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歲暮到家》是清朝才子蔣士铨感懷母愛的詩,一句“低回愧人子,不敢歎風塵”戳中過無數遊子的心。這期經典詠流傳黃品源唱響這首詩,也勾起了撒貝甯一段回憶,大學時,撒貝甯忘記和母親的約定愧疚大哭。對每個孩子來說,母親或許是生命中最偉大的英雄。

視訊加載中...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聽完這首歌頓時淚目

有親人的地方就是家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歲暮到家

清·蔣士铨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歎風塵。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報喜不報憂

是遊子共同的默契

每當面對母親充滿關切的詢問:

“在外面是不是過得很辛苦?”

本就無法陪伴家人的子女

心中更是愧疚不已

不忍向母親訴說羁旅漂泊的風塵 

其實,這樣動人的親情

早已在兩百多年前

被一名遊子寫進了詩裡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乾嘉時期

有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

少與汪轫、楊垕、趙由儀

并稱“江西四才子”

詩與袁枚、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

戲曲亦為清代大家

他就是著名文學家、戲曲家蔣士铨 

而他的這番成就

離不開生命中一位特别的老師——

母親的教育和熏陶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蔣士铨早年家境貧寒

但無論日子過得多麼清苦

母親仍不忘嚴格教導兒子

輔導兒子成才

在他4歲時,母親“斷竹為字”

待他記住一個字後又打散

隔日再讓兒子用竹枝排成所學過的字

直到他熟記為止

 冬天寒冷,母親就坐在床上

擁着被子教兒子讀書

夜裡紡織,母親把書本放在膝下

讓蔣士铨坐在一旁誦讀

甚至會搖醒昏昏欲睡的他

督促他繼續學習

母親教子得法,課督甚嚴

酷暑嚴寒,孜孜不倦

蔣士铨九歲時就熟讀很多詩文

十多歲時,母親就讓他跟着父親“行萬裡路”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成年之後,蔣士铨在外遊曆,詩名漸著

然而,他心中始終挂念着家裡的親人

1746年,蔣士铨在年終前夕趕回家中

看見母親為他縫制的寒衣針腳細密

家書墨痕尚新

一針一線,一字一句

都凝聚着濃濃深情

久别重逢之際

母親的臉上難掩喜悅之情

然而她細細端詳之下

總覺得孩子有些消瘦憔悴

連忙詢問起在外的艱辛

感懷母親對自己的關心

蔣士铨寫下了詩作《歲暮到家》

全詩語言淺顯樸素

卻感人至深、飽含真情

尤其是這句

“低回愧人子,不敢歎風塵”

更是道出了無數遊子的心聲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如今,經典傳唱人黃品源

登上《經典詠流傳》——緻敬經典的舞台

他懷着和蔣士铨一樣的深厚情感

忍着淚傳唱這首兩百多年前的小詩

借歌聲遙寄鄉愁和對母親的思念

黃品源的溫情演繹

也喚起了大家對母親的思念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廖昌永回憶起了童年時的煤油燈

小時候,母親就是在油燈旁踩着縫紉機

為兒女縫制新衣服

正如詩裡那句“寒衣針線密”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撒貝甯感慨之餘

回想起自己在讀大學時

有一次,母親去學校看望他

而他卻因為忙碌不小心忘記了這件事

等撒貝甯猛然想起向招待所狂奔時

已經是晚上八九點左右

 一推開門

母親正在停電的房間裡吃着泡面

傷心和愧疚湧上心頭,他不禁放聲痛哭

在母親心裡

等待孩子、關心孩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這卻讓撒貝甯深感“低回愧人子”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母愛是沉默又溫柔的

她将關心凝成了一句句噓寒問暖

将愛意融進了親手做的每頓飯

将思念化作無時無刻的牽挂

她總能夠第一時間細膩地察覺

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變化

母親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迹

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

然而對孩子來說

母親就是生命中最偉大的英雄

經典詠流傳丨想家了!這首樸實的小詩唱哭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

親情與孝道

始終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

每個人的内心都深藏着

對父母真摯的愛

當陪你長大的人

如今已滿頭白發,等你歸家

願時光溫柔以待

能陪父母慢慢變老

願萬家燈火,家家團圓

子欲養而親猶在

就是莫大的幸福

(編輯 崔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