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聰是中國著名的音樂家,但是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卻是在異國他鄉度過的,在他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這個曾經說要為祖國獻上最美音符的音樂家,最後卻隻能被迫與祖國分離?

馬思聰從小就展現了超高的音樂才華,他11歲就已經到法國學習西洋音樂了,學成歸國之後,他為我國的音樂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年僅19歲的他已經在全國舉行了多場巡回演出,後來他還在廣州創立了音樂學院,他出任首屆校長,立志為祖國培養音樂人才。在抗日戰争爆發之後,馬思聰把對祖國強烈的熱愛之情化為了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創作了很多激動人心的歌曲,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思鄉曲》,表達了很多人的心聲,是以流傳非常廣。
那個時期,國内形勢非常動蕩,馬思聰帶着家人回到廣東避難。由于之前在法國接觸了小提琴這種樂器,他萌生了用小提琴演奏中國傳統音樂的想法,于是他着手準備自己的小提琴演奏會,在多個大城市都演出過。在那個戰亂的時代,用音樂的力量給很多人都帶去了鼓舞。重慶談判的重要會議時,上司人還特意接見了馬思聰,鼓勵他繼續創作好的音樂,推動中國的音樂事業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後,馬思聰受邀參與新中國大典的籌建工作。那段時期是馬思聰最快樂的時期,也是他一生當中的高光時刻。社會穩定了,馬思聰被任命為中央音樂學院的院長,他帶着滿腔熱情,想要為中國的音樂事業做出一番貢獻。中央音樂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音樂人才,也走出了不少音樂大家。與此同時,馬思聰也創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還擔任了許多重要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委,可見他在音樂界的威望之高。
然而,到了70年代的文革時期,那個時候文化分子都被打壓得特别嚴重,稍微和西方文化沾一點邊都會被批鬥,馬思聰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對于政治方面還是沒有特别大的關系,是以當時他以為事情很快就會過去了,然而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他的學生開始放棄學小提琴,認為這是資産階級的産物。有一些激進學生還追到他家,對他進行了謾罵和批鬥,同時,他們還沖進馬思聰家裡,搶走了一切值錢的東西,貼上了智語,要求他的妻子每天都去打掃街道,而馬思聰每天都要上交一份檢討的思想報告。
馬思聰的兒女們勸他去香港躲一躲,他拒絕了,認為事情很快就會過去的。但是後來還是同意了,到了香港之後,本來隻是打算休息一段時間,沒想到香港當局催促他們全家離開,由于形勢所逼,馬思聰帶着家人去了美國。沒有想到,他走後被扣上了叛國賊的帽子,但隻有他知道其中的心酸,他無時無刻都想回到中國。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是沒能如願。你對于馬思聰的事迹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