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中國館線上展”上線啦~浙江館作為地方展區之一同步上線,為全球公衆帶來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線上展示中也不乏衢州元素,快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015年,我國啟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錢江源成為全國10個試點區之一。2018年麗水百山祖以“一園兩區”模式進入國家公園建立行列。錢江源園區地處開化縣,面積約2.53萬公頃。百山祖園區地處龍泉市、慶元縣、景甯畲族自治縣境内,面積約5.05萬公頃。
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位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典型地理分布區,儲存有我國最典型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态系統,擁有罕見大面積集中分布的原生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是孑遺植物百山祖冷杉的全球唯一分布區和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的重要分布中心,也是錢塘江、瓯江、閩江的重要源頭地,對保障長三角地區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捧回“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
2020年,衢州市“五水共治”工作以考核總分全省第二、公衆治水幸福指數全省第一的佳績,連續7年被授予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市“大禹鼎”,進而在全省首批獲得五水共治最高獎——“大禹鼎”金鼎(全省隻有3個)。
沉甸甸的金鼎,是對全市人民勵精圖治、七年治水的最高獎賞,也是載入衢州治水史冊的大事。
2020年,我市水環境品質實作曆史性突破:實作19個市控以上斷面、5個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7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Ⅱ類水以上水質全覆寫,全市出境水連續四年保持在Ⅱ類水以上。生态環境品質公衆滿意度全省第一,“五水共治”滿意度(幸福感)測評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群衆生态環境和“五水共治”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提升。
浙江母親河錢塘江
錢塘江是浙江的母親河,魚類資源豐富,素以生産富春江鲥魚 、三角鲂、 子陵栉鰕虎魚而久負盛名,是我省最重要的魚類種質資源庫。根據陳馬康等人在1976-1987年期間的研究,全江共有202種魚,分别隸屬于2綱19目,55科。為保護漁業資源和水生生物多樣性,1958年,浙江就制定了錢塘江水系禁漁區和禁漁期的規定,在部分區域實施季節性禁捕或産卵期間禁捕。此後禁漁制度逐漸完善,至2019年錢塘江流域全面實施禁漁期制度,每年3月1日開始,6月30日結束。
率先建立錢塘江流域
橫向生态保護補償機制
2018年,衢州市本級與常山縣(上遊)、龍遊縣(下遊)分别簽訂錢塘江流域橫向生态保護補償協定,加上之前在長江經濟帶生态保護修複工作會議上已經簽訂協定的開化縣(上遊)和常山縣(下遊),率先在全省完成橫向生态保護補償協定簽訂工作。
根據協定内容,錢塘江流域(衢州區域)上下遊共同設立橫向生态補償資金,2018-2020年,衢州市本級和開化、常山、龍遊三個下轄縣每年各出資800萬元,專項用于流域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布局優化、流域綜合整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保護等工作。
确立差異化政績考評制度
浙江積極建立健全綠色發展導向機制。對麗水、衢州等以生态功能為主的2個市和26個縣取消GDP考核,轉而着力考核生态保護、居民增收等名額,進而促使各地立足本地實際,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研究制定更加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實作高品質發展。
衢州漁光互補
近兩年來,衢州市積極推進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在山地、水塘等各種地形上建設光伏發電新能源項目。光伏闆發電的同時,下種喜陰經濟作物或是養殖水産,大大提升了土地使用率和機關面積效益,在發展綠色新能源的同時也推進了當地鄉村振興。
孑遺古銀杏
銀杏科,俗稱白果樹、佛指甲、鴨腳,中生代孑遺稀有樹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樹種,中國特有種,僅浙江杭州天目山有野生狀态的樹木。天目山古銀杏見于禅源寺、五裡亭、開山老殿等處,海拔300~1200米,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樹有262株。位于開山老殿下海拔1020米處的一株古銀杏,已由根基萌生出22株大小不等的次級樹幹,其中15株胸徑在l0厘米以上,最大的胸徑達75厘米,高21.1米﹐稱為“五世同堂”。
2006年8月1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衢州市開化縣金星村考察。途中,他看到村裡一棵千年樹齡的銀杏樹,根系裸露在外,生命岌岌可危,立即說:“這是金星村的象征,十分珍貴,不能讓它死掉。”保護古樹,就是保護村莊。很快,村民們迅速展開了一場搶救銀杏樹的行動。村裡創新啟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将村集體山林分給村民經營,種植萬畝生态公益林,讓“綠葉子”變成了“紅票子”,讓美麗生态蝶變成為美麗業态。
黑麂
隸屬于偶蹄目鹿科麂屬,是中國特有的亞熱帶山地森林動物,也是目前最珍稀的鹿科動物之一,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數量稀少,僅分布皖南、浙西及與之接壤的閩、贛部分地區。錢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内黑麂數量約為400~600頭,約占全球黑麂種群數量的10%。
中華秋沙鴨
近年來,中華秋沙鴨在浙江頻頻被發現,在溫州楠溪江、衢州烏溪江、杭州天目溪水域、紹興舜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地,也都發現了中華秋沙鴨的蹤迹。今年,在安吉發現的中華秋沙鴨有80隻,是目前全省範圍内記錄到的最大種群。
白頸長尾雉
俗稱橫紋背雞、地雞,中國特有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UCN紅色名錄評為“近危”等級;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南部。白頸長尾雉在我省主要分布于麗水地區、開化錢江源地區,随着生态環境的不斷改善和保護意識的增強,溫州泰順、杭州臨安、紹興舜江源、長興等地均有發現。
親們還可以用手機
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進行PC端浏覽
快來看看展覽中有沒有你的家鄉!
來源:市生态環境局
文:劉易
編輯:王旭嬌
一審:王峰
二審:姜海洋
三審:王小東
(注:市生态環境局為衢州釋出矩陣成員機關,其釋出内容已授權衢州釋出使用。轉載請注明來自衢州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