海500公裡範圍内絕大部分的軍用機場,這個目标對于現在的美軍來說,除非使用核武器否則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但西線就不一樣了,不僅僅是缺乏空軍基地,其實也缺乏陸軍大規模集結所需要的前進節點,根據2017與2020兩次中印邊境沖突期間解放軍跨戰區排程演習的經驗,以鐵路網、公路網、空運等所有手段為依托短時間内從中部地區調集上高原的作戰力量。

大抵就是一兩個集團軍的水準,真到了兩線開戰的時候因為絕大部分的航空兵将確定東南沿海的安全,西線可能将被迫需要陸軍在缺乏制空權與支援的情況下作戰。

基本上就是防守有餘但缺乏進攻能力的局面,當然了,這和邊境線附近幾個邊防團面對印軍及各集團軍的情況相比不算的什麼。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但仍然是一個壞消息,因為按理來說2021年技術水準和規模的中國空軍相比印軍應該是壓倒性的優勢,無論是技術水準還是機隊規模而言都是如此,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西線對印方向軍事鬥争準備不足。

這可能給未來埋下不小的隐患,因為如果說美印兩國軍事合作日益深入的話,未來印軍的作戰能力相比現在恐怕會有一個長足的提升,美國畢竟還是家大業大,有很多東西能拿出來給印度,而印度正好是什麼都缺就唯獨不缺人,這兩家一合計起來還是很讓人擔憂的。

中國能做的,除了在西北高原建設幾個大型的空軍基地作為區域軍事行動的有力支撐以外,在外交上也應該積極分化美印同盟,這并不是特别困難,因為他們之間也存在那麼一點根本性沖突。

東邊美台勾結,西邊印度挑釁,中國能同時打赢兩場"戰争"嗎?

當年尼赫魯總理曾就美印關系進行過評價,認為兩國關系的死結在于對印度洋的勢力劃分,印度将印度洋看作是自己的領海。

而美國作為海權國家不可能接受印度的海洋主張,這是他們之間的根本沖突,哪怕現在其實也在部分阻礙着美印軍事同盟的成型,這也是為什麼近段時間美國一直派出海軍的文職官員與印度同行談海上合作。

相比起考慮在戰場上拼命,在外交層面上防患于未然是更好的選擇,畢竟中國也是一個經濟極度依賴海外市場的國家,對戰争的消費能力非常薄弱,現在的國際環境下,就算真的戰場上打赢了,戰略上也不見得能讨到什麼好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