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疆2種本土保護魚類人工搶救育取得突破

作者:烏魯木齊晚報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新聞(記者蔣斌偉)經過科技調研,目前,新疆伊利河流域發現重唇魚、新疆裸重唇魚2種本土保護魚人工救援養殖工作取得突破,受精卵26萬枚,預計今年的增殖釋放任務超過尾部20萬尾, 成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号檔案,加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工作的生動實踐。

  5月11日,記者向自治區水産科學研究所進階工程師牛建功獲悉,該研究所與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吉林泰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完成了伊利河流域兩種土特養魚的人工搶救和養殖,新疆裸唇魚, 并獲得了26萬枚受精卵,預計在今年的增殖和釋放任務中将超過20萬尾。同時,子代後備親魚人工養殖實驗成功。這标志着在人工搶救伊利河流域本土魚類實作全人工搶救和養殖技術的突破,以及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人工搶救和保護。

  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吉林泰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魚類增殖站,是新疆首個在魚類人工養殖技術成果的基礎上設計建造的仿生态魚類增殖放生站,年産量超過50萬尾。

  斑點重唇魚屬于鯉魚裂腹魚雅科重唇魚屬,2021年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又名黃瓜魚,當地名高山魚、花棍魚,分布在北疆地區伊犁河水系的貢納斯河等水域、南疆塔裡木河水系和天河等上遊支流水域, 是分布最廣的蛙魚自治區的丫魚,可達4200米。

  新疆裸重唇魚屬于鯉魚裂腹魚爹魚噗噗屬, 2019 年列入自治區 I 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又名裸黃瓜魚,當地名無鱗魚、小白帶魚,為自治區分布最廣的魚雅科魚,分布在烏魯木齊河、土屯河等海域。

  牛建功表示,新疆水産科學研究院緻力于保護新疆裸唇魚研究20多年,一直對新疆裸唇魚資源分布情況、魚齡增長情況進行摸清,2009年突破人工養殖技術對魚類的研究,自2010年在貢納斯河, 德州河等連續9年開展100多萬尾的增殖和放生活動,對新疆裂腹魚類的保護和利用起到了示範作用。

  目前,新疆光重唇魚相關研究技術應用相關專利5項,發表科研學術論文10餘篇,2012年成功開展科技成果鑒定,2014年相關技術成果将延伸至伊利河流域建設局等企事業機關,産生一定的社會和環境生态效益, 當地本土特色魚類保護工作突出,2016年成果被農業部水利科技攻關技術三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