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
近日,随着A股市場進入三季報披露高峰期,前期持續處于炒作熱點的化工闆塊受到了投資者的重點關注。
東方财富Choice金融終端資料顯示,截至10月28日記者截稿,A股化工闆塊(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392家上市公司已有254家披露了2021年三季報。
按盈利情況來看,報告期内,上述254家化工闆塊上市公司當中,有181家與去年相比實作淨利潤同比增長,73家同比下降,合計實作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924.69億元,同比增長116.66%,展現出了較高的行業景氣度。
對此,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化工闆塊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源于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擡升。
據祁海珅介紹,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擡升直接利好化工産業鍊上遊的開采企業、中遊的精細化工等加工企業。“而對于能效産出比較低的化工企業來說,如果不能把控上遊和中遊的原料成本,或者環保要求不達标,則将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同時,未來在弱勢美元的大背景下,美國消費通脹高企和經濟複蘇,會給以美元計價的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提供高位支撐,并且很有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對于下遊的中小型企業來說,都是優勝劣汰下的轉型更新能力大考,同時市場集中度也在發生改變。”
事實上,正如祁海珅所說,化工行業的利潤增長配置設定已經在向大型的頭部企業發生傾斜。
資料顯示,上述181家淨利潤同比增長的上市公司中,報告期内合計實作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997.96億元,而其中市值排名前20家的上市公司,其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達到了514.04億元,這意味着有超過五成的行業利潤增長,被前二十家頭部公司所消化。
同時,《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資料時注意到,與化工闆塊盈利增長相對應的,是闆塊内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增長。報告期内,上述254家上市公司合計實作研發費用投入289.98億元,同比增長48.41%;其中,闆塊内有198家公司研發費用投入相比去年有所增加,數量占比達77.95%。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化工企業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很大,對于化工企業來說,通過提高研發投入可以很好地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在抵禦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的同時,可以更好地滿足需求端日益增長的産品功能和品質方面的要求,也才會有更多提高産品價格的可能性。
富榮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郎騁成認為,在“雙碳”的大背景下,化工行業或會持續面臨供給端受限制的局面,是以未來更加看好具有規模優勢、資源利用效率較高且願意将企業利潤盡量多的配置設定到研發工作上的龍頭公司。
對于未來化工闆塊細分行業的投資價值,郎騁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能源化學品方面,磷源漲勢再起,矽料價格強勢;锂電材料方面,近期锂電相關材料行業庫存持續低位,産品基本維持滿産滿銷狀态,在下遊需求不減的情況下,産業鍊開工受限電難以恢複,現貨供應緊張情形将進一步延續。
(編輯 李波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