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作者:學曆史的理工教授

羅丹(1840年-1917年),法國雕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銅時代》《加萊義民》《巴爾紮克》等。其最有名的作品可以說非《思想者》莫屬。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羅丹

這個《思想者》是誰?背後有什麼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全景與個體</h1>

《思想者》雕塑僅僅是宏大場景雕塑的一部分。整個雕塑的名稱是《地獄之門》,來自于但丁《神曲》的“地獄篇”。

可惜的是羅丹從1880年開始窮盡其後半生的37年都未能整個完成。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地獄之門

《思想者》最初是為《地獄之門》一件龐大的雕塑構圖所作的小稿。《思想者》居于《地獄之門》的中心位置。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思想者

在《地獄篇》裡,并沒有關于"思想者"的描寫。

看整個雕塑群,思想者周圍都是在地獄中受難的芸芸衆生,他獨立與這些人物之外,好像是在俯瞰芸芸衆生。

有人認為他是地獄裡的罪行裁判者形象顯然是不對的。

因為,在最初,羅丹給它命名為《詩人》,象征着詩人對于"人間地獄"中種種罪惡的思考。

<h1 class="pgc-h-arrow-right">是哪個詩人?</h1>

問題來了,這個“詩人”是指誰呢?

大多數人認為是但丁。畢竟《神曲》是他寫的。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但丁

但丁(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紀末意大利詩人,歐洲文藝複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而聞名。

但丁是以第一人稱寫的《神曲》,“地獄篇”是第一部分。

開篇:

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經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在一番慌亂的摸索中,

一個人影兒出現在眼前,他似乎由于長久沉默而聲音沙啞。

經過對話,知道這個人是一位古羅馬的詩人維吉爾(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他的《艾涅阿斯紀》是一部西方文化史上最有影響的史詩之一,他在西方思想和藝術領域的影響堪與荷馬比肩:

我面帶羞澀的神情回答說,“但願我長久學習和懷着深愛研尋你的詩卷能使我博得你的同情和援助。

你是我的老師,我的權威作家,隻是從你那裡我才學來了使我成名的優美風格。

你看那隻逼得我轉身後退的野獸,幫助我逃脫它吧,著名的聖哲,因為它吓得我膽戰心驚。”

然後維吉爾給他指點了通往地獄的路:

于是,他動身前行,我在後面跟着他。

“由我進入愁苦之城,

由我進入永劫之苦,

由我進入萬劫不複的人群中。

正義推動了崇高的造物主,

神聖的力量、最高的智慧、本原的愛創造了我。

在我以前未有造物,

除了永久存在的以外,

而我也将永世長存。

進來的人們,你們必須把一切希望抛開!”

我瞥見一座門的門楣上寫着這段文字,顔色黯淡陰森;是以我說:“老師,我覺得這些話的含義很可怕。”

他像老練的人似的對我說:“這裡必須丢掉一切疑懼,這裡必須清除一切畏怯。我們已經來到我對你說過的地方,”

之後但丁在地獄之門看到了衆生受苦的樣子。

這就是雕塑《地獄之門》和《思想者》的背景資料。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維吉爾

由此看到了第二個詩人-維吉爾,顯然但丁是初入地獄驚慌失措的過客,他是很難有時間坐下來思考的。

反而維吉爾是地獄的老成員了,熟門熟路但是又出不去,有時間坐下來思考。

但是請不要急,還有第三位詩人等着出場。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莎士比亞。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1564年-1616年),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

其代表作《哈姆雷特》中有一段對白,是上面《地獄之門》面對衆生痛苦,徘徊于生死之間的最好诠釋:

“活着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

在思想上受苦是否更高尚。

兇殘的命運之箭。

或是拿起武器對抗紛争的海洋。

通過反對結束他們。

再也沒有了。

睡一覺說我們結束了。

心痛,千種自然的震撼。”

可記得當年某位自作聰明導演,制作了一部電視劇原封不動照搬,号稱最接近原著的《射雕英雄傳》。

令金庸老先生傷心不已,以後再也不能給這種沒有想象力的人版權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細節欣賞</h1>

看看《思想者》的細節,臉部,全身蜷縮是一種非自然的狀态,自然地托腮不應該是這樣的麼?左手放左腿,右手放右腿。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思想者的托腮右手放左腿,好别扭呀。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前額和眉弓極度的向外凸出,雙眼又極度的凹陷,隐沒在暗影之中,增強了苦悶沉思的表情。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思想者,局部

小腿肌鍵的伸張與收縮,極力彎曲緊扣地面而保持穩定的腳趾,有力地傳達了這種痛苦的情感。

羅丹《思想者》與但丁《神曲》: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全景與個體是哪個詩人?細節欣賞後世影響

雕塑家恰恰是要通過這種别扭來反映思想者一方面因為看到悲慘的事而恐懼縮成一團,另一方面對如此沉重的問題的思考使之忘卻了身體的别扭。

後來,這尊雕塑從《地獄之門》中獨立了出來,參加一次展出,羅丹重新給它命名為《思想者-詩人》。就這樣,《思想者》這個名字很快傳開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後世影響</h1>

有一些說法是羅丹賦予這形象以新的内容,把他雕刻成嚴肅和深沉思索問題的勞動者(因為有肌肉感,貴族是沒有肌肉的)。

《思想者》在20世紀初,人們把它作為一種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

這時候,這個作品已經超脫出了簡單看外觀美醜的範疇,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

在1905年,列甯囑咐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的兩名代表從倫敦路過巴黎回國時,"務必要看一看羅丹的《思想者》"。

列甯希望俄國的無産階級戰士從這件雕塑作品中吸取勇氣和力量。

每個看這幅作品的人都會想:他在思考什麼呢?

從大的問題諸如:

活着還是死去?

屈服還是鬥争?

保守還是創新,甚至是革命?

到小的問題:

辭職還是留下?

結婚還是單身?

買入還是賣出(股票)?

有形的作品上升到了無形的高度。這就是它吸引人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