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内,小部分連接配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為建新安江水電站攔蓄新安江上遊而成的人工湖。

千島湖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10餘千米;最深處達100餘米,平均水深30.44米,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千米,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米。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據統計千島湖内共有114種魚類,其中外來魚類9種,在這9種魚類當中,有一種巨型掠食性魚類,它就是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那麼面對狗魚的入侵,千島湖本土魚類能夠守住陣地?

1、狗魚

狗魚,是鲑形目狗魚科狗魚屬的淡水魚,世界上狗魚的種類有帶紋狗魚、白斑狗魚、北美狗魚、暗色狗魚、黑斑狗魚、網紋狗魚、蟲紋狗魚。

大陸有兩種狗魚分别是白斑狗魚和黑斑狗魚,白斑狗魚分布于亞洲、歐洲及北美高寒河流,中國僅分布于額爾齊斯河幹流及其支流。

黑斑狗魚分布在黑斑狗魚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烏蘇裡江、嫩江、松花江、綏芬河等水系,湖泊和水庫中均有分布,也見于鏡泊湖和五大連池。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從白斑狗魚和黑斑狗魚的分布情況不難看出,它們主要在北方生存,屬于冷水魚類,但是它并不怕熱,适應水溫範圍為0~30℃,在35℃水溫情況下仍可以生存,最佳攝食溫度為16~26℃。

狗魚的這種适應能力讓它幾乎有能力全國分布,而在千島湖中出現的狗魚為白斑狗魚。白斑狗魚屬于巨型魚類,成年雄性體長最大可達100厘米,雌性可長達150厘米,在天然水體中,一些大的個體體重可達35千克。

但這并不是白斑狗魚的最大記錄,通過查詢得知,在俄羅斯水域内,由于捕撈量比較小,巨型狗魚的體長超過1.5米,體重超過50公斤,妥妥的巨型淡水魚類。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狗魚具體是怎麼進入千島湖的,尚不清楚,也查詢不到資料,有可能是網箱養殖逃逸,因為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千島湖内網箱養殖橫行,養殖很多外來魚類。

比如:羅非魚、太陽魚、斑點叉尾鮰等,這些魚類如今在千島湖已經定居,都屬于入侵魚類,狗魚應該也是在這段時間内進入千島湖庫區,進而生存了下來。

白斑狗魚2-3齡性成熟,每年4月開始繁殖,繁殖期較短,延續1個月左右;懷卵量為每公斤體重2萬-7萬粒,孵化期約8-15天,從孵出到各鳍形成需21天。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2、狗魚的危害

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态,并對本地生态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那麼狗魚在千島湖内生存對于當地魚類有什麼危害?主要是狗魚的食性。

白斑狗魚為巨型掠食性魚類,這種魚類耐低溫,不僅能在高緯度的冷水内生存,還能在低溫度深水區生長,具有強大的适應性和極強的攻擊性。

剛孵化的狗魚幼苗,性情溫順,常成群生活,主要攝食輪蟲、小型枝角類和桡足類等浮遊生物為食。當體長至5-7厘米後即捕食其他魚類,成魚單獨栖息。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白斑狗魚有階段性殘食的特點,8厘米以上,互相防禦能力增強,互相殘食現象逐漸緩解,到15厘米以後,自相殘食現象基本得到控制,但成魚階段餌料魚缺乏時,仍會出現。

即使成魚後,當餌料不足時還是會自相殘殺,成魚可以吞食占體重10-20%的白斑狗魚小魚。成魚的主要食物為其它魚類,蛙類、田鼠、水鳥、野鴨等等。

狗魚由于耐低溫,在冬季也不停止進食,進食高峰期為每年的4月份,這是狗魚的繁殖季節,繁殖期的狗魚十分貪食。當雌魚産卵後,雄魚都不敢随意靠近,因為一般雄魚體形相對于雌魚來說比較小,有被吞食的風險,可見狗魚的兇殘。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在額爾齊斯河的下遊鄂畢河内,釣魚人釣獲的狗魚胃内什麼都有,蛇、水鳥很常見,因為蛇和水鳥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捕獲。

狗魚的食量非常大,在食物充足的時候邊吃邊拉,每天幾乎能吃掉和自己體重相等的食物,在它生活的水域内,狗魚是頂級捕食者沒有天敵。

但是如今狗魚在新疆的額爾齊斯河流域、博斯騰湖流域等等,因為捕撈量太大,繁殖和生長速度根本跟不上捕撈速度,再加上這種魚類屬于高檔食用魚,其天然資源已十分有限。白斑在大陸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狗魚的危害主要有兩點,一是它并非千島湖内的原生魚類,它進入千島湖後,對于本地魚類造成沖擊;二是沒有天敵,缺乏天敵讓它們無序繁殖生長。

3、本土魚類能否守住陣地?

那麼面對狗魚的入侵,那麼本土魚類能否守住陣地?我覺得“能”,原因很簡單,狗魚并非沒有缺點,并且它的缺點是緻命的。

缺點一:狗魚沒有護卵的行為,魚類想要快速增加種群,要麼是繁殖速度快,要麼是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就是産卵量大,比如:鲫魚、太陽魚等等,能夠在短時間快速增加種群。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成活率高就是孵化後的幼魚死亡率低,比如:羅非魚、黑魚等。羅非魚産卵後,它會把魚卵吞入口腔内,在口腔内孵化,孵化後帶着幼魚生長一段時間,幼魚能夠獨立生存後,成魚才會離開。

黑魚産卵後夫妻雙方共同守護幼崽的孵化,孵化後的幼崽在黑魚父母的陪伴下,有自主生存能力後,黑魚夫妻才會離開。

而狗魚不僅沒有護卵行為,并且産卵後的雌性狗魚由于饑餓,還會吞食一部分魚卵,你說這咋能快速繁殖?并且狗魚的魚卵孵化速度太慢了!在水溫5-11℃的溫度下,受精卵曆時185小時左右發育後孵出。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185小時,差不多8天的時間,這個時間太長了!魚卵沒有成魚看護,在水底這麼長時間,肯定被其它魚類發現,其它魚類肯定會大量吞食狗魚的魚卵。

是以說繁殖速度慢是狗魚的缺點,雖然狗魚成年後有龐大的身軀,并且鋒利的牙齒,兇殘的本性,但是它這種繁殖方式注定它在水域内很難稱霸!

缺點二:太過于兇殘,孵化後的狗魚幼魚叢集活動,成魚分散覓食,行動迅速靈活,常活動于水草叢中。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孵化後的狗魚幼崽就有優勝劣汰的過程,一些活動能力差的幼魚,或者瘦弱的幼魚,或者受傷的幼魚,都是其它幼魚的食物。

不僅如此,在幼魚生長到5公分左右的時候,食性大變,以其它魚類蝦類為食,在食物不足的時候自相殘殺更嚴重,因為雖然是同一批孵化的幼魚,但是個體大小差異巨大,小個體的黑魚幼崽成活率極低,很容易被同類吞食。

這個過程持續到體長8公分左右的時候停止,隻是停止并不是說不會自相殘殺,如果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還是會再次自相殘殺。體長8公分以上,互相防禦能力增強,殘食現象逐漸緩解,到15公分以後,自相殘食現象基本得到控制,但成魚階段餌料魚缺乏時,仍會出現。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也就是說狗魚成年後,如果食物不足,還是會自相殘殺,狗魚的這種生存方式,雖然優勝劣汰,但是太過于殘酷,造成其種群增長速度緩慢,即使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它們的種群增加也比較慢。

因為狗魚性成熟比較晚,白斑狗魚初始性成熟年齡為2-3齡,雄性為2齡,雌性為3齡,初始性成熟個體體重集中在1公斤左右。

2-3年才能達到性成熟開始産卵,成熟的時間比較長,雖然産卵量并不少,但是魚卵損耗過大,幼魚成活率比較低,造成狗魚想在千島湖内稱霸很難。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通過這兩個方面,你覺得本土魚類能守住陣地嗎?我覺得沒問題,因為狗魚的兇殘把自己“作死了”。原因很簡單,狗魚産卵後,很多本地魚類肯定會吞食魚卵,因為沒有成魚守護,即使鲫魚都能吞食它的魚卵。

并且狗魚生長過程中死亡率太大了,幼魚就開始自相殘殺,成魚後食物缺少的時候,還是會互相吞食,造成它們的種群增長很慢。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千島湖内魚類衆多,不僅僅是大型魚類,小型魚類才是主流,這些魚類都是狗魚随意索取的“狗糧”,如果食物足夠充足,那麼狗魚自相殘殺的局面就會大大縮小,并且繁殖速度和成活率也就加快了。

号稱“水中惡狗”的狗魚,入侵千島湖水庫,本土魚類的噩夢來了?

最後:大陸規定入侵魚類的标準是,本地沒有的原生魚類,都屬于入侵魚類。雖說狗魚是大陸的魚類,但它并不是千島湖水域内的原生魚類,是以也屬于入侵魚類。

如果狗魚沒有那麼兇殘,産卵後有護卵的行為,魚卵孵化後,守護幼崽,在幼魚能夠自主覓食活動後再離開,那麼我覺得狗魚不僅能稱霸千島湖水域,在北方很多水域内,狗魚的種群都不會少。那麼在千島湖這種食物充足的情況下,你覺得狗魚能否快速繁殖,進而快速增加種群?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