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靖時期的尴尬事:十幾個倭寇,為何能擊潰明朝上千軍隊?

作者:縱橫五千年

明朝嘉靖帝時期,進行了一些改革,是以後世有人稱其為“嘉靖中興”。然而,事實證明所謂的“中興”是有問題,在嘉靖時期各種問題都暴露了出來,特别是“南倭北虜”問題。由于嘉靖帝實行“海禁”,導緻倭寇勢力死灰複燃,且愈演愈烈,十幾個倭寇居然追殺明朝的數千軍隊!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嘉靖時期的尴尬事:十幾個倭寇,為何能擊潰明朝上千軍隊?

一、恥辱戰績

嘉靖三十四年的夏天,明朝方面得到消息,有三十六個倭寇撲向南京附近,于是派指揮朱湘、蔣欽率領數百官兵出城。明軍來到城南外的櫻桃園附近駐紮,他們沒有派人偵察,居然解甲賭博。三十六個倭寇化裝成乞丐,暗藏利刃,對明軍發起了突襲,結果明軍全軍覆沒,這就是曆史上的“櫻桃園之戰”。

同年,六千多明軍在攻打周浦倭寇時,居然“不戰而北,散亡殆盡”。六千多青、徐長槍手遭到十六個倭寇的伏擊,居然自亂陣腳,死者多達三千人,當然許多都是被自己人踩死的。殘兵敗将退回城裡後,閉門不出。當時人評論道:“是時賊以十人蹑之,則一城塗炭矣”。這樣的恥辱的戰績在嘉靖時期屢屢出現。

嘉靖時期的尴尬事:十幾個倭寇,為何能擊潰明朝上千軍隊?

二、良将遇害

其實明朝不是沒有良将,而是這些良将屢屢遭到陷害,不是自殺,就是被殺。嘉靖二十六年,朱纨出任提督浙、閩海防軍務,負責對付倭寇。他在任期間,積極整頓海防,派都司盧镗大破倭寇,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可是嘉靖帝卻是非不明,聽信言官的誣陷,要逮捕朱纨将其治罪。朱纨聞訊悲憤不已,服毒自殺。

朱纨死後,倭寇的勢力更加猖獗,于是嘉靖帝任命張經為總督大臣,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張經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大臣,他一方面抽調廣西狼兵,另一方面積極備戰。可是,張經還沒與倭寇交戰就遭到了趙文華的誣陷。之後不久,張經指揮軍隊取得了王江泾大捷,殲滅數千倭寇。然而,嘉靖帝還是是非不分,居然将張經處死。

嘉靖時期的尴尬事:十幾個倭寇,為何能擊潰明朝上千軍隊?

三、軍制崩潰

明軍之是以打不過倭寇,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明朝的軍制已經走向崩潰了!明朝在建立之初,朱元璋實行的是衛所兵制,當兵的屬于“軍戶”,這些人要世代當兵。可是随着時間的推移,衛所制度出現了問題,比如說軍戶大量逃亡,到了嘉靖時期,衛所兵卒減少人數居然達到百分之六七十。

衛所制度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軍隊缺乏訓練,毫無戰鬥力。雖然在與倭寇交戰時,明軍人數并不少,但因為長期沒有訓練,毫無軍事經驗可言,是以一戰即潰。正是由于衛所制度的崩潰。是以戚繼光在上司抗倭鬥争時,采取了募兵制,招募、訓練了一支敢打敢殺、士氣高漲的戚家軍,這才徹底解決倭寇問題。

參考資料:1.《海上傳奇》;2.《明史》;3.《明史紀事本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