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滅絕生命中最迷人的生物群系之一。世界各地無數科學家正在尋找它們,試圖"破譯"古老的密碼。
記者:一個骷髅頭,一根脊椎,深埋在地下數億年,科學家在再次看到太陽時,是如何讓這些"沉默的石頭"說話的呢?帶着這種好奇心,我去了一個地方。在這裡,我看到了像這樣的恐龍化石,以及數億年前我們居住的土地的滑稽景象。中國科學家如何通過對這些石頭的研究來建立巨大的史前資訊?

記者:這是第一隻被中國人自己出土、研究和騎乘的恐龍——徐的陸鳳龍。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食植物恐龍的發現開啟了對中國恐龍的研究。另一方面,陸豐成為中國恐龍的家園。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于海魯:恐龍發現之前,從全球角度來看,白垩紀和侏羅紀的中後期較多。是以侏羅紀早期在世界上是罕見的,是以此時在祿豐發現的這種恐龍,對全世界古代脊椎動物的發現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陸鳳龍的發現是在戰争年代做出的。電影《不問西東》就有這樣一幕:在日本飛機轟炸下,西南大學的師生躲在山洞裡上古生物學課。老教授的原型是楊忠健,他是陸鳳龍的發現者,也是中國恐龍化石研究的創始人。而這個恐龍模型在教室裡,就是陸鳳龍。正是在如此艱難的時期,中國科學家開始了對史前生物恐龍的80年探索。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四川盆地和新疆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進而開辟了中國恐龍研究的兩個寶庫。在此期間,中國科學家命名了35種恐龍,超過了過去40年的總和。恐龍留下了一個缺口,在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下,一點點被填補了。
記者:這是一隻被困在岩石裡的恐龍。經過數億年的沉澱,化石不僅保留了其骨骼完好無損,還留下了羽毛的痕迹,為學術界數百年來争論鳥類與恐龍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證據。它被命名為千年中國鳥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于海魯:羽毛的起源和進化也涉及飛行的起源和進化,而這些問題的一系列問題已經被這些新發現的标本所解釋,可以說是恐龍領域最熱門的國際研究, 可以說是最富有成效的領域。
自1996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在遼西、河北和内蒙古東南部發現了大量儲存完好的有羽毛恐龍和古鳥化石,将中國推向了古生物學研究的前沿。中國的恐龍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自2000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已經命名了多達190種恐龍。化石留下的古老秘密正越來越多地被"破譯"。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于海魯:過去是未來的關鍵。恐龍隻是一扇通往前世的窗戶,但通過恐龍,我們可以跨越這些學科,真正讓我們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尤其是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來源:中央電視台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