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歐麥爾·伊本·哈塔蔔(Umar ibn al-Khattab,586—644),阿拉伯哈裡發(634—644在位)。在第一任哈裡發(Khalifah,意為先知的繼承者,阿拉伯政教合一的領袖)阿布·伯克爾的培植下,其重要的盟友歐麥爾順利成為上司集團的二号人物。公元634年,阿布·伯克爾去世,歐麥爾實至名歸,當選為第二任哈裡發。

歐麥爾當選為哈裡發之後,随即發動了軍事與文化征服行動,這些行動消滅了具有1200多年曆史文明的波斯帝國(從薩珊王朝算起,也是一個有400多年曆史的帝國),叙利亞地區以及埃及這個“拜占庭的糧倉”被永久性劃入了哈裡發帝國版圖,拜占庭帝國在某種意義上也被打殘,後世史家認為:

這一系列阿拉伯曆史也是世界曆史上空前未有的征服行動,既改變了舊大陸1/3居民的信仰,也永久性地改變了中古時代諸文明的地理分布。

有人甚至将歐麥爾在人類曆史上的貢獻和地位與君士坦丁大帝、阿育王、秦始皇等相提并論,這且不展開。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歐麥爾劇照,卡達投入巨資拍攝的電視劇《歐麥爾·伊本·哈塔蔔》中的男一号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哈裡發帝國對外擴張地圖

然而,644年11月13日淩晨,正當歐麥爾和哈裡發帝國的擴張事業如日中天,前線捷報頻傳之時,歐麥爾正在清真寺帶領大家禮拜之時被一個刺客用刀刺殺,後經救治無效在祭天後身亡。歐麥爾雖然被刺身亡,但從歐麥爾開始的擴張事業并沒有随着他的死亡而停頓,其發展勢頭直到百年後的750年前後才告一段落。

這個刺客名叫艾布·魯艾魯艾(أبو لؤلؤة المجوسي),是一個波斯奴隸,但是所謂的艾布·魯艾魯艾隻是他變成奴隸後主人給起的名字,他的本名不是這個,而是Pīrūz Nahāvandī(پیروز نهاوندی),或許可以譯作皮逯斯·尼哈萬迪或者皮魯士·那霍範迪。

皮逯斯·尼哈萬迪是一個非阿拉伯人和異教徒,這一點是無疑的,歐麥爾在臨終前如此感歎:

所有的贊美都歸于安拉,他沒有讓我死于一個自稱是穆斯林的人的手中。

在一些阿拉伯方面的相關文獻中,皮逯斯·尼哈萬迪被認為是一個信仰基督教的波斯奴隸,但是,皮逯斯·尼哈萬迪有一個『馬朱西』(Majūs ,مجوس , مگوش )的稱号,意為『拜火者』,這表示了他是一個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مزدیسنا,亦譯做祆教、拜火教)的信徒。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瑣羅亞斯德教信奉的真神阿胡拉馬茲達

後一個說法可能更加準确一些。

因為皮逯斯·尼哈萬迪原先是薩珊波斯帝國(ساسانیان‎,Sassanid Empire,也稱波斯第二帝國)的一個将領,可能屬于卡林(Karen)家族。

話說卡林家族是波斯地位顯赫尊貴的名門望族,而當時薩珊王朝的主流宗教就是瑣羅亞斯德教。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薩珊波斯極盛時期版圖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薩珊波斯金币

據說安息(即帕提亞帝國,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國王阿爾沙維爾(Arshavir,通常被認為即曆史上與羅馬的安東尼發生過戰事的弗拉特斯四世Phraates IV)共有三子一女,分别為阿爾塔西斯(Artashes)、卡林(Karen)、蘇林(Suren)和柯西姆(Koshm),阿爾沙維爾死後諸子圍繞繼位問題發生争執,後達成協定,阿爾塔西斯繼承王位,但阿爾塔西斯家族若絕嗣,則王位将由卡林家族、蘇林家族和伊斯帕赫帕特家族(Aspahapet,王女柯西姆的丈夫任職軍隊統領Aspahapet,故有此稱)依次繼承,并且自此之後,這三大家族擁有“巴列維”的名号,也就是類似于安息王朝選帝侯的地位。雖然這個說法被《劍橋伊朗史》指出其中含有高度的傳說成分,從曆史的時序和确鑿的證據看未必屬實,但卡林家族出身的軍事将領,在薩珊波斯自然是地位尊崇的貴族,因而皮逯斯·尼哈萬迪在卡迪西耶或尼哈萬德(Nahavand,尼哈旺德、尼哈溫,從皮逯斯·尼哈萬迪的名字看這裡很可能是其老家或『郡望』)戰役被阿拉伯軍隊俘虜變成奴隸,其身份地位和尊嚴的落差可想而知,而在他看來,為阿拉伯世界開疆拓土的歐麥爾自然是窮兵黩武的國仇死敵。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公元5世紀時期的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和阿拉伯半島等周邊地區地圖

成為俘虜的皮逯斯·尼哈萬迪變成了阿拉伯将領、巴士拉總督穆吉拉·伊本·舒巴的奴隸,在擁有軍事技能之外,皮逯斯顯然是一個巧匠,據說,他曾經參與了豎軸風車的設計。

他的主人穆吉拉·伊本·舒巴對他比較重視和喜愛,他的奴隸名字艾布·魯艾魯艾,其意思是farher of pearl,勉強可以譯作『珍珠奴』,這也許說明了主人對自己的這一『财産』(奴隸是主人的财産)珍若拱璧,也許是類似『來祿』、『阿寶』這樣讨個吉利口彩的名字,這說不清楚,但是穆吉拉·伊本·舒巴允許或者經過歐麥爾的特許讓皮逯斯·尼哈萬迪住在自己麥地那的家中,充分說明了對這位奴隸的重視和喜愛。

但擁有再優越地位的奴隸也隻是奴隸,皮逯斯·尼哈萬迪并沒有準備一直順從下去。

回到644年11月13日淩晨,當歐麥爾剛剛開始帶領大家進行晨禱的時候,皮逯斯·尼哈萬迪把一把匕首藏在長袍裡,隐身在清真寺的一個角落裡。歐麥爾開始祈禱後不久,皮逯斯·尼哈萬迪向他撲過來,連刺六刀,幾天後事實證明其中的一刀緻命的。

最為誇張的是,在襲擊歐麥爾之後,皮逯斯·尼哈萬迪刺傷了更多的試圖制服他的人,一說他刺死了17個人,一說他刺殺了13位聖門弟子,其中7位遇難。

陶潛詩曰: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雖然本文标題将皮逯斯·尼哈萬迪比作哈裡發帝國的荊轲,可如果要論武功劍術,這哪裡是荊轲,分明是蕭峰大戰聚賢莊,令狐沖瞬間刺瞎十五個高手的眼睛。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波斯波利斯遺址,建于大流士一世時期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個都城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居魯士大帝陵,波斯始終以自己的文明和文化傲視阿拉伯人

在阿拉伯方面特别是遜尼派的許多曆史記載中,皮逯斯·尼哈萬迪要麼被當場擒獲,後處死;要麼從現場逃離,但是當被追兵逼入絕境時,自殺身亡。 可是在波斯方面特别是什葉派的說法中,皮逯斯·尼哈萬迪一擊而中,全身而退,從從容容地傳回了波斯老家。

皮逯斯·尼哈萬迪的陵墓坐落在今天的伊朗境内。陵墓以11世紀獨特的波斯卡茲米王朝建築風格建造,包括庭院、門廊和上面裝飾着綠松石彩瓦和彩繪的錐形穹頂。陵墓最初的建造日期無法考證,但至遲在14世紀後半葉,它就已經被完全修複,皮逯斯·尼哈萬迪的墳墓上也被安放了一塊新的墓碑——其格局形制和受崇敬的程度顯示,這就是一個拱北。

刺殺了哈裡發和7個聖門弟子,這個波斯刺客居然全身而退傳回老家

波斯風格魅力穹頂一例

遜尼派方面認為哈裡發歐麥爾是報喜進天堂的10個人(榮獲進天堂喜訊地十大聖門弟子)之一,不管艾布·魯艾魯艾是拜火教徒還是基督徒,都是異教徒,而且犯下了殺人罪,并且刺殺哈裡發也是出于仇恨或個人私怨。而反過來的是,什葉派或至少是其中的一些派系堅持認為皮逯斯·尼哈萬迪是什葉派穆斯林,是波斯的民族英雄。

2010年,伊斯蘭勞工陣線黨要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徹底炸毀這個陵園,伊朗當局并未做出相關的決定和回應。皮逯斯·尼哈萬迪陵墓的存在是橫亘在伊朗什葉派與阿拉伯遜尼派之間相向而行進行對話的一個重要障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