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作者:学历史的理工教授

罗丹(1840年-1917年),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其最有名的作品可以说非《思想者》莫属。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罗丹

这个《思想者》是谁?背后有什么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全景与个体</h1>

《思想者》雕塑仅仅是宏大场景雕塑的一部分。整个雕塑的名称是《地狱之门》,来自于但丁《神曲》的“地狱篇”。

可惜的是罗丹从1880年开始穷尽其后半生的37年都未能整个完成。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地狱之门

《思想者》最初是为《地狱之门》一件庞大的雕塑构图所作的小稿。《思想者》居于《地狱之门》的中心位置。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思想者

在《地狱篇》里,并没有关于"思想者"的描写。

看整个雕塑群,思想者周围都是在地狱中受难的芸芸众生,他独立与这些人物之外,好像是在俯瞰芸芸众生。

有人认为他是地狱里的罪行裁判者形象显然是不对的。

因为,在最初,罗丹给它命名为《诗人》,象征着诗人对于"人间地狱"中种种罪恶的思考。

<h1 class="pgc-h-arrow-right">是哪个诗人?</h1>

问题来了,这个“诗人”是指谁呢?

大多数人认为是但丁。毕竟《神曲》是他写的。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但丁

但丁(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而闻名。

但丁是以第一人称写的《神曲》,“地狱篇”是第一部分。

开篇:

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在一番慌乱的摸索中,

一个人影儿出现在眼前,他似乎由于长久沉默而声音沙哑。

经过对话,知道这个人是一位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他的《艾涅阿斯纪》是一部西方文化史上最有影响的史诗之一,他在西方思想和艺术领域的影响堪与荷马比肩:

我面带羞涩的神情回答说,“但愿我长久学习和怀着深爱研寻你的诗卷能使我博得你的同情和援助。

你是我的老师,我的权威作家,只是从你那里我才学来了使我成名的优美风格。

你看那只逼得我转身后退的野兽,帮助我逃脱它吧,著名的圣哲,因为它吓得我胆战心惊。”

然后维吉尔给他指点了通往地狱的路:

于是,他动身前行,我在后面跟着他。

“由我进入愁苦之城,

由我进入永劫之苦,

由我进入万劫不复的人群中。

正义推动了崇高的造物主,

神圣的力量、最高的智慧、本原的爱创造了我。

在我以前未有造物,

除了永久存在的以外,

而我也将永世长存。

进来的人们,你们必须把一切希望抛开!”

我瞥见一座门的门楣上写着这段文字,颜色黯淡阴森;因此我说:“老师,我觉得这些话的含义很可怕。”

他像老练的人似的对我说:“这里必须丢掉一切疑惧,这里必须清除一切畏怯。我们已经来到我对你说过的地方,”

之后但丁在地狱之门看到了众生受苦的样子。

这就是雕塑《地狱之门》和《思想者》的背景资料。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维吉尔

由此看到了第二个诗人-维吉尔,显然但丁是初入地狱惊慌失措的过客,他是很难有时间坐下来思考的。

反而维吉尔是地狱的老成员了,熟门熟路但是又出不去,有时间坐下来思考。

但是请不要急,还有第三位诗人等着出场。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莎士比亚。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

其代表作《哈姆雷特》中有一段对白,是上面《地狱之门》面对众生痛苦,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最好诠释: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

在思想上受苦是否更高尚。

凶残的命运之箭。

或是拿起武器对抗纷争的海洋。

通过反对结束他们。

再也没有了。

睡一觉说我们结束了。

心痛,千种自然的震撼。”

可记得当年某位自作聪明导演,制作了一部电视剧原封不动照搬,号称最接近原著的《射雕英雄传》。

令金庸老先生伤心不已,以后再也不能给这种没有想象力的人版权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细节欣赏</h1>

看看《思想者》的细节,脸部,全身蜷缩是一种非自然的状态,自然地托腮不应该是这样的么?左手放左腿,右手放右腿。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思想者的托腮右手放左腿,好别扭呀。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前额和眉弓极度的向外凸出,双眼又极度的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增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思想者,局部

小腿肌键的伸张与收缩,极力弯曲紧扣地面而保持稳定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

罗丹《思想者》与但丁《神曲》: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全景与个体是哪个诗人?细节欣赏后世影响

雕塑家恰恰是要通过这种别扭来反映思想者一方面因为看到悲惨的事而恐惧缩成一团,另一方面对如此沉重的问题的思考使之忘却了身体的别扭。

后来,这尊雕塑从《地狱之门》中独立了出来,参加一次展出,罗丹重新给它命名为《思想者-诗人》。就这样,《思想者》这个名字很快传开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后世影响</h1>

有一些说法是罗丹赋予这形象以新的内容,把他雕刻成严肃和深沉思索问题的劳动者(因为有肌肉感,贵族是没有肌肉的)。

《思想者》在20世纪初,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

这时候,这个作品已经超脱出了简单看外观美丑的范畴,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

在1905年,列宁嘱咐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两名代表从伦敦路过巴黎回国时,"务必要看一看罗丹的《思想者》"。

列宁希望俄国的无产阶级战士从这件雕塑作品中吸取勇气和力量。

每个看这幅作品的人都会想:他在思考什么呢?

从大的问题诸如:

活着还是死去?

屈服还是斗争?

保守还是创新,甚至是革命?

到小的问题:

辞职还是留下?

结婚还是单身?

买入还是卖出(股票)?

有形的作品上升到了无形的高度。这就是它吸引人地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