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麦尔·伊本·哈塔卜(Umar ibn al-Khattab,586—644),阿拉伯哈里发(634—644在位)。在第一任哈里发(Khalifah,意为先知的继承者,阿拉伯政教合一的领袖)阿布·伯克尔的培植下,其重要的盟友欧麦尔顺利成为领导集团的二号人物。公元634年,阿布·伯克尔去世,欧麦尔实至名归,当选为第二任哈里发。
欧麦尔当选为哈里发之后,随即发动了军事与文化征服行动,这些行动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历史文明的波斯帝国(从萨珊王朝算起,也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帝国),叙利亚地区以及埃及这个“拜占庭的粮仓”被永久性划入了哈里发帝国版图,拜占庭帝国在某种意义上也被打残,后世史家认为:
这一系列阿拉伯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征服行动,既改变了旧大陆1/3居民的信仰,也永久性地改变了中古时代诸文明的地理分布。
有人甚至将欧麦尔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与君士坦丁大帝、阿育王、秦始皇等相提并论,这且不展开。

欧麦尔剧照,卡塔尔投入巨资拍摄的电视剧《欧麦尔·伊本·哈塔卜》中的男一号
哈里发帝国对外扩张地图
然而,644年11月13日凌晨,正当欧麦尔和哈里发帝国的扩张事业如日中天,前线捷报频传之时,欧麦尔正在清真寺带领大家礼拜之时被一个刺客用刀刺杀,后经救治无效在祭天后身亡。欧麦尔虽然被刺身亡,但从欧麦尔开始的扩张事业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停顿,其发展势头直到百年后的750年前后才告一段落。
这个刺客名叫艾布·鲁艾鲁艾(أبو لؤلؤة المجوسي),是一个波斯奴隶,但是所谓的艾布·鲁艾鲁艾只是他变成奴隶后主人给起的名字,他的本名不是这个,而是Pīrūz Nahāvandī(پیروز نهاوندی),或许可以译作皮逯斯·尼哈万迪或者皮鲁士·那霍范迪。
皮逯斯·尼哈万迪是一个非阿拉伯人和异教徒,这一点是无疑的,欧麦尔在临终前如此感叹:
所有的赞美都归于安拉,他没有让我死于一个自称是穆斯林的人的手中。
在一些阿拉伯方面的相关文献中,皮逯斯·尼哈万迪被认为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波斯奴隶,但是,皮逯斯·尼哈万迪有一个『马朱西』(Majūs ,مجوس , مگوش )的称号,意为『拜火者』,这表示了他是一个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مزدیسنا,亦译做祆教、拜火教)的信徒。
琐罗亚斯德教信奉的真神阿胡拉马兹达
后一个说法可能更加准确一些。
因为皮逯斯·尼哈万迪原先是萨珊波斯帝国(ساسانیان,Sassanid Empire,也称波斯第二帝国)的一个将领,可能属于卡林(Karen)家族。
话说卡林家族是波斯地位显赫尊贵的名门望族,而当时萨珊王朝的主流宗教就是琐罗亚斯德教。
萨珊波斯极盛时期版图
萨珊波斯金币
据说安息(即帕提亚帝国,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国王阿尔沙维尔(Arshavir,通常被认为即历史上与罗马的安东尼发生过战事的弗拉特斯四世Phraates IV)共有三子一女,分别为阿尔塔西斯(Artashes)、卡林(Karen)、苏林(Suren)和柯西姆(Koshm),阿尔沙维尔死后诸子围绕继位问题发生争执,后达成协议,阿尔塔西斯继承王位,但阿尔塔西斯家族若绝嗣,则王位将由卡林家族、苏林家族和伊斯帕赫帕特家族(Aspahapet,王女柯西姆的丈夫任职军队统领Aspahapet,故有此称)依次继承,并且自此之后,这三大家族拥有“巴列维”的名号,也就是类似于安息王朝选帝侯的地位。虽然这个说法被《剑桥伊朗史》指出其中含有高度的传说成分,从历史的时序和确凿的证据看未必属实,但卡林家族出身的军事将领,在萨珊波斯自然是地位尊崇的贵族,因而皮逯斯·尼哈万迪在卡迪西耶或尼哈万德(Nahavand,尼哈旺德、尼哈温,从皮逯斯·尼哈万迪的名字看这里很可能是其老家或『郡望』)战役被阿拉伯军队俘虏变成奴隶,其身份地位和尊严的落差可想而知,而在他看来,为阿拉伯世界开疆拓土的欧麦尔自然是穷兵黩武的国仇死敌。
公元5世纪时期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和阿拉伯半岛等周边地区地图
成为俘虏的皮逯斯·尼哈万迪变成了阿拉伯将领、巴士拉总督穆吉拉·伊本·舒巴的奴隶,在拥有军事技能之外,皮逯斯显然是一个巧匠,据说,他曾经参与了竖轴风车的设计。
他的主人穆吉拉·伊本·舒巴对他比较重视和喜爱,他的奴隶名字艾布·鲁艾鲁艾,其意思是farher of pearl,勉强可以译作『珍珠奴』,这也许说明了主人对自己的这一『财产』(奴隶是主人的财产)珍若拱璧,也许是类似『来禄』、『阿宝』这样讨个吉利口彩的名字,这说不清楚,但是穆吉拉·伊本·舒巴允许或者经过欧麦尔的特许让皮逯斯·尼哈万迪住在自己麦地那的家中,充分说明了对这位奴隶的重视和喜爱。
但拥有再优越地位的奴隶也只是奴隶,皮逯斯·尼哈万迪并没有准备一直顺从下去。
回到644年11月13日凌晨,当欧麦尔刚刚开始带领大家进行晨祷的时候,皮逯斯·尼哈万迪把一把匕首藏在长袍里,隐身在清真寺的一个角落里。欧麦尔开始祈祷后不久,皮逯斯·尼哈万迪向他扑过来,连刺六刀,几天后事实证明其中的一刀致命的。
最为夸张的是,在袭击欧麦尔之后,皮逯斯·尼哈万迪刺伤了更多的试图制服他的人,一说他刺死了17个人,一说他刺杀了13位圣门弟子,其中7位遇难。
陶潜诗曰: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虽然本文标题将皮逯斯·尼哈万迪比作哈里发帝国的荆轲,可如果要论武功剑术,这哪里是荆轲,分明是萧峰大战聚贤庄,令狐冲瞬间刺瞎十五个高手的眼睛。
波斯波利斯遗址,建于大流士一世时期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
居鲁士大帝陵,波斯始终以自己的文明和文化傲视阿拉伯人
在阿拉伯方面特别是逊尼派的许多历史记载中,皮逯斯·尼哈万迪要么被当场擒获,后处死;要么从现场逃离,但是当被追兵逼入绝境时,自杀身亡。 可是在波斯方面特别是什叶派的说法中,皮逯斯·尼哈万迪一击而中,全身而退,从从容容地返回了波斯老家。
皮逯斯·尼哈万迪的陵墓坐落在今天的伊朗境内。陵墓以11世纪独特的波斯卡兹米王朝建筑风格建造,包括庭院、门廊和上面装饰着绿松石彩瓦和彩绘的锥形穹顶。陵墓最初的建造日期无法考证,但至迟在14世纪后半叶,它就已经被完全修复,皮逯斯·尼哈万迪的坟墓上也被安放了一块新的墓碑——其格局形制和受崇敬的程度显示,这就是一个拱北。
波斯风格魅力穹顶一例
逊尼派方面认为哈里发欧麦尔是报喜进天堂的10个人(荣获进天堂喜讯地十大圣门弟子)之一,不管艾布·鲁艾鲁艾是拜火教徒还是基督徒,都是异教徒,而且犯下了杀人罪,并且刺杀哈里发也是出于仇恨或个人私怨。而反过来的是,什叶派或至少是其中的一些派系坚持认为皮逯斯·尼哈万迪是什叶派穆斯林,是波斯的民族英雄。
2010年,伊斯兰工人阵线党要求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彻底炸毁这个陵园,伊朗当局并未做出相关的决定和回应。皮逯斯·尼哈万迪陵墓的存在是横亘在伊朗什叶派与阿拉伯逊尼派之间相向而行进行对话的一个重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