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建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從電子商務發展、移動支付普及,到網際網路+醫療、智慧交通智能出行,再到遠端教育資源共享,數字化深刻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與之前的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相比,數字化革命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範圍更廣、程度更深。數字化的發展将全方位改變社會面貌,催生全新的生活方式,為我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西連島村開展“智慧助老點亮數字生活”防範網絡詐騙宣傳活動。圖/通訊員朱華南 劉瑩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智慧助老跨越“數字鴻溝”</h1>
“向右轉頭、眨眼,可以了。”某超市内,一位老人因面部識别犯了難,恰好被66歲的李阿姨看到。見狀,她熱心地幫助老人完成了識别操作。
誰能想到,當初的李阿姨也是一位“數字小白”,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曾讓她一度無所适從。2014年,李阿姨的女兒珠珠要出國工作,為了每天與父母視訊通話,她特意買了兩部大螢幕智能手機。
然而,用慣了按鍵手機的李阿姨面對高科技産品常常無從下手,打電話找不到通訊錄,接打電話不會左右滑動。為了盡快教會父母使用智能手機,珠珠想了很多辦法,她将微信、視訊電話等正常應用軟體的操作步驟以漫畫形式記在筆記本上,并耐心地向父母講解。有了這個“手機寶典”,僅一周時間,李阿姨夫婦已經可以熟練地接打電話、拍照片、看新聞了。
網絡世界為李阿姨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漸漸地,李阿姨也學會在“朋友圈”曬自制美食和遊山玩水的照片。此後,李阿姨又掌握了導航、打車、購物等軟體的使用方法。新冠疫情期間為減少外出,李阿姨使用各種生鮮電商軟體購買蔬菜、水果、魚肉等食品,足不出戶滿足生活所需。如今,她還參加了社群組織的智慧助老志願服務隊,幫助社群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
近年來,為解決“數字鴻溝”問題,讓越來越多的人享有數字化生活,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切實解決老年人在出行、就醫、辦事、文娛、消費等方面遇到的智能技術困難問題。同年,全國老齡辦印發《關于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的通知》,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幫助老年人消除“數字鴻溝”,融入“智慧社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網際網路+醫療”護佑婦幼健康</h1>
“幸好有遠端胎心監控,挽救了寶寶的生命!”31歲的樊斐(化名)孕晚期産檢時查出胎兒臍帶繞頸3周半,在醫生的建議下,她租用遠端胎心監護裝置每天居家監測胎兒狀況,最終順利産子。
孕37周的一天晚上,樊斐如常使用胎心監護裝置後又自數一次胎動,見胎動數在正常範圍内,她沒多想便躺下休息了。臨近預産期,樊斐時常感覺腰部酸痛、入睡困難,她小心地翻了幾次身,卻明顯感到胎動次數減少。随即,樊斐将目前的情況和前一晚的胎心監測曲線圖上傳至手機軟體進行線上問診。幾分鐘後,樊斐收到醫生回複“可疑”。
于是,她再次使用遠端胎心監測裝置進行監測并上傳結果,在收到醫生回複“異常”的同時,樊斐的手機響了。胎心監護室的醫生通知樊斐立即入院。經進一步檢查,醫生安排樊斐立即進行剖宮産手術,順利化解危機,樊斐産下一名健康男嬰。
得益于“網際網路+婦幼健康”的推進落實,衆多像樊斐這樣的高危孕婦實作了安全生育。近日,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再次強調,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計算機仿真技術等在婦女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實施婦女人群健康管理和健康風險預警。建設統一的婦幼健康資訊平台,推動婦幼健康資訊平台與電子健康檔案的互聯互通和資訊共享,完善婦幼健康統計調查制度,實作兒童健康全周期全過程管理和服務的資訊化、智能化。
記者/朱燕
編輯/唐風