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鎮上"無貧困快車"走向小康
甘肅日報網7月27日,據張偉日報高泰報道,高台縣羅鎮繼續努力培育有錢人,增加産業收入,全面實施"一家一政"精準幫扶計劃,貧困人口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該鎮依靠當地集團不斷探索企業推進脫貧攻堅之路,在自身發展區域大力開展"企業驅動、脫貧"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幫助貧困人口增收緻富。以"企業、基地、貧困戶"的形式,吸收當地貧困戶入廠從事特殊産業養殖、牛羊養殖,繼續擴大當地農牧業發展。羅鎮委、政府積極組織村幹部進戶調查,針對貧困戶的勞動狀況,動員有能力的貧困戶積極參與該項目。企業傳授貧困戶種植、育種等技術,提供學習和發展平台,積極推廣農牧業秩序模式,優先保障貧困戶收入,推動脫貧攻堅鬥争從"輸血"向"産血"轉變。今年以來,已就業134名當地農民工,同比增長72.6萬元。
近年來,按照"農耕、畜牧、荒漠造林、糞肥回田"的循環發展理念,集團以高效有機肥耕作有機作物,初步形成了以育種為核心的沙漠農牧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輻射極大帶動了周邊畜牧業和勞動經濟的發展。公司自成立以來,在羅鎮已完成投資7000多萬元,建設高标準養殖區1個,占地面積70畝,建成單面羊舍16座,雙柱羊舍5座。建設兩個青貯酒窖2000立方米,可青貯玉米稭稈2000噸,年儲存幹草1500噸。年養羊規模達到6000多隻,2018年出3200隻,實作養殖收入200多萬元,2019年養殖薩福克、陶塞特、波德迪、杜博等新品種綿羊,肉羊3500隻。同時,大力發展節水滴灌種植業,2018-2019年種植俊君、氡、草等特色飼料、經濟作物7000餘畝。2020年,企業計劃投資建立現代化千牛養殖場和在羅鎮建設十萬豬産業育種園,進一步提升"造血"能力,通過行業扶貧,讓貧困戶上"扶貧快車",為當地水産養殖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為了更好地鞏固全縣脫貧攻堅成果,集團繼續對當地扶貧行業和貧困人口給予關心和關懷,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截至目前,集團已投資羅鎮公路建設36.8公裡,埋地管道38公裡,電路20公裡,抗沙林帶28公裡。聯合市委和政府定期走訪貧困戶,詳細了解貧困戶的健康狀況、經濟來源、家庭基本情況和生産生活條件,在聽取貧困戶的困難問題和要求後,鼓勵貧困戶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攻堅克難,發展産業,增加收入,實作脫貧緻富的目标。到2019年底,羅鎮所有貧困戶都脫貧了,摘下"窮人帽"的貧困戶乘坐"扶貧特快列車"去小康。(趙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